-
再生能力 编辑
植物细胞
植物的组织,甚至单个细胞都具有再生能力。在植物组织中,尤以分生组织的再生能力更为明显。
从薄荷、马铃薯、兰花的茎端切下生长点,接种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均能再生出完整植株。如果用手术的方法,将茎端分生组织劈切成两半,或分切成几块,则每一部分仍可重建成一个完整的苗端,最后各自发育成一个枝条。如果把洋紫苏茎切一楔形缺口,以切断上下维管束的联系,此后在维管束之间的皮层薄壁组织细胞或髓细胞会再分化出木质部分子和韧皮部分子,使中断的维管束重新连接起来。
植物再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单个营养细胞的再生。1955年 F.C.斯图尔德从胡萝卜根的韧皮部中分离细胞,然后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这些细胞开始伸长和分裂,产生出不规则的细胞团,其中一部分获得极性,并发育成类似胚的胚状体。再将它们由液体培养基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即发育成幼小的植物体。经移栽到花盆内生长和发育一段时间后,还能开花结实。
施用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物质会加速插枝的生根或离体培养组织的分化。激素的种类、相对和绝对浓度能影响根和芽再生的先后,提示体内激素平衡与再生过程关系密切。
孢子植物中,从单细胞的藻类到多细胞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有再生能力。如伞藻,为一种分化过程相当高的单细胞绿藻,每个藻体的基部具假根,顶端为一圆形的帽状体,中间由柄相连,细胞核通常位于假根中。当切除帽状体及一部分藻柄后,又再生出一个新的帽状体。如果将一部分具核的假根切除,帽状体仍然可以再生(见细胞分化)。
各种真菌也有广泛的再生能力,如香菇等,当子实体的某些部分被破坏或分离后,一般仍能重建成正常的子实体。
苔藓植物中,苔纲的再生能力最为明显。它们的离体假根、叶片、蒴柄和孢蒴等均能再生出新的原丝体或芽胞,最后发育成完整植株。
人体细胞
许多因素会造成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存活的健康细胞不断进行分裂和增殖,以取代死亡细胞和修复受损组织,人体的这种生理机能称为再生和修复。再生和修复是生物界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
平时容易受损伤的、生理过程中经常更新的组织再生能力强。否则由反之。
1、再生力强的细胞 表皮细胞(如呼吸道、消化管和泌尿生殖器的粘膜被覆上皮)、淋巴细胞、造血细胞等,这些种类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衰老与新生,具有应对损伤的强大再生修复能力。
2、有较强再生力的细胞 各种腺体器官的细胞,如肝、胰、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当受到损伤时,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腺体上皮细胞破坏后,由残留的上皮细胞分裂、补充。如果一个腺体小区完全被破坏,小区内的细胞全部坏死,该小区就不能被修复。属于此类的细胞还有血管内皮细胞、骨膜细胞等。
3、再生力微弱或无再生力的细胞 中枢神经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再生很弱,遭损坏后极难恢复原有功能。心肌细胞再生能力极弱,损毁后均由纤维结缔组织代替,很难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影响人体细胞再生的主要因素有:
1、取决于该细胞的再生能力,再生修复能力越强的细胞越容易修复,胃壁细胞十天左右更新一遍,皮肤细胞一个月更新一遍。
2、取决于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大范围细胞坏死后,难以有相当数量的同类细胞代替,需要健康的细胞产生新细胞,新生细胞再生成新细胞,需要的时间就要漫长一些。
3、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组织再生能力强,创伤愈合快;老年人组织再生能力弱,愈合慢。
4、营养状况: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构建细胞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供应不足,会影响细胞的再生修复能力。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C、E和矿物质钙、锌供应能够促进损伤的修复,反之则会延缓各种损伤的修复。
5、药物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但不利于机体消除伤口感染;还能抑制肉芽组织生长和胶原合成,加速胶原分解。抗癌药中的细胞毒药物也可延缓愈合。
6、血液供应:血管硬化等因素,会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可导致组织营养不良,妨碍愈合。
