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耳道炎 编辑
外耳道炎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等。
1.空气湿度大,温度较高,影响腺体的分泌,降低了局部防御功能。
2.外耳道局部环境改变,沐浴、洗头或游泳时有水进入外耳道,皮肤受到浸泡,破坏了角质层,导致微生物侵入。外耳道酸性环境被改变,致使外耳道抵抗力下降。
3.分泌物持续刺激,如中耳炎,使皮肤损伤感染。
4.外耳道皮肤受损引起感染。
5.身体抵抗力下降,如慢性肾炎、糖尿病、贫血等,引起外耳道感染。
1.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
(1)疼痛:发病初期耳内有灼热感,随病情发展,耳内胀痛,疼痛加剧,甚至坐卧不宁,咀嚼或说话时加重。
(2)分泌物随病情的发展,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并逐渐增多,初期是稀薄的分泌物,逐渐变稠成脓性。
2.慢性外耳道炎
慢性外耳道炎常使患者感耳痒不适,不时有少量分泌物流出。如由于游泳、洗澡水进入外耳道,或挖耳损伤外耳道可转为急性感染,具有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的症状。
可见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重者外耳道狭窄,并流出浆液或黏脓性分泌物。
1.急性外耳道炎
(1)自觉症状包括耳痒、疼痛、灼热、耳漏、听力减退等。
(2)检查可见外耳道,甚至耳郭皮肤弥漫性充血肿胀、糜烂、外耳道变窄,伴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和(或)上皮脱屑,按压耳屏或牵拉耳郭时耳痛加剧,耳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2.慢性外耳道炎
(1)主要症状:耳痒,皮肤脱屑,耳闷胀感,严重者可伴有听力减退,基本上无耳痛症状。
(2)体征:外耳道皮肤充血、增厚、外耳道变窄,深处有脓液或脱屑积存,有时可见肉芽组织增生。少数患者可出现鼓膜混浊、增厚,标志不清楚。
(3)实验室检查将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了解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和对其敏感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