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陷 编辑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内陷,中医病名。凡生疮疡,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称之为“内陷”。临床以有头疽并发内陷者较为见,因此又称为“疽毒内陷”。其特点是疮顶忽然下陷,根盘散漫不收,脓腐不透或脓少而薄,伴邪盛热极,或正虚邪盛,或阴阳两竭的全身证候。因内陷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不同,又可分为火陷、干陷、虚陷三种类型。

基本信息

编辑

医学名:内陷

常见病因:正气内虚、火毒炽盛

相关西医疾病:全身性急性化脓性感染

多发群体:老年人

别名:疽毒内陷

传染性:无

疾病分类:外科—疮疡病

名词解释

编辑

凡生疮疡,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称之为“内陷”。临床以有头疽并发内陷者较为多见,因此又称为“疽毒内陷”。

病因

编辑

本病发生,根本原因在于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加之治疗失时或不当,以致正不胜邪,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犯脏腑而成。

病机

编辑

1.火陷型 多由于阴液不足,火毒炽盛,复因挤疮口,或治疗不当,治疗失时,以致正不胜邪,毒邪内陷入营。

2.干陷型 多因气血两亏,正不胜邪,不能酿化为脓,托毒外出,以致正愈虚,毒愈盛,形成内闭外脱。

3.虚陷型 毒邪虽已衰退,而气血大伤,气不复,阳亦衰,遂致生化乏源,阴阳两竭。

临床诊断

编辑

1.临床表现:多见于老年人,或既往有消渴病。尤易并发于疽、背疽患者

(1)火陷型多见于疽证1—2候(五日为一候)。局部疮顶不高,根盘散漫,疮色紫滞,疮口干枯无脓,灼热剧痛。伴壮热口渴,便秘溲赤,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胸胁隐痛。

(2)干陷型多见于疽证2—3候。局部脓腐不透,疮口中央糜烂,脓少而薄,疮色晦暗,肿势平塌,散漫不聚,闷胀疼痛或微痛,伴发热恶寒,神疲少食,自汗胁痛,神昏谵语,气息粗促。或体温不高,四肢厥冷,大便溏薄,小便频数。

(3)虚陷型多见于疽证4候。局部肿势已退,疮口腐肉已尽,而脓灰薄,或偶带绿色,新肉不生,状如镜面,光白极亮,不知疼痛。全身出现虚热不退,形神萎顿。饮食日减,或者腹痛腹泻,自汗肢冷,气息低促,随即陷入昏迷厥脱肾阳虚之证。或见舌光如镜、口舌生糜等阴伤败证。

以上三种陷证,比较而言,火陷发生在疾病初起阶段,邪盛热极,预后较佳;干陷发生在溃脓阶段,正虚邪盛,预后次之;虚陷发生在收口阶段,正虚邪衰,阴阳两竭,预后最差。

2.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可达20×10/L,中性粒细胞80%一90%;血及脓液细菌培养多为阳性血糖、尿均增高。

辩证论治

编辑

治疗原则

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内治当扶正达邪,并审邪正之消长,随证治之。火陷证,邪盛热极,当凉血清解毒为主,并故护津液;干陷证,正虚邪胜,当补养气血,托毒透邪;虚陷证,当温补脾肾或生津养血。

证治分类

1.邪盛热极证

证候:局部疮顶不高,根盘散漫,疮色紫滞,疮口干枯无脓,灼热剧痛。伴壮热口渴,便秘溲赤,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胸胁隐痛。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养阴清开窍。

方药: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常用药:犀角(水牛角代替)、生地、金银花、连翘玄参、黄连、竹叶、丹皮、麦冬黄芩黄柏栀子

2.正虚邪盛证

证候:局部脓腐不透,疮口中央糜烂,脓少而薄,疮色晦暗,肿势平塌,散漫不聚,闷胀疼痛或微痛,伴发热或恶寒,神疲少食,自汗胁痛,神昏谵语,气息粗促。或体温不高,四肢厥冷,大便溏薄,小便频数。

治法:益气补血,托毒透邪,清心安神。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盐水拌炒)、当归川芎芍药(炒)、白术、茯苓、金银花、白芷、甘草。

3.脾肾阳虚

证候:局部肿势已退,疮口腐肉已尽,而脓水灰薄,或偶带绿色,新肉不生,状如镜面,光白极亮,不知疼痛。全身出现虚热不退,形神萎顿。饮食日减,或者腹痛腹泻,自汗肢冷,气息低促,舌光如镜、口舌生糜。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干(炮)、附子、炙甘草。

4.阴伤胃败证

证候:除局部症状外,伴舌光如镜,口舌生糜;舌质红绛,脉细数

治法:养胃生津。

方药:益胃汤加减。

常用药: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

其他疗法

编辑

1.疮顶陷黑处用八二丹,盖以金黄膏,四周用金黄散或玉露散冷开水调制以箍围,并时时湿润。

2.抗生素开始时可根据原发病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在治疗中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剂量应足够大,二种以上联合使用。

3.支持疗法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维生素;必要时多次少输注全血或血浆

4.对症治疗高热可用退热剂或物理降温;有感染性休克时,可用升压药物,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有消渴病者,应控制糖类食物摄入,并根据血糖,尿糖检查结果选择有效降血糖药口服或注射胰岛素

预防调护

编辑

1.疔疮尤其是颜面部疔疮切忌挤压、碰伤、过早切开,患病后应及早处理。

2.对疔疮重症,应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体温及呼吸、脉搏、血压等,并做好记录。

3.绝对卧床休息,并固定患肢。

4.忌食辛辣刺激、肥甘鱼腥等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