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蛋白饮食 编辑
高蛋白饮食是影响人体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量的饮食高蛋白食物,可摄取优质蛋白,为机体提供必须氨基酸。高蛋白食物与蔬菜的合理搭配,有利于机体免疫力的提高。国际营养协会对成年健康个体蛋白质RDA(每H推荐量)为0.8g/kg/d。摄入蛋白质的量取决于个人每天的运动量,蛋白质的质量,能量供应状况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蛋白质不仅可帮助替换和形成新的组织,在血液和细胞中运输氧气和营养,调节水和酸的平衡,而且还是产生抗体所必需的物质。然而,过多的蛋白摄入,尤其是动物蛋白消耗过量会导致心脏疾病卒中、骨质疏松和肾结石。
有文献报道,长期摄入高蛋白质对肾功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肾代谢紧张,从而引起肾功能受损。Hostetter和Brenner的高滤过理论提出,高蛋白饮食会使肾小球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压急剧增加,这种状况长时间的持续会导致肾小球发生慢性损伤、纤维化、系膜细胞增殖。胰高血糖素、加压素、神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均被证明参与此过程的介导。但是高蛋白饮食是如何影响这些介导因子尚不明了,有待深入研究。但文章中列举的大多数证据是来自动物模型或是有肾病的患者。因此,这种推测延伸到肾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是不可靠的。研究发现,对于肾正常运转的女性而言高蛋白质摄入不会导致肾功能下降。据报道,年龄、性别和体重不会对非素食者和素食者(较低的饮食蛋白)的肾功能造成影响.。非素食和素食组有相同的肾功能,并且肾脏生理功能都随年龄增长而相同程度衰退问。初步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蛋白饮食有利于控制引发慢性肾疾病的主要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上述推荐量的蛋白摄入并不会对健康个体造成伤害,而对于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人群则需要密切监视他们的蛋白质摄入量。因为流行病学研究的观测数据表明饮食蛋白与肾疾病的发展有关。
高蛋白摄入可加重肾脏负荷,导致肾小球内高压和高滤过率,引起肾功能受损。因此高蛋白饮食对肾脏的安全问题也很受关注。目前认为,肾功能正常者高蛋白饮食不会导致肾功能降低,肾功能不全者则加速肾功能恶化。降血压的膳食策略研究(DASH)给予非糖尿病的前期和1级高血压患者DASH饮食、正常饮食(蛋白热量比分别为18%:15%),8周后发现两组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尤差异,认为提高饮食蛋白并不增加尿白蛋白排泄率。而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的1型糖尿病患者经持续强化多因素治疗,即低蚩白低盐饮食、胰岛素强化治疗、同时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血糖、血压均显著下降,肾功能趋于正常化,5年后的肾活检复查也显示肾小球形态显著改善,提示低蛋白饮食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有益。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ada2008年治疗指南均推荐,糖尿病患者蛋白质应提供饮食总热量的15% ~ 20% ,有微量白蛋白尿者每日摄入蛋白量应限制在0.8~1g/kg体重;显性蛋白尿者则宜限制在0.8 g/kg体重以下,并应进食优质蛋白,不推荐糖尿病患者行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饮食减肥,一方面可能与包括增加饮食生热效应、增加饱腹感、减少高蛋白饮食后的能量摄入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高蛋白饮食中低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有关,已有研究证实高血糖指数的精制碳水化合物降低饱腹感和增加后续的能量摄入。用餐时感觉身体发热甚至出汗是食物生热效应的作用,这是消化吸收和处理进入到身体内的营养素所需要消耗的一部分能量。一般混合膳食所引起的能量消耗大约占总能量的10%,而蛋白质的生热效应消耗能量可达到20~35%,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则只有5%~15%。因此高蛋白饮食比高脂肪或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能显著增加生热效应的能量消耗。Johnston阿研究发现30%蛋白占比的饮食生热效应比含15%蛋白饮食高出34kg/h。
