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 编辑

汉语词汇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消炎(xiāo yán)是一个汉语词汇,动词词性,指使炎症消除;止痛。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消炎

词目:消炎

读音:xiāoyán

释义:动词,使炎症消除:~止痛

词语解释

编辑

消炎,是指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或释放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使炎症得以减轻至消退,同时使炎症引起的疼痛得以缓解。

医学用语

编辑

炎症

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体的自动的防御反应,但是有的时候,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对人体自身组织的攻击、发生在透明组织的炎症等。

当发生炎症时,建议不要随意用药,应当要分清症状再用药。一般来说,炎症有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之分。如果发生的炎症并仅仅是病毒性感染,可以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即能缓解、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等非甾体解热镇痛药

炎症局部表现

以体表炎症时最为显著,常表现为红、肿、热、痛和能障碍,其机理是:

1.红:是由于炎症病灶内充血所致,炎症初期由于动脉性充血,局部血红蛋白,故呈鲜红色。随着炎症的发展,血流缓慢、淤血和停滞,局部组织含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故呈暗红色。

2.肿:主要是由于渗出物,特别是炎性肿所致。慢性炎症时,组织和细胞的增生也可引起局部肿胀。

3.热:热是由于动脉性充血及代谢增强所致,白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Ⅰ(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前列腺素E(PGE)等均可引起发热

4.痛:引起炎症局部疼痛的因素与多种因素有关。局部炎症病灶内钾离子离子的积聚,尤其是炎症介质诸如前列腺素、5-羟色胺、缓激等的刺激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炎症病灶内渗出物造成组织肿胀,张增高,神经末梢可引起疼痛,故疏松组织发炎时疼痛相对较轻,而牙髓和骨膜的炎症往往引起剧痛;此外,发炎的器官肿大,使富含感觉神经末梢的被膜张力增加,神经末梢受牵拉而引起疼痛。

5.功能障碍:如炎症灶内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代谢功能异常,炎性渗出物造成的机械性阻塞、压迫等,都可能引起发炎器官的功能障碍。疼痛也可影响肢体的活动功能。

炎症病因

任何能够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成为炎症的原因,即致炎因子(inflammatory agent)。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生物性因子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等为炎症最常见的原因。由生物病原体引起的炎症又称感染(infeCTion)。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内毒素可以直接损伤组织;病毒在被感染的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坏死;某些具有抗原性的病原体感染后通过诱发的免疫反应而损伤组织,如寄生虫感染和结核。

(二)物理性因子

高温、低温、放射性物质紫外线等和机械损伤

(三)化学性因子

外源性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松节油、芥子气等。内源性毒性物质如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及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堆积于体内的代谢产物尿素等。

(四)异物

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异物,如各种金属、木材碎屑、尘埃颗粒、及手术缝线等,由于其抗原性不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

(五)坏死组织

缺血或缺氧等原因可引起组织坏死,组织坏死是潜在的致炎因子。在新鲜梗死灶边缘所出现的充血出血带和炎性细胞的浸润都是炎症的表现。

(六)变态反应

当机体免疫反应状态异常时,可引起不适当或过度的免疫反应,造成组织和细胞损伤而导致炎症。免疫反应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最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超敏反应:I型变态反应如过敏性炎、荨麻疹,II型变态反应如抗基底膜肾小球肾炎,III型变态反应如免疫复合物沉着所致的肾小球肾炎,IV型变态反应如结核、伤寒等;另外,还有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细胞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注意事项

1、消炎药不是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不是消炎药。

2、消炎药主要有非甾体类和甾体类。非甾体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芬、双氯芬酸、消炎痛(吲哚美辛)、布洛芬、芬布芬、等等。甾体类主要就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即皮质激素。

3、常见的抗生素有如下一些:

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青霉素V、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等)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星等)

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

氯霉素类(如氯霉素)

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

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 )

上一篇 皮肤反应

下一篇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