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潮 编辑

有害生态现象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绿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中某些大型绿藻(如浒苔)爆发性增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也被视作和赤潮一样的海洋灾害。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绿潮

分布于:中国浙江至广东海南岛

海藻种类:6500

现象:海洋大型藻爆发性生长聚集

简介

编辑

中国黄海大规模绿潮中国黄海大规模绿潮

绿潮是海洋大型藻爆发性生长聚集形成的藻华现象。全世界现有大型海藻6500多种,其中有几十种可形成绿潮。中国沿海分布有十几种,2008年在青岛海域形成灾害的绿潮藻为浒苔。

绿潮可导致海洋灾害,当海流将大绿潮藻类卷到海岸时,绿潮藻体腐败产生有害气体,破坏海岸景观,对潮间带生态系统也可能导致损害。 自2008至2012年,中国黄海海域连续5年在夏季发生绿潮灾害。

形成原因

编辑

人类向海洋中排放大量含污染物而造成的海水富营养化,不仅是许多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是许多绿潮爆发的重要原因。海藻在量增加、阳光照射和其他所有条件同时出现的情况下,便会疯狂生长繁殖,进而形成藻潮。

发生绿潮的生物主要是浒苔和石莼。浒苔藻体呈鲜绿色或淡绿色,管状,膜质,由单层细胞组成之中空管状体,藻体长可达1~2 m ,直径可达2~3 mm。浒苔为底栖生物,主要生长在沿海高中潮带岩礁上,自然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海岸、日本群岛、马来群岛、美洲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欧洲沿岸。中国南、北方各海区均有分布,属东海海域优势种。

石莼,也称海白菜、青苔菜,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至广东海南岛,以及黄海、渤海沿岸,是一种常见的海藻植物。

相关分析

编辑

2011年6月15日,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获悉,黄海南部及东海北部海域出现浒苔绿潮,覆盖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分布面积约9300平方公里。由于绿潮分布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从6月13日起启动绿潮三级应急响应。

“浒苔已经来到青岛的外海。”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根据预报中6月14日卫星遥感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我国黄海南部及东海北部海域有浒苔绿潮,覆盖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分布面积约9300平方公里。

2011年6月15日至17日,黄海中部海域风4级至5级,风向为东南风转偏东风。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专家采用海洋数值模式预测绿潮漂移状况,预计6月15日至6月17日11时,浒苔绿潮将向西北方向漂移,最北端到达山东潮连岛附近海域。北海分局相关人员称,何时到达青岛近岸还无法预测,不过预报中心每天都会进行预报和预测。

影响

编辑

浒苔虽然无毒,但是大规模爆发也不是什么好事。和赤潮一样,大量繁殖的浒苔也能遮蔽阳光,影响海底藻类的生长;死亡的浒苔也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还有研究表明,浒苔分泌的化学物质很可能还会对其他海洋生物造成不利影响。浒苔爆发还会严重影响景观,干扰旅游观光和水上运动的进行,这正是这次人们想要竭力消除的最大不利影响。

监测及防治

编辑

内外对绿潮生物大规模增殖发生的环境机制尚无直接的证据。当前主要将其归结为海水富营养化、春夏季水温变化、增殖海域水动力交换缓慢导致局部种群密度增大因素,对其防控暂时除人工捞除和机械采收外,尚缺乏有效的对策和手段。尽管在水产养殖中,、生石灰、次氯酸等可有效杀除浒苔等敌害绿藻,但对于大规模漂浮聚集的绿潮而言,其处理成本巨大,且存在着破坏生态环境的风险。

监测

石莼、浒苔等绿潮生物体内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其在海洋表层大规模聚集情况可通过卫星水色遥感等方式进行识别,且可依靠现有的赤潮监测系统对易发海域,综合生物学、生态学研究,结合水色遥感、海流与风场耦合模型开展绿潮的预警和监测。

防治

对绿潮的根本性防治,与化学物质杀灭、捞除等方式比较,通过遗传溯源技术发现其大规模聚生地控制外源营养物质的过量输入,增殖藻食性动物以及营养竞争性藻类,减少其栖息地环境,转变其单一生物群落结构生态系统,使系统能量、物质输入和产出达到均衡状态,是一种更为有效和健康的处置方式。 当然,最有效的治理办法是不要让海水富营养化,从根本上断绝绿潮发生的人为因素。

浒苔绿潮

编辑

浒苔绿潮在黄海海域连续暴发,为研究浒苔绿潮与该海域水质的关系,根据2010年3~6月5个航次对南黄海苏北近岸浒苔绿潮暴发区海域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该海域温度、盐度、溶解、pH值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浒苔绿潮的关系.结果表明,受陆地径流及苏北沿岸流的影响,调查海区为低盐高营养盐区,为绿潮的暴发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第1航次到第5航次温度由8.8℃升高到21.6℃,第3航次调查海区开始出现漂浮浒苔藻体,此航次温度平均值为14.6℃;盐度平均值为31.6,第3航次到第5航次温度和盐度值均处于浒苔藻体适宜的生长范围之内.调查海区整体上均处于富氧状态,且从第1航次到第5航次溶解氧值逐渐减低.受陆地径流的影响整个调查区域pH值基本都小于8.0.海区适宜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及pH值,为近些年黄海海域浒苔绿潮持续的大规模暴发,提供了一定的环境条件。

相关事件

编辑

2011年6月,黄海南部及东海北部海域出现浒苔绿潮,覆盖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分布面积约9300平方公里。由于绿潮分布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从6月13日起启动绿潮三级应急响应。

2011年7月24日,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根据23日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119°14′E-125°26′E,33°10′N-36°22′N”海域发现绿潮,总覆盖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总分布面积约19050平方公里,北纬35°以北覆盖面积约238平方公里,分布面积约7800平方公里。

南极洲海域出现的大规模藻潮,可以从太空中观察到2012年3月,卫星照片显示南极洲海域出现大规模绿潮,科学家用“非比寻常”来形容此次绿潮。它的宽度达到120英里(约合193公里),长度达到60英里(约合96公里)。

此次出现的绿潮在海面上漂浮了大约3周时间。美国宇航局对地观测卫星Terra搭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从距地球至少400英里(约合643公里)的高度拍到了绿潮的照片。科学家表示绿潮会逐渐消失,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012年5月19日在黄海南部海域发现绿潮,覆盖面积约11平方公里,分布面积约4850平方公里,距离日照市86公里,距离青岛市104公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根据卫星遥感解译结果,采用海洋数值模式预测绿潮漂移状况显示:5月19日11时至5月22日11时,已发现的绿潮主要将向偏北方向漂移。综合此次绿潮漂移预测状况及绿潮影响情况,此次该区域绿潮仍然可能影响山东南部沿岸。

行业标准

编辑

2022年2月18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绿潮生态调查与监测技术规范 》行业标准,自2022年5月1日起实施。

上一篇 水华

下一篇 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