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物质 编辑

物质类型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一般的定义为凡是以小剂量进入机体,通过化学或物理作用能够导致健康受损的物质。根据这一定义可知,有毒物质是相对的,剂决定着一种成分是否有毒。在被吞食、吸入或与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伤或损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将有毒物质列为第6.1类危险货物。归入这一小类的是在常温常条件下呈液态或固态的物质,有些还具有燃烧、腐蚀特性。有毒物质的毒性主要用半数致死量LD50(half-lethal dose)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half-lethal concentration)来度量。毒物的LD50值或LC50值越小,毒性越大。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有毒物质

外文名:toxicsubstance

剧毒:<0.05g

高毒:0.05~0.5g

低毒:5~15g

微毒:>15g

简介

编辑

有毒物质(toxic substance)

来源网络来源网络

一般的定义为凡是以小剂量进入机体,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能够导致健康受损的物质。根据这一定义可知,有毒物质是相对的,剂量决定着一种成分是否有毒。具有毒害或抑制消化过程中厌氧生物(主要是厌氧菌)生命活动的有机或无机物质。任何有毒物质对厌氧微生物的毒性变化过程有刺激生长、抑制生长和毒害等三个阶段。如重金属离子(、镍、等)对厌氧微生物生长有一定刺激作用,利于细胞的合成,提高厌氧消化速率。但所有过量的重金属离子(特别是汞、铅、镉、铬等)会抑制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所以当有毒物质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才具有对甲烷消化产生抑制或毒害作用。重金属离子对甲烷消化所起的抑制作用有两个方面:与结合,产生变性物质;重金属离子及其氧化物的凝聚作用,使酶沉淀。厌氧消化主要的毒性物质有化物、氨、重金属(特别是汞、铅、镉、铬等),有机卤化物和表面活性剂等。

毒性介绍

编辑

毒性是指毒物导致机体损害的能,毒性越大,危害越大。不同毒性的毒物对机体的危害不尽相同,根据毒物对人每公斤体重的致死量依次将毒物分为:

剧毒(<0.05g)、

高毒(0.05~0.5g)、

中毒(0.5g~5g)、

低毒(5~15g)、

微毒(>15g)。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毒物能够毒死人的量越小,毒性越大,剧毒的毒性最大。

中毒检验

编辑

1.一氧化定性试验

【英文名称】CO【临床意义】急性一氧化碳(煤气)中毒【参考值】阴性 。

2.血液酸碱度

【英文名称】PH【临床意义】判断新生儿血液气体酸碱中毒的指标【参考值】pH:7.35~7.45。

3.氧分压

【英文名称】PO2【临床意义】判断新生儿血液气体酸碱中毒的指标【参考值】PO23-:60~90mmHg。

4.二氧化碳分压

【英文名称】PCO2【临床意义】判断新生儿血液气体酸碱中毒的指标【参考值】PCO2:35~45mmHg。

5.尿常规检查尿潜血试验

【英文名称】BLO 【临床意义】溶血黄疸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等,常见于尿路结石、结核、肿瘤白血病紫癜血友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和各种中毒、感染、败血症烧伤、输血反应等【参考值】阴性(NEGATIVE)。

6.肝功检查胆碱酯酶

【英文名称】CHE【临床意义】增高: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脂肪肝脏病变、肥胖症等。

降低:有机中毒、肝癌肝硬化消化道肿瘤、心肌梗死等【参考值】5400~13200 U/L。

7.血气分析

【英文名称】BG【临床意义】判断新生儿血液气体酸碱中毒的指标【参考值】pH:7.35~7.45,PO23-:60~90mmHg,PCO2:35~45mmHg 。

8.血常规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和网织红细胞分析

【英文名称】RET【临床意义】增加:重金属中毒时明显增加,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肿瘤、骨髓抑制后恢复期可见增高【参考值】成人:0.005~0.02(0.5%~2.0%) 新生儿:0.02~0.06(2.0%~6.0%) 。

9.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杆状核细胞

【英文名称】BAND%【临床意义】杆状核粒细胞〉6%时,称为“核左移”,表示机体反应的强烈,骨髓造血能的旺盛,能释放大量粒细胞到外周血来。此种情况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白血病或白血病反应。临床上将〉6%称为轻度核左移,〉10%为中度核左移,〉25%为重度核左移【参考值】0.01~0.04(1%~4%)。

