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因素 编辑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流行因素是指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通过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的作用,可以促进或抑制传染病的流行过程。而在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中,又以社会因素为主导因素,因其可以作用于自然因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因素。

定义

编辑

传染病的流行依赖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三个环节的连接和延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可能影响传染病的流行和消长。这三个环节的连接往往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类部分传染病之所以能死灰复燃,再度肆虐人类,是诸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

自然因素

编辑

气候、地理因素是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使地球表面温度在100年内上升了近一度,同时“厄尔尼诺”现象还可在今后100年内提高海面温度3~7度。温度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降雨格局,造成大洼,为蝇提供了理想的孳生场所。温度的上升也促进了媒介昆虫繁殖生长,增强了其体内病原体的致病,促进了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爆发和流行。同时,使原属温带、亚热带的部分地区变成了亚热带和热带,使局限于热带亚热带的传染病蔓延至温带。气候变暖也使媒介昆虫和动物宿主的迁徙方式发生了改变。如伊蚊历来只能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但由于气候变暖,在南美的一些国家,可在海拔1350至2200米高度发现伊蚊。

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栖息习性也影响到相应传染病的流行。如野鼠鼠疫的传染源旱獭,只栖息在高山、草原;而综合症出血热传染源黑线姬鼠则栖息在潮湿、多草地区。

社会因素

编辑

社会因素包括人类的一切活动,如人们的卫生习惯、卫生条件、医疗卫生状况、生活条件、居住环境、人口流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动荡等。近年来新发、再发传染病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因素的影响。

1.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使病原体和传播媒介耐药性日益增强。以结核病为例,全球约有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一亿。1981~1995年,美国抗生素出现抗药性的病例从2%上升到25%。而蚊媒对杀虫剂的普遍抗药,严重影响了灭蚊,从而引起了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的流行。

2.城市化和人口爆炸使人类传染病有增无减。城市化造成大量贫民窟的形成,贫穷、营养不良、居住环境拥挤、卫生条件恶劣、缺乏安全的饮水和食物,是传染病滋生与发展的温床。

3.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促进了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如前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动荡局势使这一地区上世纪九十年代白喉严重流行。

4.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航运速度的不断增快也有助于传染病的全球性蔓延。

5.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砍伐改变了媒介昆虫和动物宿主的栖息习性,所有种种均可能导致传染病的蔓延和传播。

上一篇 数量差异

下一篇 自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