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革命 编辑
中文名:工业革命
外文名:TheIndustrialRevolution
发源地:英国
主要因素:蒸汽机、煤、铁和钢
发生时间:十八世纪六十年代
意义: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要发明:瓦特的新型蒸汽机和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英)、电动机一格拉姆(比利时)1870、电话一贝尔(美国)1876、新型生物分子材料等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工业革命 | |
政治 | 英国首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打破了以往君主独裁的统治,资产阶级从此也能在历史舞台上拥有话语权。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 | |
经济 |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人们不断地开拓海外市场,不断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占领,在海洋领域上拥有了统治权。大量的海上贸易不断增添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充足的资金支持。 | 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 | 经济危机导致世界各国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背景下,第三次工业革命应运而生。 |
社会 | 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长期的手工生产,技术得到积累。 | 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发电机的制成和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 | 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
事件起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
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18世纪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
英国较早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英国在17-18世纪也基本完成了农业革命;英国劳动力不足决定了英国工人的工资相较欧洲大陆国家更高,工人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技术研发当中,工场手工劳动时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资产阶级政府对发明创造的支持与奖励,促使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因
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因
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事件经过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新发明中,理查德·阿克莱特的水力纺纱机(1769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多轴纺纱机(1770年)和塞缪尔·克朗普顿的走锭精纺机(1779年)。
新的棉纺机和蒸汽机需要铁、钢和煤的供应量增加,这一需要通过采矿和冶金术方面的一系列改进得到满足,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
这一阶段使世界统一起来,统一的程度极大地超过了世界早先在罗马人时代或蒙古人时代所曾有过的统一程度;并且,使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这种支配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扩散到其他地区为止。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并在信息革命、资讯革命中达到顶峰。
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已稳步地、不懈地继续到19世纪末期。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例如,在冶金术方面的贝塞麦炼钢法、西门子马丁炼钢法和吉尔克里斯特的托马斯炼钢法;利用了电并发明了内燃机,通讯联络也因无线电的发明而得到改造;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也以大量生产的技术的发展为特点。科学和大量生产的方法不仅影响了工业,也影响了农业。将近19世纪末时,天然肥料让位于形式上更纯粹的、必需的无机物,无机物的世界性生产大大增长。第三次工业革命
20世纪后半期,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进入科技时代,生物克隆技术的出现,航天科技的出现,欧美有称为21世纪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将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即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
自从英国中西部启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几乎同期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产业结构的形成与经济的增长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慧,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
兴起于21世纪的中国、日、德、美等科技大国,具有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实质和特征,以人工智慧化为目的,特点是灵活易变、高资源效率,代表性的发明有虚拟现实,人工智慧,量子通信等等。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随后由德国政府列入《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工业革命 | |
含义 | 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这场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叫做工业革命。(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又叫蒸汽革命。) |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也叫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21世纪的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 |
时间 |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 20世纪后半期~21世纪初 |
发源地 | 英国(原因)棉纺织部门 | 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 | 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所引起的技术革命 |
标志 |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 | 电力革命、电气时代 | |
重大发明 | 1、瓦特的新型蒸汽机2、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英) | 1、电动机一格拉姆(比利时)18702、电话一贝尔(美国)18763、电灯爱迪生(美国)1879“发明大王4、汽车:本茨(德) | |
影响 |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厂。3、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应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5、城市化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 1、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2、生产力取得了又一次的飞跃,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率先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展了自救的改革,和民族独立运动。 | 1、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使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使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2、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使得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
事件结果
1、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2、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
3、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从生态环境的视角来考察,工业革命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后经过长期不懈的环境治理,才改变了环境污染的状况。(复旦大学历史系李宏图教授评)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驱动了经济可持续增长,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彻底改弦易辙。机器的发明、动力资源的变更和新材料的供应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与人均收入、人口总量、知识、投资及技术创新形成了正反馈机制,从而突破了“马尔萨斯陷阱”(H.J.哈巴库克和M.M.波斯坦在《剑桥欧洲经济史》中评)政治方面
1、极大提高生产力,巩固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2、密切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世界的面貌,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3、客观上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冲击着殖民地的旧制度、旧思想;4、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艰难,使东方从属于西方;5、英国等国通过改革实行“民主”,使近代国家体制真正产生。
经济方面
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世界经济霸主地位;2、物质的大量富余和人民的相对贫困;3、资本家日益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在与贵族的对抗中取得优势;4、人类从此产生大量的工业聚集。
社会方面
1、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3、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4、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5、中英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思想方面
1、工业革命使人感觉“人定胜天”,各种物质对人思想的冲击很大;2、工业革命的大工业物质化,社会矛盾对立,导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3、确立发财致富的社会价值观。
环境方面
1、在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上的煤炭总量飞速下降;以及石油,天然气(沼气)等同上2、工业发展使二氧化碳,氟利昂,一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3、增加生产用地,使大量动物濒临或已经灭绝,生物链遭到破坏。恶性循环。
机器大生产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