有毒物质的分类

编辑

凡能引起中毒的物质统称为毒物,包括化学性毒物和生物性毒物两大类,前者为化学物质如药物、工业毒物、军用毒物等,后者又分为动物性毒物(蛇毒、河豚毒等)和植物性毒物(如苦杏仁、毒蘑菇等),此外还可从不同的角度对毒物进行分类。

有毒物质分为自然有毒物质人工合成有毒物质

自然有毒物质有某些野生蘑菇,浆果等植物或是河豚鱼等动物中含有。

人工合成有毒物质有二恶英、三聚氰胺等。

家中的有毒物质

编辑

1、空气清新剂大多含有苯酚人体吸入后,会产生呼吸困难头痛,并刺激眼睛。接触皮肤后,还可能导致脱皮,引发麻疹

替代方案:用自然方法清新空气,如养盆栽植物,或摆放柚子皮。

2、大部分漂白剂都含有一种名为次氯酸的化学物质,它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会释放出具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过度接触可能对部和头发造成损伤。

替代方案:对于一些难以洗净的污点,可以用柠檬反复擦拭。

3、人造地毯大多含有不稳定的有机化合物,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过敏性疾病

替代方案:购买使用天然纤维,如羊毛棉花制成的地毯。

4、洗碗液和洗衣粉含有碳酸钠和磷酸盐,都容易导致过敏反应

替代方案:用不含磷酸盐的产品。

5、许多电器,如电视、计算机和电热毯,通常含有溴耐燃剂。溴耐燃剂释放到空气里,有可能被人体吸入,而且不易排出体外。当前,溴耐燃剂已经被证实能导致老鼠流产,在瑞典欧洲国家被禁用。

替代方案:用热袋代替电热毯;把电器搬出卧室,避免在睡觉时吸入溴耐燃剂。

6、许多用来清洁玻璃窗的清洁粉,含有特殊的氨气味,这会刺激和腐蚀皮肤,造成眼睛和肺的不适。长期与氨接触,还会造成脏损伤。

替代方案:用两汤匙的醋,兑上一升热水,再用布蘸湿后擦玻璃。

7、各种研究已证明,染发剂能够通过头皮,吸收到体内。早前,欧盟委员会曾禁止22种化学制品用于染发。

替代方案:相信自然就是美。

8、家用篝火炉会产生二恶英。比利时鲁汶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使用篝火炉的青少年,其睾丸乳房要比其他地区青少年小许多。

替代方案:避免在家里生篝火。

9、根据美国皮肤病学会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含镍的珠宝、首饰可能会造成接触性皮炎

替代方案:尽量佩戴黄金或铂金制成的首饰。

10、厕所清洁剂里通常含有萘,这种有毒物质会刺激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大量吸入后,人的肝脏和肾会遭到损害。

替代方案:将250毫升白醋倒入便池内,隔天再刷。

11、指甲油清洗剂通常含有丙酮溶剂,长时间使用,能导致头痛和精神混乱。

替代方案:不涂抹指甲油,自然也就不用清洗剂了。

12、塑料玩具里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美国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接触邻苯二甲酸酯会造成生殖器畸形。

替代方案:选用一些木质玩具。

13、鞋油中含有硝基苯,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可引起头痛和嗜睡

替代方案:用棉布蘸橄榄油,再加几滴柠檬汁,涂抹在鞋子上,几分钟后擦干净即可。

14、化妆品通常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如护肤乳液中的二甲苯是导致流产的高危因素。

替代方案:在包装上寻找环保标志,明确其成分。

15、像所有的清洁产品一样,洗手液含有一种叫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产生泡沫。也能导致皮肤水分丢失,使之变得干燥粗糙。

替代方案:使用有机产品。

16、化纤床单中可能含有甲醛。这种物质能刺激皮肤和呼吸道,而且永远不可能被清洗干净。

替代方案:尽量使用百分之百纯棉的床单。

17、去头屑洗发水通常含抗真菌成分,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吡啶硫铜锌,它可能会引起皮肤敏感。

替代方案:尝试用橄榄油按摩头发十分钟。

预防职业中有毒物质的危害

编辑

化学物质中毒的发生必须具备某些条件:生产环境中存在某种有毒化学物质,而且,这种化学物质要达到可导致人中毒的浓度或数量,生产者必须接触一定的时间且吸收了达到或超过中毒量的有毒物质。所以,职业中毒的发生实际上是有毒物质、生产环境及劳动者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只要切断三者之间的联系,职业中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在预防毒物中毒危害时,应按照源头消除毒物、降低毒物浓度、加强个人防护三方面制定预防措施

