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毛虫 编辑

小袋科纤毛虫属动物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纤毛虫,是纤毛门动基裂纲毛口目动物。体形样化,有球形、椭圆形、瓶形、杯形、树枝形;全部纤毛均退化,只有自身体表射出1至多个吸管状的触手以捕获和吮吸食物;这种吃食用的触手的顶端有一个小的球形结节,叫吮吸触手;另一种触手较细长,顶端是尖的,作为抓食时卷缠捕获物之用,叫抓握触手;只有少数种类同时有这两种类型的触手;触手在全身分布均匀,或聚集成束;柄自身体后部的帚胚处伸出,长短不一,有的种类无柄。许多动物如牛、马、羊、豚鼠等的消化道里可有不同种类的纤毛虫寄生,在人体寄生的只有结肠小袋纤毛虫。大多数纤毛虫营自生生活,少数为寄生生活。纤毛虫掠食方式十分有趣,能因口味不合而放过细小的鞭毛虫,如果感到有可口的猎物靠近,就突然伸长触手刺入捕获物,并放出毒素以麻醉它,然后吸吮其最有营养价值的细胞部分;在掠食时伸缩泡的活动频率也大大加快。纤毛虫具有大核和小核均一到数个,小核司繁殖,大核司营养。以二分裂法增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纤毛虫

拉丁学名:ciliate

界:原生生物

门:纤毛门

亚纲:全毛亚纲

科:小袋科

属:纤毛虫属

简介

编辑

纤毛虫纤毛虫

纤毛虫(ciliate)具纤毛的单细胞生物,纤毛为用以行动和摄取食物的短小毛发状小器官。通常指纤毛亚门

纤毛虫病流行特点,该病由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等纤毛虫寄生引起。南方全年都发生,7-11月为发病高峰期。所有产养殖品种都会被纤毛虫寄生。特别是河蟹和虾,各个生长阶段都有发生。卵被寄生,不能正常发育。虾被寄生,幼虾会大死亡,成虾不能食用。1-5期幼蟹被寄生后,会爬上岸,不下水,死亡率高达70%-95%;成蟹被寄生,因不能正常脱壳而死亡。

发病症状,纤毛虫能在河蟹、虾全身寄生、污泥等又附着在纤毛虫上,手摸像一层滑滑的油状物。严重寄生时,虾、蟹全身长满纤毛虫、口器不能张口,眼睛不能伸缩转动,最后被饿死或累死。

药物防治,每公斤饲料添加土霉素5-8克、菌毒散10克或灭虫净10克。外用药选择纤虫必克(0.15-0.3毫克/升)、鱼用鳋鲺净(0.01-0.015毫克/升)。

防治方法

编辑

纤毛虫纤毛虫

1.甲醛溶液浸泡用布缝制成网箱状的网套,深1—1.5米,准确计算水体,用200x10—6-300x10—6甲醛浸浴30分钟,浸浴时药物先溶解稀释后均匀泼洒,并在浸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鱼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放掉布网套即可。

2.溶液浸泡将病鱼集中在布网套中,使水体药物浓度达2克/米3。使用硫酸铜与硫酸亚合剂泼洒浸泡效果更佳。

3.病轻或未发病的网箱,采用杀虫1号(硫酸铜制剂)片剂挂袋防治,具体操作为网箱内对角各挂1片。药袋深为0.5—1米。

相关新闻

编辑

大熊猫消化竹子靠“纤毛虫”帮忙

国宝大熊猫属食肉目动物,但它90%以上的营养来源于竹子。大熊猫如何能够消化高纤维的竹子呢?这一直是一个谜。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传出消息:科技人员经过5年努,首次在大熊猫内发现纤毛虫,这一发现将对大熊猫消化生理学研究产生深刻影响。食肉目动物大熊猫具有典型食肉动物的消化道:肠道短,没有复胃,缺发达的盲肠。因此,大熊猫如何消化竹子,是无数人想解开的谜团。5年前,在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成都市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的资助下,成都动物园费立松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小组就此展开了专题研究。

结肠小袋纤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5年中,费立松研究员和四川农业大学的杨光友教授密切合作,终于在大熊猫的胃内发现了大量纤毛虫的存在。除此以外,科学家们还有3项重大发现:检测到大熊猫消化道内含有很高的淀粉;大熊猫消化道缺乏乳酶;在大熊猫粪便中培养、富集到纤维素分解菌和产甲烷菌。

据介绍,一般在食草动物消化道内才有纤毛虫,它的生物总量占整个消化道微生物总量的50%左右,在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在5只大熊猫胃内发现的纤毛虫密度低于牛羊等复胃食草动物。

费立松研究员告诉记者,在食肉目单胃动物大熊猫的胃内发现纤毛虫,在世界上尚属首次。这为探索大熊猫对竹类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机理打下了基础。 国宝大熊猫属食肉目动物,但它90%以上的营养来源于竹子。大熊猫如何能够消化高纤维的竹子,这一直是一个谜。近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传出消息:科技人员经过5年努力,首次在大熊猫胃内发现纤毛虫,这一发现将对大熊猫消化生理学研究产生深刻影响。

除了在大熊猫的胃内发现了大量纤毛虫外,科学家们还有3项重大发现:检测到大熊猫消化道内含有很高的淀粉酶;大熊猫消化道缺乏乳糖酶;在大熊猫粪便中培养、富集到纤维素分解菌和产甲烷菌。

鞭毛虫鞭毛虫

费立松研究员告诉记者,在食肉目单胃动物大熊猫的胃内发现纤毛虫,在世界上尚属首次。这为探索大熊猫对竹类植物性食物的消化与利用机理打下了基础。食肉的大熊猫在其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食性出现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