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 编辑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中性粒细胞是最丰富的粒细胞类型,占人类所有白细胞的40%至70%。作为宿主抵抗入侵病原体第一道防线中性粒细胞具备固有的吞噬能,可以吸收纳米颗粒和吞噬死亡的红细胞,并在激活后清除外来病原体和加载靶点;而且,还能跨血管迁移到临近组织。是执行体内医学任务的天然候选者。

基本信息

编辑

中医病名:中性粒细胞

外文名:neutrophil

又称:嗜中性粒细胞;形核嗜中性粒细胞

英文别称:"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

简介

编辑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是在瑞氏(Wright)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0.2~0.4微米)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细胞核呈杆状或2~5分叶状,叶与叶间有细丝相连。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杀菌作用。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具有分叶形或杆状的核,胞浆内含有大既不嗜碱也不嗜酸的中性细颗粒。这些颗粒多是溶酶体,内含髓过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解酶丰富的酶类,与细胞的吞噬和消化能有关。

正常参考值

编辑

0.40~0.75(40%~75%);(1.80~6.30)×109/L

临床意义

编辑

1.增多

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2.减少

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科学研究

编辑

2022年7月,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旗下期刊《ACS Central Science》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宝军教授和郑先创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将中性粒细胞的先天免疫功能与智能光学操纵有机结合,实现了在活体上用光将中性粒细胞变成治疗疾病的“微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