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蛉 编辑

泥蛉科昆虫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泥蛉(alderfly),泥蛉科(SialiDAe)昆虫的统称,触角长,呈丝状;翅大,两对,膜质,前翅长20∼50公釐(3/4~2吋),部分後翅折叠如扇。成虫色深,长15~30公釐,行动迟钝,飞行弱。常栖于岸边植物,尤其是桤木上。幼虫生,咀嚼口器,腹部有7~8对气管鳃,在池、河底爬行,以小昆虫为食。蛹作在泥土或苔藓中。一年一代。泥蛉和鱼蛉属广翅目,世界已知不足300种,见于溪流附近或其它凉爽、潮湿的环境中,取食花蜜和软体昆虫。幼虫水生,出现于湖泊和溪流中,捕食小型的水生动物。广翅目幼虫可作为鱼类饲料。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泥蛉

拉丁学名:alderfly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广翅目

科:泥蛉科

种:泥蛉

生活方式及规律

编辑

泥蛉(Sialis属)泥蛉(Sialis属)

泥蛉成虫无单眼。触角丝状。足第跗节分为两叶。幼虫腹部,各有分节的气管鳃,腹末端有尾丝。生活于静水中,在池塘、稻田水底泥中捕食小虫。成虫栖息水边。多为大型。成虫有单眼。触角丝状、念珠状、锯状或栉状。足第均。幼虫腹部有对气管鳃,腹末端有一对带钩的尾足。生活于流水中,捕食石蝇、蜉蝣蜻蜓等的幼虫。成虫白天多栖息于树上,夜晚飞翔。广翅目昆虫的成虫中至大型,颚发达,下颚须。触角丝状、锯状或栉状。复眼凸出,单眼或缺。无中垫。膜质,翅宽,翅展米,前后翅相似,翅脉呈网状,翅成屋脊状置背上,前缘部脉不分叉;后翅臀区宽广,可以折叠;翅脉较多,翅有小点,但到外缘不再分成小叉,可区别于脉翅目;前缘横脉成列,简单或端部分叉。缺尾须。腹,雄虫无尾须。广翅目昆虫。卵长筒形而端部圆钝,顶端有凸出的精孔器,卵成块,外边有坚固的白色覆盖物,一块可多达千粒以。体小至中形,细长而柔弱。触角丝状。复眼相距较远,具金属光泽。前后翅形状、脉序相似,前缘区内有30条以下的横脉,末端不再分叉。亚前缘室近基部有一横脉,Rs的各支部是简单的梳状分支。卵长圆形幼虫体长而扁,头前口式,口器咀嚼式,下颚须5节,下唇须3节;触角细长分4节;每侧有个眼聚集一起。近似方形,中、后胸横宽;3对足的跗节等长而不分节,爪1对。腹部两侧有细长的气管腮7,腹端延长或有尾足。

生命周期

编辑

雌性泥蛉在水边的草的茎上产下卵,幼虫出生后会进入水中开始生活。幼虫为水生,活动性较强,拥有强壮且锋利的大颚,通过腹部的7对鳃呼吸。幼虫长到成虫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当即将变成成虫时,它们会离开水,在陆地上度过蛹期。泥蛉的成虫一般生活在幼虫期所生活的水源的附近,成虫只能活2至3周。

识别要点

编辑

头部前口式(口器位于头的前端并向前伸,使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一钝角或几乎平行,这种头部类型就叫前口式)。咀嚼式口器。前胸方形。前、后翅质地和脉相近似,后翅有发达的臀区,翅脉网状,但翅缘不分叉。跗节5节。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泥蛉鱼蛉广翅目,头前口式眼凸出;脉无缘叉四翅宽,幼虫水中具腹突。

广翅目近包括2个科,即泥蛉科和鱼蛉科。

(1)鱼蛉科Corydalidae

也称齿蛉。体型较大,长于25毫米。有单眼3个。跗节各节相似,均为圆柱形。成虫通常在水源附近活动,有些种类有趋光性。幼虫水生,常见于溪流中的石头下,有1对钩状尾足,指状鳃8对,不分节,无尾丝。常被用作鱼饵。

(2)泥蛉科Sialidae

颜色较暗,中等大小,体长不超过25毫米。第4跗节膨大,并深裂为两叶。成虫通常在水源附近活动。幼虫水生,常见于溪流中的石头下,捕食小型昆虫。无钩状尾足,指状鳃7对,分节,有1根尾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