Mikelsen研究报道29%高蛋白饮食24h能量消耗比11%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增加3.9%。Swaminathan也发现无论是正常体重或肥胖人群,高蛋白饮食比高碳水化合物或高脂肪饮食的平均代谢率显著增加。有学者综述大多数研究都支持同等能量的蛋白质比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更能增加饱腹感WestERTerp.Plantengal研究发现高蛋白饮食(Pro:CARB:Fat:30%:60%:10%)比低蛋白饮食(Pro:Carb:Fat:10%:30%:60%)在用餐和餐后都有更高的饱腹感。Moran,LJ.在16周的研究中,高蛋白低脂肪组受试者(34%:29%)餐后饱腹感明显高于标准蛋白高脂肪组(18%:45%)。除了增加饱腹感,高蛋白饮食对于后续能量的摄入也有影响,大多数研究证实高蛋白饮食能显著减少饮食能量的摄入。ArayaI研究发现两组共35名儿童在提供相同热量午餐并可以自由进餐的情况下,高蛋白组(47%)摄人能量显著低于低蛋白组(12%)。Barkeling对20名健康女性的交叉研究发现,在进食了同等能量但不同蛋白含量的午餐后4h,高蛋白组(43%)比低蛋白组(10%)在可以自由进食的晚餐中少摄人12%能量。Ludwigt5S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果,12名肥胖青年男性在高蛋白饮食5h后(Pro:Carb:Fat=30%:40%:30%)比低蛋白饮食(Pro:Carb:Fat=16%:64%:20%)摄入能量显著减少。
美国心脏学会营养委员会声称:“高蛋白饮食可能会有罹患潜在的心脏疾病的风险。”然而Hu等人在长达14年的跟踪研究中发现,蛋白质供热占比为24%的高蛋白饮食比15%蛋白饮食的冠心病发病率降低,说明冠心病风险降低与饮食蛋白质含量相关。Jenkins研究发现一个月内采取高蛋白饮食(27%)的受试者比对照组(16%)血浆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在Famswortht3以及Skovt等人的研究也发现相同的结果。
植物中的蛋白质(如大豆),其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简称LDL)胆固醇含量较低,而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含量较高。
蛋白质约占骨量的30%和近1/3的骨指数。有研究表明,骨质疏松与蛋白质缺乏有关,并且蛋白质摄入不足或缺乏易引起老年人骨折。研究发现,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所以,保证机体足够的蛋白质是维持骨健康的重要因素。但是,人们担心高蛋白尤其是高动物蛋白的摄人会导致骨中钙的流失,这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和一些人易患骨质疏松症。这一推测源于早期的研究报告,增加饮食蛋白质引起含硫氨基酸含量增加而引起代谢酸负担,此时,骨架中的碳酸盐会被用来缓冲酸,尿钙增加,导致骨钙质丢失,其结果是增加了骨质流失,降低了骨密度,增加了骨折的风险。然而,关于此报告的研究的受样本量小,方法不可靠以及纯化的各种形式蛋白质的高剂量使用的影响。一些数据显示,老年人(最容患骨质疏松症人群)应补充0.8g/kg·d以上蛋白质以优化骨量。此外,来自钙稳定同位素研究数据显示,尿液中钙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高蛋白饮食的肠吸收而非骨骼吸收。更多的研究需要在成年人和老年人群进行例如运动、肌肉肥厚、蛋白质摄入和骨量的积累效应。大量文献已经证明补充蛋白质有利于多器官和系统的健康。所以经常运动的老年个体1.4~2.0g/kg·d的蛋白摄入是安全的。在饮食中,蛋白的类型和数量对钙的吸收与排泄有着重要的影响。蔬菜中蛋白质能提高钙在身体中的保留数量,从而减少钙尿的排泄量,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保证机体足够的蛋白质摄入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虽然高蛋白饮食与健康尚有不明确的地方有待证实,但并不等于越高越好,凡事均有个尺度。因此,在日常膳食中,注意仍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源,蛋白质、脂肪作为其补充,三者保持比例,均衡营养为首选。另外,合理有效地补充蛋白有利于促进恢复和显著增加瘦体重。我们建议尽可能从饮食中摄取机体所需蛋白,同时,应避免过多摄入动物蛋白,或者选择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搭配使用,可有效补充蛋白质增强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