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 编辑

物理现象结构分析手段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核磁共振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但六类人群不适宜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即:安装起搏器的人、有或疑有眼球内金属异物的人、动脉瘤银夹结扎术的人、体内物存留或金属假体的人、有生命危险的危重病人、幽闭恐惧患者。不能把监护仪器、抢救器材等带进核磁共振检查室。另外,怀孕不到3个月的孕妇,最好也不要做核磁共振检查。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核磁共振

外文名:nuclearmagneticresonance

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

类属:物理学化学

解释: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医学影像新技术

检查部位腰椎,胸椎,颈椎。

见载刊物:《生物化学名词·生物物理学名词》科学出版社

公布时间:1990年

核磁共振应用

编辑

发现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对脑、甲状腺、胆、、胰、肾上腺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大血管有绝佳的诊断能。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帮助医生“看见”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已经成为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利器。

据了解,由于金属会对外加磁场产生干扰,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前,必须把身体上的金属物全部拿掉。不能佩戴如手表、金属项链、假牙、金属纽扣、金属避孕环等磁性物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此外,戴心脏起搏器,体内有顺磁性金属植入物,如金属夹、支架、钢板和螺钉等,都不能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进行上腹部(如肝、胰、肾、肾上腺等)磁共振检查时必须空腹,但检查前可饮足,有利于与肝、脾的界限更清晰。

发现肿瘤

核磁共振对颅脑、脊髓疾病是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不仅可以早期发现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脓肿、脑囊虫症及先天脑血管畸形,还能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等。而针对危害中国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一大妇科疾患——乳腺癌,通过核磁共振精准筛查,可以帮助发现乳腺癌早期病灶;而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人群,可以通过对头部及心脏等部位的核磁检查,在身体健康尚未发出红灯警讯前,早期发现心脏病、脑梗塞等高风险疾病隐患。此外,核磁共振还可进行腹部及盆腔的检查,如肝脏、胆囊胰腺、子宫等均可进行检查,腹部大血管及四肢血管成像可以明确诊断真性、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及四肢血管的各种病变。核磁共振对各类关节组织病变诊断非常精细,对骨髓、骨的无菌性坏死十分敏感。

对人无害

由于核磁共振是磁场成像,没有放射性,所以对人体无害,是非常安全的。

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仪 CW-NMR

图1 核磁共振仪示意图图1 核磁共振仪示意图

如今使用的核磁共振仪有连续波(continal wave,CW)及脉冲傅里叶(PFT)变换两种形式。连续波核磁共 振仪主要由磁、射频发射器、检测器、放大器及记录仪等组成(见图1)。磁铁用来产生磁 场,主要有三种:永久磁铁,电磁铁,超导磁铁。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分辨率多用频率表示(也称“兆数”)其定义是在仪器磁场下激发原子所需的电磁波频率。如一台磁场强度为9.4T的超导核磁中,氢原子的激发频率为400MHz,则该仪器为“400兆”的仪器。频率高的仪器,分辨率好,灵敏度高,图谱简单易于分析。磁铁上备有扫描线圈,用它来保证磁铁产生的磁场均匀,并能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连续精确变化。射频发射器用来产生固定频率的电磁辐射波检测器和放大器用来检测和放大共振信号。记录仪将共振信号绘制成共振图谱。

CW-NMR价格低廉,易操作,但是灵敏度差。因此需要样品量大,且只能测定如1H/19F/31P之类天然丰度很高的核,对诸如13C之类低丰度的核则无法测定。

PFT-NMR

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了脉冲傅里叶核磁共振仪,它的出现使13C核磁共振的研究得以迅速开展。

脉冲变换傅里叶核磁共振波谱仪(pulse Fourier transform-NMR)与连续波仪器不同,它增设了脉冲程序控制器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利用一个强而短(1~50μs)的脉冲将所有待测核同时激发,在脉冲终止时及时打开接收系统,采集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待被激发的核通过弛豫过程返回平衡态时再进行下一个脉冲的激发。得到的FID信号是时域函数,是若干频率的信号的叠加,在计算机中经过傅里叶变换转变为频域函数才能被人们识别。PFT-NMR在测试时常进行多次采样,而后将所得的总FID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以提高灵敏度和信噪比(进行n次累加,信噪比提高n^0.5倍)。

PFT-NMR灵敏度很高,可以用于低丰度核,测试时间短(扫一次一到几秒),还可以测定核的弛豫时间,使得利用核磁共振测定反应动态成为现实。

基本原理

编辑

原子核的自旋

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不同的原子核,自旋运动的情况不同,它们可 以用核的自旋量子数I来表示。自旋量子数与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如下表。

分类

质量数

原子序数

自旋量子数I

NMR信号

I

偶数

偶数

0

II

偶数

奇数

1,2,3,…(I为整数)

III

奇数

奇数或偶数

0.5,1.5,2.5,…(I为半整数)

I值为零的原子核可以看做是一种非自旋的球体,I为1/2的原子核可以看做是一种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球体,1H,13C,15N,19F,31P的I均为1/2,它们的原子核皆为电荷分布均匀的自旋球体。I大于1/2的原子核可以看做是一种电荷分布不均匀的自旋椭球体。

核磁共振现象

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粒子,不能自旋的核没有磁矩,能自旋的核有循环的电流,会产生磁场,形成磁矩(μ)。

μP

式中,P是角动量矩,γ是磁旋比,它是自旋核的磁矩和角动量矩之间的比值,因此是各种核的特征常数。

当自旋核(spin nuclear)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0的外磁场中时,除自旋外,还会绕B0运动,这种运动情况与陀螺的运动情况十分相像,称为拉莫尔进动(larmor precess)。自旋核进动的角速度ω0与外磁场感应强度B0成正比,比例常数即为磁旋比(magnetogyric ratio)γ。式中ν0是进动频率。

ω0=2πν0=γB0

原子核在无外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如图2,微观磁矩在外磁场中的取向是量子化的(方向量子化),自旋量子数为I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只可能有2I+ l个取向,每一个取向都可以 用一个自旋磁量子数m来表示,m与I之间的关系是

m=I,I-1,I-2…-I

图4 丙酮的13C谱图图4 丙酮的13C谱图

13C的核磁共振原理与1H的核磁共振原理相同,因此13C与直接相连的氢核也会发生偶合作用。由于有机分子大都存在氢键,从而使裂分谱线彼此交叠,谱图变得复杂而难以辨认,只有通过去偶处理,才能使谱图变得清晰可辨。最常用的去偶法是质子(噪声)去偶法。该法采用双照射法,照射场(H2)的功率包括所有处于各种化学环境中氢的共振频率,因此能将13C与所有核的偶合作用消除,使只含C、H、O、N的普通有机化合物的13C-NMR谱图中,13C的信号都变成单峰,即所有不等性的13C核都有自己的独立信号。因此,该法能识别分子中不等性的碳核。图4是丙酮的13C谱。(a)是偶合谱,(b)是质子去偶谱。在偶合谱中,羰基碳(δ=206.7)与六个氢发生二键偶合,裂分成七重峰,α碳(δ=30.7)与三个氢发生一键偶合,裂分成四重峰。在质子去偶谱中,羰基碳和α碳的裂分峰均变成了单峰。丙酮有两个相同的α碳和一个羰基碳,α碳的峰强度较羰基碳的峰强度大。质子(噪声)去偶碳谱就是通常说的碳谱,又称为宽带去偶碳谱,用13C{H}表示。其它去偶的方式还很多,有兴趣的读者请参阅有关专著。

上一篇 耦联

下一篇 脂肪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