消除有毒物质

尽可能以无毒、低毒的工艺和原辅材料代替有毒、高毒的工艺和原辅材料,是最理想的措施。例如:循环水杀菌、消毒剂采用二氧化氯代替氯,从根本上消除了氯气中毒的工作环境。当然完全做到消除有毒物质比较困难,但是这一条应作为我们优先考虑的防护措施。

降低有毒物质浓度

当消除毒物有困难时,应尽可能降低有毒物质的浓度,使之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之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生产装置应密闭化、管道化,尽可能实现负压生产,防止有毒物质泄漏、外溢。设备尽可能自动化,过程控制采用DCS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及管理。物料的加工、储存、输送过程均采用密闭的方式,设备以及管线之间的连接处均采取相应的密封措施,防止介质泄漏。采集含有高毒物质的样品时,应使用密闭采样器,最大程度减少作业人员接触毒物的机会。

2)通风排毒。设置必要的机械通风排毒、净化装置,防止毒物逸散。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应当事先保持作业场所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生产装置采用露天布置,通过自然通风使有毒物质能够迅速稀释扩散。生产布局合理,有毒作业场所和无毒作业场所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4)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中毒事故发生。如对可能发生急性中毒的工作场所设置固定式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必要的事故通风设施、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和风向标;在易发生毒物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地方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在有毒物质的作业环境中,设计必要的淋洗器、洗眼器等卫生防护设施等。

5)当操作人员失误或者设备运行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联锁装置终止中毒事件的发生。

6)加强职业卫生管理。要制定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对生产设备要加强维修和管理,防止跑、冒、滴、漏污染环境;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将其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下,等等。

加强个体防护

做好个体防护是预防毒物危害很重要的一项措施,是防止毒物进入人体的最后一道屏障。防护服装、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一方面可防止腐蚀性毒物对皮肤、黏膜的直接损害,另一方面也可防止毒物经皮肤黏膜吸收;呼吸防护用品则可防止毒物通过呼吸系统侵入人体。

1)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环境为作业人员配备适量适用的防护器材,并制定使用管理规定。

2)在有毒气体可能泄漏的作业场所,除对作业人员配备常规劳动防护用品外,还应在现场醒目处根据毒物特点和防护要求配置事故柜,放置必需的防毒护具,以备逃生、抢救时应急使用。

3)进入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进行巡检、排凝、仪表调校、采样、切水等作业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携带便携式报警仪,两人同行,一人作业,一人监护。如在含有硫化氢的油罐、粗汽油罐、轻质污油罐、污水罐及含酸性气瓦斯介质等设备上作业时,必须佩戴适用的空气呼吸器,作业时应有人监护。

4)进入硫磺回收装置、污水汽提装置、火炬装置、酸性气管线沿途区域、轻烃回收脱丁烷塔顶酸性水、轻烃回收单元干气管线、催化、加氢酸性水罐等极度危险区域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等报警仪。

5)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应按规定进行隔离、置换、吹扫,经分析合格后方可入内。同时必须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设置现场监护人员和现场救援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的要求,防止职业中毒事故发生。

6)高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淋浴间和更衣室,并设置清洗、存放或者处理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劳动者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的专用间。结束作业时,使用过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必须存放在高毒作业区域内,不得穿戴到非高毒作业区域。

7)在有毒物质的作业环境中,应根据毒物的特点和毒性,配置急救箱。

此外,还要加强对员工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监护,使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中国

编辑

(一)危险废物,包括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以及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二)剧毒化学品、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以及含有上述化学品的物质;

(三)含有铅、汞、镉、铬等重金属的物质;

(四)《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所列物质;

(五)其他具有毒性,可能污染环境的物质。

美国

编辑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有毒物质控制法》是一部管控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过度危害的专门立法,此法在美国有毒物质管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法问世的主要背景是战后美国有毒物质大量用于生产和生活,并给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当时美国社会对这一危害已有充分认识,而在联邦层面又缺乏这样一部专门立法。因涉及化工企业等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该法在立法过程中经历了激烈的辩论,特别是围绕化学品毒性试验和检测、信息披露以及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等问题上,分歧较大。但在环保组织和环保主义者的努力下,最终达成了妥协,通过了这部管控有毒物质的专门立法。该法最重要的内容是明确了环保局在管理有毒物质问题上的权责,建立了有毒物质申报和毒性检测试验制度。该法通过以来未作大的修订,充分说明该法具有的重要地位。

上一篇 风险评估

下一篇 科学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