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授精 编辑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人工授精(AI)是指采用非性交的方式将精子递送到女性生殖道中以达到使女子受孕目的的一种辅助生殖技术(ART)。是指采用非性交的方式将精子递送到女性生殖道中以达到使女子受孕目的的一种辅助生殖技术(ART)。按照其精子的来源,AI可分为来自丈夫精子的夫精人工授精(AIH)和来自第三方精子的供精人工授精(AID)。按照不同授精部位,如阴道、宫颈管、宫腔、输卵管腹腔的授精,分别称为阴道内人工授精(IVI)、宫颈管内人工授精(ICI)、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和输卵管内人工授精(IFI)。实施过程要依照卫生部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2001年卫生部14号部长令)、《卫生部关于修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相关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的通知》(卫科教发[2003]176号)和《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校验实施细则》(卫科教发[2006]44号)系列法规。

基本信息

编辑

外文名:artificialinsemination

别名:人为受孕、人为受精

就诊科室:妇产科

常见病因:不孕

传染性:无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

编辑

1.适应证

男性因素:性能障碍、轻度弱精症;排卵障碍;不明原因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轻中度);宫颈性不孕。

2.禁忌证

急慢性全身性疾病及生殖道炎症;女方因输卵管因素造成的精子和卵子结合障碍;女方患有遗传病、严重躯体疾病、精神心理障碍;有先天缺陷婴儿出生史并证实为女方因素所致;女方接触致畸射线毒物、药品并处于作用期;女方具有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

3.男方弱精症可以IUI的精液条件

精子密度≥1500万/ml,前向运动精子(a+b)≥15%;精液处理后可以IUI的条件:上游后a级精子≥70%,精子≥20个/HPF,至少有一侧输卵管通畅。

4.诊疗流程

(1)女方准备自然周期IUI:月经规律者可自然周期IUI。患者于月经周期第8~10天开始监测卵泡的生长。②促排卵周期IUI:对于有排卵障碍者,需进行促排卵。患者于月经周期第2~3天返诊,排除妊娠B超检查除外卵巢囊肿,可以给予促排卵药物。③当主导卵泡达1.4cm时,建立IUIB超监测表,完整填写监测表,明确写清楚IUI指征。审核“三证”。告诉患者本周期B超时不用提取病历。④IUI时机:在LH峰出现后的一天进行IUI;排卵日IUI;当至少有一个卵泡直径达18~20mm时注射HCG,注射HCG后24~36小时行IUI。⑤当促排卵周期有>3个优势卵泡,则放弃本周期IUI。⑥黄体支持:排卵后第三天开始可给予口服黄体酮14天,术后16天查尿、血HCG确认是否怀孕。

(2)男方准备女方月经周期第8天男方手淫排精一次。IUI当日男方手淫取精,丈夫精液人工授精中注入的前向运动的精子数以100万以上为好。

5.每周期IUI频率

每个周期可行IUI1~2次。一个包含1000余IUI周期的Meta分析显示,2次IUI比单次IUI能轻度提高生育,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14.9%,11.4%)。

6.IUI周期数

IUI3~4个周期的妊娠率最高,IUI施行3~6个周期后,其累积妊娠率进入平台期。

供精人工授精

编辑

1.适应证

睾丸性无精子症、梗阻性无精子症、严重的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畸精子症;输精管复通失败;射精障碍;男方和(或)家族有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母儿血型不合不能得到存活的新生儿。其中,除睾丸性无精症外,其他需行供精人工授精技术的患者,医务人员必须向其交代其可以通过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获得自己血亲关系的后代。

2.禁忌证

女方患有生殖泌尿系统急性感染或性传播疾病;女方患有严重遗传、躯体疾病或精神疾患;女方接触致畸量的射线、毒物、药品并处于作用期;女方有吸毒等不良嗜好。

3.供精人工授精常用部位

包括阴道内人工授精、宫颈内人工授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一般采用宫颈内人工授精。

4.供精人工授精方法及时机

可以在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中进行,具体时机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5.AID精液要求

按照原卫生部技术规范的要求,解冻后精液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时,要求复苏后精液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不得低于10×106/ml,前向运动的百分率不得低于35%。

6.实施供精人工授精技术的机构应建立严格的保密措施,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安全;建立切实可行的随访机制,保证及时准确地向精子库反馈妊娠及子代情况;建立可靠的运行机制,配合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严格控制每一位供精者的冷冻精液最只能使5名妇女受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4号令,《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

2.张丽珠主编.临床生殖内分泌与不育症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 男性生育力

下一篇 精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