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质量 编辑
当这一术语被引入医学研究领域时,主要是指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状态评估,即健康质量。与存活和其他类型的临床结果一样,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他们所接受的医疗保健服务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生活质量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J.K.加尔布雷思所著的《富裕社会》(1958)一书中。该书主要揭示美国居民较高的生活水平与满足社会的、精神的需求方面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现象。他在1960年发表的美国《总统委员会国民计划报告》和R.R.鲍尔主编的《社会指标》文集中正式提出生活质量这个专门术语。此后,生活质量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60~70年代,美国学者对生活质量的测定方法及指标体系做了大量研究。70年代以后,生活质量研究相继在加拿大、西欧和东欧以及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展开。80年代初,中国开始结合国情对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及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分为两类:
①客观条件指标
包括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产品的种类和质量、就业情况、居住条件、环境状况、教育程度、卫生设备和条件、社区团体种类和参与率、社会安全或社会保障等等。通过对这些客观综合指标的比较分析,可以权衡社会变迁程度。
②主观感受指标
主要测定人们由某些人口条件、人际关系、社会结构、心理状况等因素决定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对满意度的测定通常分生活整体的满意度和具体方面的满意度两种。
和谐社会提出了很多让人期望达到的东西。比如生活质量问题就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词语。我私自认为生活质量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而精神尤其重要。固然如今绝大部分人不为物质生活而发愁,但是物质生活也是人们心中所永远也满足不了的。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远远超过精神生活的需求。看重的是物质而并非精神,其实不然,人活在世上应该以精神为重,精神生活好了,我想比物质生活还为重要。我想和谐社会提出的这个也是符合大家的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