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炎 编辑
间质性膀胱炎(Hunner溃疡)
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膀胱炎。其主要症状严重尿频、尿急、下腹痛、排尿痛、血尿等。多见于女病人。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容量减少,在膀胱壁有粘膜下出血。本病的病因不明,既无细菌感染亦无病毒或真菌感染。本病用抗菌药物无效,将膀胱在麻醉下进行过度膨胀可取得暂时的症状缓解。
腺性膀胱炎(glandular cyslitis)
膀胱粘膜水肿,其中有腺样结构增生,并有许多炎症细胞浸润。患者以中年女性为多见。治疗应用抗菌药物,并需去除发病因素。
气性膀胱炎(emphysematous cystitis)
少见。常在糖尿病患者发生。由于在膀胱壁内葡萄糖被细菌(变形杆菌)侵入后而有发酵导致粘膜的气性外形。抗菌药物治疗后气体即消失。
坏疽性膀胱炎(gAngreNOus cystitis)
这是膀胱损伤的一少见结果。严重感染时可见膀胱壁脓肿与坏死。有的病人在整个膀胱壁有坏疽性改变,需作耻骨上膀修造瘘和抗菌药物冲洗。
化学性膀胱炎(chemical cystitis)
静脉注射环磷酸胺可使该药物代谢产物在肝内形成从膀胱排出,刺激膀胱粘膜引起严重的膀胱炎。膀胱上皮发生溃疡。在粘膜固有层的毛细血管扩张,因而发生出血。严重的可使膀胱粘膜固有层和肌肉纤维化变导致膀胱挛缩和膀胱输尿管回流。这种膀胱炎治疗困难。
放射性膀胱炎(radiocystitis)
膀胱接受放射线数月或数年,剂量超过40~65Gy(4000~6500rad)即可能出现放射性膀胱炎。血尿为其主要症状。病理改变类似环磷酸胺所致的膀胱炎。治疗不满意。
常见的非特异性膀胱炎系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多数是通过经尿道的逆行感染所致。因女性尿道短,并与阴道临近,更易发生膀胱炎。膀胱本身存在病变,如有膀胱结石、异物和留置导尿管时,或存在尿路梗阻及排尿障碍时更易发生非特异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
常突然起病,排尿时尿道有烧灼痛,尿频,往往伴尿急,严重时类似尿失禁,尿频尿急常特别明显,每小时可达5~6次以上,每次尿量不多,甚至只有几滴,排尿终末可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混浊,有时出现血尿,常在终末期明显。
耻骨上膀胱区有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见轻度腰痛。炎症病变局限于膀胱粘膜时,常无发热及血中白细胞增多,全身症状轻微,部分病人有疲乏感。女性新婚后发生急性膀胱炎称为蜜月膀胱炎。急性膀胱炎病程较短,如及时治疗,症状多在1周左右消失。
慢性膀胱炎
尿频、尿急、尿痛症状长期存在,且反复发作,但不如急性期严重,尿中有少量或中量脓细胞、红细胞。膀胱炎如果及时治疗的话,症状是会很快消失的,这时候患者不要掉以轻心,要坚持治疗,在医生通过检查确认膀胱炎已经治愈再停下来,不要因此而让膀胱炎转化成慢性。
急性膀胱炎
症状多较典型,一般诊断并不困难。根据尿频、尿急和尿痛的病史,尿液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脓细胞,尿细菌培养每毫升尿细菌计数超过10万即可明确诊断。
慢性膀胱炎
诊断方面除全身一般检查外,最重要的是查明致病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寻找引起感染持续或复发的原因。慢性非特异性膀胱炎须与其它类型膀胱炎相鉴别,如结核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化学性膀胱炎等。
急性肾盂肾炎
膀胱结核
呈慢性膀胱炎症状,对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反应不佳,尿液中可找到抗酸杆菌,尿路造影显示肾输尿管有结核病变。晚期形成挛缩膀胱。
间质性膀胱炎
尿液清晰,极少脓细胞,无细菌,膀胱充盈时有剧痛。
一般治疗
包括适当休息,多饮水以增加尿量,注意营养,忌食刺激性食物,膀胱刺激症状明显的病人给予解痉药物缓解症状。
观察
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无症状菌尿患者不需要常规抗菌药物治疗,需要密切观察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