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 编辑

在高危儿的生命早期或出现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早期干预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早期干预是指在高危儿的生命早期或出现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早期,根据婴幼儿发育规律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适宜的教育活动,即:利用触觉、视觉、听觉、运动的本体感觉和前庭平衡觉,促进婴幼儿智能、运动、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促进婴幼儿发育里程碑的获得,减少发育风险,减轻发育异常的严重程度。早期干预应既包括预防也包括康复,当发现有征象、智能发育延迟或交流行为障碍时,早期干预就称为“康复”。大脑有巨大的可塑性,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因此早期干预越早越好,最好从出生后开始。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早期干预

外文名:earlyintervention

基本介绍

编辑

早期干预是指在高危儿的生命早期或出现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早期,根据婴幼儿智力发育规律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适宜的教育活动,即:利用触觉、视觉、听觉、运动的本体感觉和前庭平衡觉,促进婴幼儿智能、运动、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促进婴幼儿发育里程碑的获得,减少发育风险,减轻发育异常的严重程度。早期干预应既包括预防也包括康复,当发现有脑瘫征象、智能发育延迟或交流行为障碍时,早期干预就称为“康复”。大脑有巨大的可塑性,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因此早期干预越早越好,最好从出生后开始。

早期干预的核心要点

编辑

丰富温馨快乐的养育环境有利于大脑发育或损伤修复。因此,早期干预强调父母和家庭的参与以及回应式的教育。早期干预主要是通过感官刺激促进大脑发育,这些方法只有教给父母在家中进行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早期干预应该在父母和婴儿互动中进行,结合日常的护理、养育的过程进行早期干预是最自然和最有效的。父母的积极回应及良好互动有助于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这是婴幼儿情绪和认知行为发育的关键。婴幼儿天生有动机发展自己,回应式的教育充分发挥了动机在婴幼儿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易于被婴幼儿接受且效果显著。

早期干预的方法

(一) 新生儿

1、提供支持性护理,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安静的环境、舒适体位、袋鼠式护理

2、适宜的多感官刺激

2.1 听觉刺激 跟婴儿温柔地说话、唱歌,让婴儿听家人的声音,放柔和的音乐心跳的录音等。

2.2 视觉刺激 让婴儿看父母的脸,或用可移动的具有鲜亮色彩的东西给婴儿看。

2.3 触觉刺激 被动屈曲肢体、抚摸和按摩以及变换婴儿的姿势等,饲的患儿可练习非营养吸吮动作。

2.4前庭运动刺激 给以摇晃、振荡(如囊床)。

2.5本体觉刺激 通过做被动操和主动运动,发展运动能。

以上干预措施可以排列不同的组合。新生儿在觉醒状态时,在适当刺激下,婴儿会做出积极稳定的反应。当受到过度刺激时,则表现为反应迟钝、目光呆滞,甚至出现自主神经应激反应功能障碍的体征,如打嗝、打喷嚏呕吐和憋气,严重的出现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及青紫。在这种情况下,干预应立即停止。

(二)婴幼儿时期

1、育儿刺激和玩耍

早期育儿刺激包括食物、玩具和家务活动等。在智能发育的不同领域,如大运动、手的精细运动、语言认知能力、社会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根据正常婴幼儿智能发育的规律,按不同年龄段,提供或创造丰富和适宜的环境,引导婴幼儿主动参与针对性的训练项目。比如0-3个月提供颜色鲜艳、各种声音的玩具,促进婴儿视觉和听觉的发育;4-6个月提供易于抓握的玩具、软硬合适的地垫,训练婴儿抓握及翻身的能力;7-9个月提供较复杂、细小的玩具,更宽敞的空间,训练婴儿精细抓握及爬行能力等;1岁以后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及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等。

早期干预的研究

编辑

内外有很多的文献报道提示,早期干预可以提高高危儿的运动和智力水平,改善其远期的发展结局。

1、窒息和早产儿早期干预研究成果

1991年,全国窒息、早产儿早期教育协作组对足月窒息儿进行早期干预研究。64名窒息儿为早期教育组,55名窒息儿为对照组(家庭常规育儿),另设65名正常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1岁半时,窒息儿早期教育组的智力发育指数比对组高14.6分,完全赶上正常儿组的水平,没有一个智力低下。而窒息儿对照组的智力发育指数比正常儿低9分,其中 9%智力低下。

1992年,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研究。52名早产儿从新生儿期接受早期教育,51名早产儿为对照组(家庭常规教育),另设53名正常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2岁时,早产儿早期教育组的智力发育指数比早产儿对照组高14.6分,甚至超过了正常新生儿组,无一例智力低下。而早产儿对照组智力发育指数比正常儿组低8.9分,其中7.8% 智力低下(图1)。以上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教育可以预防窒息儿和早产儿的智力低下。

图1 早产儿、窒息儿干预组和对照组智能发育指数(MDI)比较 图1 早产儿、窒息儿干预组和对照组智能发育指数(MDI)比较

2、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研究协作组(29单位)

2006年,全国研究协作组进行了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出生或者或就医于29个协作单位存活的早产儿2684例,胎龄小于37周,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分为两组:研究开始前一年内出生和研究后出生的家长不愿意参加早期干预指导的1390位早产儿为常规育儿组(常规组),研究开始后出生的家长积极参加早期干预指导的1294位早产儿为早期干预组(干预组),两组婴儿数目相近。干预组早产儿出生后于家中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上接受按摩、被动体操和比较强化主动运动训练。常规组只接受常规保健指导。两组婴儿通过详细统计对比,在孕母并发症、平均胎龄和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和适于胎龄儿的比例、单胎和多胎的比例、胎内窘迫、胎膜早破发生率、出生体重、阿氏评分、生后窒息等疾病,两者之间有可比性。1岁时脑瘫发生率干预组为9.4‰(13/1390),常规组为35.5‰(46/1294),干预组 脑瘫发生率减少了约3/4,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研究的结论是:指导父母对早产儿出院后开始进行早期干预可将降低脑瘫发生率(图2)。

图2 早期干预降低极低体重儿脑瘫发生率临床研究 图2 早期干预降低极低体重儿脑瘫发生率临床研究

2011年又进行了降低32周以下出生小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小儿脑性瘫痪流行特征及规范化防治子课题 ),研究的方法同上,也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通过早期干预,脑瘫的发生率降低了约2/3(图3)。

图3 胎龄&amp;lt;32周和(或)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干预 图3 胎龄&lt;32周和(或)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干预

上一篇 顾玉东

下一篇 郭应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