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淋菌性尿道炎 编辑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征,病原体多为衣原体、支原体、滴虫、疱疹病毒、念珠菌等。30%~50%的非淋菌性尿道炎与沙眼衣原体有关,20%~30%为解脲支原体感染,10%由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生殖支原体、腺病毒和杆菌等微生物引起。衣原体和支原体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弱,加热56℃,5~10分钟可将其杀死,常用消毒剂如福尔马林、来苏尔、石碳酸等也极易将其杀死。
1.典型症状
尿道刺痒,伴有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但症状较淋菌性尿道炎轻。
在较长时间不排尿或清晨首次排尿前,屎道口可泌出少量黏液性分泌物,有时仅表现为痂膜封口或内裤污秽。有相当一部分人可无任何症状。
3.泌尿生殖系炎症
男性患者可发生附睾炎。女性患者不如男性典型,很多患者可无症状,一般可发生尿道炎、黏液脓性宫颈炎、急性盆腔炎症性疾病及不育症等。
1.直接免疫荧光法
将特异的衣原体单克隆抗体用荧光素标记后检测标本中的衣原体抗原,如标本中有衣原体,则和抗体结合,在荧光镜下可见苹果绿色的荧光,一张涂片中衣原体数在10个以上时为阳性,特异性>97%,敏感性为70%~92%。
用光谱测相仪检测泌尿生殖道中的衣原体抗原,发现颜色改变为阳性,24小时获得结果,敏感性为60%~90%,特异性为92%~97%。
3.沙眼衣原体培养
沙眼衣原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生长繁殖,常用于衣原体培养的细胞是McCoy细胞和Hela229细胞,特异性为99%~100%,敏感性为68.4%~100%,是目前诊断沙眼衣原体的金标准。沙眼衣原体是在柱状上皮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合适的培养标本是应用拭子从距尿道内口2~4mm以内的尿道内取出,而不是取尿道口的分泌物或尿液作培养。
4.解脲支原体培养
利用解脲支原体能分解精氨酸产氨,发酵葡萄糖产酸的原理,分别使含精氨酸的肉汤培养基变为碱性,指示剂颜色由黄变红,葡萄糖肉汤培养基由粉红色变为黄色,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由于有些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发病缓慢,症状不典型,在初诊时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对有尿道炎的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患者有不洁性生活史,潜伏期一般为1~3周。②对无症状的患者,首先确定有尿道炎,然后再与淋病作鉴别;③取分泌物进行革兰染色排除淋病的可能,当高倍视野下可见到10~15个中性粒细胞,同时无革兰阴性双球菌时,可疑诊为非淋菌性尿道炎;④免疫荧光法或酶免疫法检查沙眼衣原体或培养法检查解脲支原体,阳性者可以诊断。
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与淋病相鉴别:
1.病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等,而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病双球菌。
2.临床症状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分泌物呈乳白色,以慢性尿道炎的形式表现出来;淋病的开始症状是自尿道口流出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以急性尿道炎的形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