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 编辑

化学术语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与原子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有间隔,在不停地运动,都既有种类之分,又有个数之别,都不显电性。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分子和原子

外文名:MoleculesanDAtoms

所属学科:物理、化学

性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基本信息

编辑

科目:化学 教学对象:初三

课时:2 教学环境:媒体教室

教材分析

编辑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能目标: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以及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教法分析

编辑

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情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编辑

(一)乐趣引入 (师绕教室一周,与生同发现——香味后)

师:教室里可真香,奇怪,这瓶子明明放在这,怎么整个教室都跑满了这气味?——(引导学生)原来香水以我们看不见的微粒,跑到教室的空间里,跑进我们的子里。今天我将和大家共同探讨这看不见而神秘的微粒——分子与原子。(板书课题:分子与原子)(学生分组并选出队长)

(二)探讨与研究

1、出示3—10图:从物理引出:定义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呢?(出示“第1站”和问题)

3、学生分组实验和讨论后,A、B、队必答。(师与生评议)

板书:基本性质:

(1)分子(质和体积)很小,且不停地运动。

(2)分子间存在一定间隔。

(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定义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4、出示:“思考和讨论”

分子能否再分?分出的微粒叫什么?(举例说说)

板书:性质(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

(板书)二、原子

#5、电演示“化汞分解的微观情况”(动画)#让学生注意观察和发现: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原子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再构成新物质或直接构成物质。

(德育)*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6、出示:“思考和讨论(拓展)”让学生自行讨论,师可作适当评议。

*定义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指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三)活动与发现

1、出示:“第2站”师抽学生用气球演示——氧化分解。要求学生从活动中发现: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原子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再构成新物质或直接构成物质。

2、出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板书:三、分子与原子比较

(四)知识巩固和拓展“第3站”(两队比赛)

(1)(用分子性质解释)A队必答:气体易被缩,固体不易被压缩。B队必答:水夏天比冬天蒸发快。

(2)A队必答:碱式酸铜受热分解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用分子观点解释)为什么?B队必答:盛酒精和汽油的瓶子为什么要塞紧瓶塞?

(付加)1、A队必答:哪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什么微粒来保持?

(付加)2、A队必答: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理解化学变化?(以氧化汞受热分解具体说说)

(五)本课小结“第4站”布置作业

设计反思

编辑

鉴于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能力,在设计时,注重了两个体现、两个突出:

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两个突出:

(1)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展开联想,形成对分子、原子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2)突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