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哺乳期妇女 编辑
哺乳期是指产后产妇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时期,就是开始哺乳到停止哺乳的这段时间,一般长约10个月至1年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2条、第63条规定:产期是指女性生产后的90天,哺乳期是指女性生产后至其孩子满周岁期间。
妈妈在喂母乳期间,为了自身及宝宝的健康,应避免摄取某些会影响乳汁分泌的食物或个人的一些特殊嗜好,以免破坏良好的哺喂效果。
2、刺激性的东西:产后饮食宜清淡,不要吃那些刺激性的物品,包括:辛辣的调味料、辣椒、酒、咖啡及香烟等。
①酒:一般而言,少量的酒可促进乳汁分泌,对婴儿亦无影响;过量时,则会抑制乳汁分泌,也会影响子宫收缩,故应酌量少饮或不饮。
②咖啡:会使人体的中枢神经兴奋。1杯150毫升的咖啡,即含有100毫升的咖啡因,正常人1天最好都不要超过3杯。虽无证据表明它对婴儿有害,但对哺乳的妈妈来说,应有所节制地饮用或停饮。
③太过刺激的调味料:如辣椒等物,哺乳妈妈应加以节制。
3、油炸食物、脂肪高的食物:这类食物不易消化,且热量偏高,应酌量摄取。
4、香烟和烟草:如果哺乳妈妈在喂奶期间仍吸烟的话,尼古丁会很快出现在乳汁当中被宝宝吸收。研究显示,尼古丁对宝宝的呼吸道有不良影响,因此,哺乳妈妈最好能戒烟,并避免吸入二手烟。
5、药物:对哺乳妈妈来说,虽然大部分药物在一般剂量下,都不会让宝宝受到影响,但仍建议哺乳妈妈在自行服药前,要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正在哺乳的情况,以便医生开出适合服用的药物,并选择持续时间较短的药物,达到通过乳汁的药量最少。女性哺乳期
另外,妈妈如果在喂了宝宝母乳后服药,应在乳汁内药的浓度达到最低时再喂宝宝,这样宝宝才会更加安全。
6、过敏的情况:有时新生儿会有一些过敏的情况发生,产后妈妈不妨多观察宝宝皮肤上是否出现红疹,并评估自己的饮食,以作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参考。因此,建议产后妈妈喂母乳,并避免吃到任何可能会造成宝宝过敏的食物。
1,乳母饮食,一定要不偏食,不挑食,粗粮、细粮、荤、素、瓜、果,都要乐意进食,这样才能提高乳汁质量,对婴儿生长发育有利。
2,乳母饮食还应尽量少食刺激性食物,因为乳母吃了刺激性食物,会从乳汁中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婴儿健康。但进食少量调味品,如胡椒、酸醋等,还是可以的。
3,乳母不可多吃巧克力,因为巧克力里所含的可可碱会渗入母乳并在婴儿体现内蓄积。可可碱能伤害神经系统和心脏,并使肌肉松弛,排尿量增加,使婴儿消化不良、睡眠不稳、哭闹不停。产妇多吃巧克力会影响食欲,身体发胖。
4,乳母不能多喝麦乳精,因为麦乳精中的麦芽会抑制乳腺分泌乳汁,使乳汁减少,对婴儿健康不利。
5,坐月子期间产妇可以适当吃些山楂及山楂食品,这是因为山楂可有助于产妇的子宫收缩及恶露的排出,对恢复身体健康有好处。
哺乳期的母亲应含有下列营养成分:牛奶每日一公斤。可以是鲜奶、低脂乳、无脂乳、炼乳或奶粉,分6次喝。为了保证能摄取足够的维生素C,其中有2次必须将水果和蔬菜生吃,还有2次应食用桔子、葡萄柚、蕃茄、生卷心菜或浆果。为保证足够的维生素A,应该食用一种深绿叶蔬菜或淡黄叶蔬菜。肉、家禽、鱼每天至少一顿,量大一些,最好吃两顿。动物肝脏的营养价值特别高,应该偶尔吃一点。鸡蛋每天1只。谷类食物和面包每日3次,应该吃含各种维生素B的纯谷类食物。还要补充点维生素D制剂,以保证饮食中钙质的吸收。
新妈咪们越来越开始重视母乳喂养,母乳的作用也深入人心了,但是如果出现以下七种情况,则马上停止母乳喂养,否则对宝宝有害而无益,下面来看看是哪七种情况吧?
1、患传染病时
妈妈患有严重传染病时不能喂奶,以防传染给宝宝。如妈妈患有肝炎、肺病时,就必须停止母乳喂养。
2、服药期间
妈妈患病(如感冒、发烧等)不得不服用药物时,应停止哺乳,待病愈停药后再喂。但应注意每天按喂哺时间把奶挤出,保证每天泌乳在3次以上。挤出的母乳也不要再喂给宝宝吃,以免其中的药物成分给宝宝带来不良影响。
3、患有消耗性疾病时
如患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的妈妈,可根据医生的诊断决定是否可授乳。一般情况下,患有上述疾病但能够分娩的妈妈,就能够哺乳,但要注意营养和休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缩短母乳喂养的时间。
妈妈患有严重乳头皲裂和乳腺炎等疾病时,应暂停哺乳,及时治疗,以免加重病情。但可以把母乳挤出喂哺宝宝。
由于碘能进入乳汁,有损宝宝甲状腺的功能,应该暂时停止哺乳,待疗程结束后,检验乳汁中放射性物质的水平,达到正常后可以继续喂奶。
有害物质可通过乳汁使婴儿中毒,故哺乳期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及远离有害环境。如已接触者,必须停止哺乳。
7、运动后
人在运动中体内会产生乳酸,乳酸滞留于血液中会使乳汁变味,宝宝不爱吃。据测试,一般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即可产生此现象。故肩负哺乳重任的妈妈,只宜从事一些“温和”运动,运动结束后先休息一会儿再喂奶。
母乳不足或牛奶不够,可加用米粉作为补充来喂养婴儿。但有些父母只用米粉喂养婴儿,这是不妥的。
米粉,顾名思义就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食品。其中成分:79%为碳水化合物,5.6%为蛋白质,5.1%为脂肪及B族维生素等。婴儿在生长阶段,最需要的是蛋白质,米粉中含有的蛋白质不但质量不好,而且含量少,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如只用米粉类食物代替乳类喂养,会出现蛋白质缺乏症。具体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婴儿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肌肉成长,而且抵抗力低下,免疫球蛋白不足,容易生病。长期用米粉喂养的婴儿,身高增长缓慢,但体重并不一定减少,反而又白又胖,皮肤被摄入过多的糖类转化成的脂肪充实得紧绷绷的,医学上称为泥膏样。但这些孩子外强中干,常患有贫血、佝偻病,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有些父母,在新生儿期便加用米粉类食品就更为不合适。胰淀粉酶要在婴儿4个月左右才达到成人水平,所以3个月之内的婴儿不应加米粉类食品。3个月以后适当喂些米粉类食品,但不能只用米粉喂养,即使与牛奶混合喂养也应以牛奶为主,米粉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