7、神经支配:失去神经支配的组织会再生能力丧失。
植物的再生过程大致分为伤口组织修复,离体组织的器官再生和体细胞胚的发生。一个特定物种的再生能力往往决定了它的营养生殖能力,就是在不需要种子的情况下产生下一代。
从柳树上取下一段枝条,将其下端插入潮湿的沙土或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就会从上下切割表面长出芽和不定根。
将秋海棠属或景天科某些种类的叶子从母体分离下来,放在潮湿环境下,容易产生不定根与不定芽。在落地生根叶子边缘的凹陷处,常残存有分生组织团,随着叶片的增大,分生组织继续分裂和分化,每个分生组织均可发育成一个小植株,有人把这过程称为生殖性再生;各种植物离体叶子的再生能力差别较大。哈格曼对1204种植物所做试验表明,501种植物离体叶只长根,不长芽;25种仅长枝条不生根;289种既能生根又可长枝条;其余389种两者都不长。有人把插叶时只生根,不长枝条的现象,称为“不完全再生”。
扦插带有叶柄的香叶天竺葵叶子,其不定根与不定芽均由叶柄切口处的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的产生通常有内生的(即在愈伤组织内部发生),和外生的(在愈伤组织近表面处发生)两种方式。
许多草本植物的根很少或没有再生能力,但某些多年生田间杂草,如田旋花和刺儿菜等的根被机械切割成碎段后,每个碎段就是一个繁殖体,可产生不定根与不定芽。因此这些杂草极难根除。
自然界的某些动物天生具有奇特的再生本领,这种天赋吸引着许多科学家去探索奥秘,并从中受到启迪。再生现象存在于许多动物,不同的动物再生能力不同,一般无脊椎动物的再生能力比脊椎动物强。
很多低等动物都具有超强的再生能力。涡虫被切成两半或是蚯蚓被切成许多段,每一部分都会再长成一个完整的个体。遇险时,壁虎会断尾求生,螃蟹则断肢弃螯,这些失去的部分经过一段时间后,都会再度生长出来,而且和原来的肢体有一样的功能。
蚯蚓就是一种特殊的再生动物。蚯蚓断成两段包含有“生殖环带”的那一段会再生成一只完整的个体,含有“生殖环”的那段是头是尾并不重要。一般蚯蚓的体段在10 天左右开始再生,且从头至尾都有再生能力。但不同体段的蚯蚓再生能力不同,有头无尾、无头无尾的体段再生速度比无头有尾体段的要快。其中,无头无尾蚯蚓体段的头部、尾部都可以再生,但尾部再生的速度显著高于头部。剪切后所剩蚯蚓体段的多少对蚯蚓存活率有很大影响,所剩的体节数越多,蚯蚓体段的死亡率越低。
蚯蚓的再生能力
壁虎也是再生动物,它逃生的绝技就是扔掉尾巴,在它遇到强敌或被敌害咬住时,挣扎一番后就自动将尾巴脱落,离开身体的尾巴还不停地抖动,以达到迷惑敌人、趁机它自己却逃之夭夭,而过些时候,壁虎的尾巴又能完好如初。这在生物学上叫“残体自卫”或“自截”,不少动物都具有这种本领 “自截”可在尾巴的任何部位发生。但断尾的地方并不是在两个尾椎骨之间的关节处,而发生于同一椎体中部的特殊软骨横隔处。这种特殊横隔构造在尾椎骨骨化过程中形成,因尾部肌肉强烈收缩而断开。软骨横隔的细胞终生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可以不断分化。所以尾断开后又可自该处再生出一新的尾巴。再生尾中没有分节的尾椎骨,而只是一根连续的骨棱,鳞片的排列及构造也与原尾巴不同。有时候,尾巴并未完全断掉,于是,软骨横隔自伤处不断分化再生,产生另一只甚至两只尾巴,形成分叉尾的现象。我国壁虎科、蛇蜥科、蜥蜴科及石龙子科的蜥蜴,都有自截与再生能力。最后要强调的是壁虎不是无缘无辜的“弄断”自己的尾巴的,往往是在遇到敌害时,受到一定刺激时尾部肌肉强力收缩加上它的尾椎骨特殊的构造而自动脱落。
很多低等动物都具有超强的再生能力。涡虫被切成两半或是蚯蚓被切成许多段,每一部分都会再长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蝾螈的四肢缺损了也可以失而复生。至于海绵,它更是技高一筹,即使把它切成许多小块,每块都能独立生活,而且能越生越大。更为奇妙的是,即使把几种海绵捣碎过筛,再混在一起,同种海绵仍能依计划程度而生长,保留着对整体的记忆,重新组成小海绵个体。
两栖动物若是肢体或是身体其它部分受损,它们可以再生出新的肢体或是在不留下任何伤疤的情况下使伤口痊愈,但哺乳动物尚不具备这种再生能力。美国杜兰大学细胞生物学家肯·穆尼奥卡
再生不仅赋予植物修复受损组织的能力,更能使植物产生新器官,实现营养繁殖.再生能力是植物在严酷环境下能够生存的重要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组织培养技术、扦插技术、嫁接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快速繁育濒危植物,保存优良性状等。因此,再生的研究在农业、林业和植物保护产业中具有重大意义。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农业、林业、果树和花卉园艺上,利用植物的再生能力,用插条、插叶、插根和单芽扦插等方法,扩大和加速植物繁殖,同时保持繁殖体原有的优良品质。人们应用手术方法,将分离的植物组织或器官,在无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以获得完整植株,例如茎尖的离体培养,在获得无病毒植株(如马铃薯),以及扩大繁殖体(如兰花)等方面,都取到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