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汗 编辑

病证名称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是指外生殖器及周围(包括大腿内侧近腹阴处)部位经常汗,且汗味多臊臭的病证。 阴汗的诊断要点 凡是男子的阴部多汗,汗出臊臭,伴有阴囊湿冷,前阴萎弱,小便清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或胁肋胀痛目赤,小便赤者,可诊断为阴汗。

基本信息

编辑

中医病名:阴汗

常见病因:元阳不足,气化失司,温煦失职,寒湿内盛;或湿热之邪蕴郁经,流注下焦

常见症状:阴部多汗,汗出臊臭,伴有阴囊湿冷,前阴萎弱,小便清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或胁肋胀痛,目赤,小便赤

治法:温补阳,益气培元,清热利湿,疏肝养血

鉴别诊断

编辑

阴汗的辨证分析

阴汗阴汗

阴汗是因元阳不足,气化失司,温煦失职,寒湿内盛;或湿热之邪蕴郁肝经,流注下焦所引起。

辨证首先辨虚实。虚证肾阳虚型,伴有阴囊湿冷、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滑精、早泄。实证肝经湿热型,伴有胁肋胀痛、口苦目赤、小便赤等。总的治法以温补肾阳,清热利湿,疏肝养血为主。

阴汗的辨证论治

阳虚型【证见】 阴部出汗,阴囊湿冷,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前阴萎弱,阳举不坚,滑精,早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润有齿痕,脉沉迟。

治法

编辑

温补肾阳,益气培元。

方药

编辑
阴汗阴汗

处方:肉桂6克(冲服),巴戟天15克,肉苁蓉10克,破故纸10克,白术12克,山药15克,乌头9克,白蒺藜9克,仁10克。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处方:黄芪20克,党参20克,升麻6克,甘草6克,柴胡6克,葛根15克,赤芍15克,黄柏15克,牡蛎15克,五味子3克。水煎服,药渣煎水薰洗患处,每日1剂。

处方:黄芪30克,柴胡12克,炙甘草6克,乌药12克,升麻6克,红参6克(另炖),肉桂6克(冲服),生山药20克,枸杞子15克,当归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肝经湿热型【证见】 阴汗出,阴囊潮湿,伴有臊臭,胁肋胀痛,口苦,目赤,阴茎萎软,小便赤。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编辑

清热利湿,疏肝养血。

方药

编辑
阴汗阴汗

处方:柴胡10克,升麻6克,黄芩12克,活9克,防风9克,苍术6克,麻黄根9克,藁本9克,泽泻10克,猪苓15克,当归9克,红花6克,炙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阴汗的针灸治疗

取穴:气海关元中枢肾俞、命门。手法:气海、关元、中枢用补法;关元可加灸以增温补;肾俞、命门补之或灸。适用于肾阳虚型阴冷。

阴汗

病名。

①前阴、阴囊及其附近处局部多汗。《医林绳墨·汗》:“阴汗者,谓至阴之处,或两腿挟中,行走动劳,汗出腥秽。”有因肝经湿热所致者。《张氏医通·汗》:“阴汗,阴间有汗,属下焦湿热。阴囊湿者,以炉甘石煅过扑之,密陀僧亦佳。”有因肝肾亏损,湿热下乘者。《医略六书》卷二十;“酒色过度,湿热下乘者则精血不藏,每多阴汗,宜滋肾凉肝。”加黄柏、白芍。有因肾虚阳衰而阴囊多汗者。《杂病源流犀烛》卷七:“有阴囊汗者,则为肾虚阳衰。”

上一篇 筋痿

下一篇 湿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