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 编辑

为流沙、沙丘所覆盖的地形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沙漠亦作“沙幕”,干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区。沙漠地域大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有些沙漠是盐滩,完全没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风成地貌。沙漠里有时会有可贵的矿床,近代也发现了很多石油储藏。沙漠少有居民,资源开发也比较容易。沙漠气候干燥,它也是考古学家的乐居,可以找到很多人类的文物和更早的化石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沙漠

外文名:desERT

别名:沙幕

拼音:shāmò

注音:ㄕㄚㄇㄛˋ

集中分布:亚洲中部、非洲北部、北美洲西部

简介

编辑

红沙漠红沙漠

亦作“沙幕”。指地面完全为沙所覆盖,干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区。三国魏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前者明公西征灵州,北临沙漠。”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于弘神道碑》:“祁连犹远,即受冠军之侯;沙幕未开,元置长平之府。”唐白《赠何七判官昌浩》诗:“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何永鳘《戈壁滩上的探矿队》:“咱们应当改变一般人对沙漠的解释。沙漠不光是沙子微颗的集合体,而且是丰富资源的仓库。”

沙漠是指沙质荒漠化的土地。地球陆地的三分之一是沙漠。因为水很少,一般人以为沙漠荒凉无生命,有“荒沙”之称。 和别的区域相比,沙漠中生命并不多,但是仔细看看,就会发现沙漠中藏着很多动物,尤其是晚上才出来的动物。

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泥土很稀薄,植物也很少。有些沙漠是盐滩,完全没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风成地貌。

沙漠沙漠

沙漠里有时会有可贵的矿床,近代也发现了很多石油储藏。因为沙漠少有居民,所以资源开发也比较容易。沙漠气候干燥,但它却是考古学家的乐居,因为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多人类的文物和更早的化石。

全球的沙漠占陆地的百分比全世界陆地面积为1.62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30.3%,其中约1/3(4800万平方千米)是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而且每年以6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着。而沙漠面积已占陆地总面积的20%,还有43%的土地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

(1)“绿色沙漠是指大面积的绿色树林,其中树木种类单一,年龄和高矮一致,且十分密集。密集单一的树冠层完全遮挡了阳光,使下层植被无法生长,林下缺乏中间的灌木层和地面的植被。

之所以称之为“沙漠”,一是指这样的树林中植物种类极为单一,无法给多种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二是指这样的树林地表植被很差,因而保持水的能很差,一般比较干燥,易形成火灾;三是指这样的树林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因而生态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很易感染虫害,而且一旦发生虫害,即易造成大面积损害。

(2)热荒漠与冷荒漠:热荒漠就是地处热带地区的荒漠,主要由于太阳辐射强烈,蒸发剧烈,长期受到干燥的季风控制形成的荒漠。

与此不同的是冷荒漠,冷荒漠因为在较为寒冷的地带而得名,冷荒漠的形成主要以为大陆性气候控制的地区降水极少,长期受到干冷的季风控制。

而冷荒漠地面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块,这是由于荒漠的气温变化剧烈,而且经过强烈的风化作用,岩石由大变小,变成碎块。

产生成因

编辑

综述

所谓沙漠化,即植被破坏之后,地面失去覆盖,在干旱气候和大风作用下,绿色原野逐步变成类似沙漠景观的过程。土地沙漠化主要出现在干旱和半干旱区,形成沙漠的关键因素是气候,但是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原生植被可能是草地,由于人为原因沙化了,这些人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具体原因

(一)过度开垦

沙漠沙漠

在1958到1962年间,片面地大办农业。由于风蚀严重,沙荒地区开垦后,最初1~2年单产尚可维持二三十千克,以后连种籽都难以收回,只有弃耕。

(二)过度放牧

沙漠沙漠

由于当地牧民过度放牧,草原产草量供应不足,使很多优质草种长不到结种或种子成熟就吃掉了。另外,像占牲畜总数一半以上的山羊,行动很快,善于剥食沙生灌木茎皮,刨食草根,再加上践踏,使草原产草量越来越少,形成沙化土地,造成恶性循环。

(三)不合理的樵采

以伊克昭盟为例,据估计五口之家年需烧柴700多千克,若采油蒿则每户需5000千克,约相当于3公顷多固定、半固定沙丘所产大部或全部油蒿。

气候

编辑

沙漠沙漠

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有些沙漠地区的年降水量更少至10毫米以下(如中国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但是偶然也有突然而来的大雨。沙漠地区的蒸发量很大,远远超过当地的降水量;空气的湿度偏低,相对湿度可低至5%。

气候变化颇大,平均年温差一般超过摄氏30度;绝对温度的差异,更往往在50度以上;日温差变化极为显著,夏秋午间近地表温度可达60度至80度,夜间却可降至10度以下。

沙漠地区经常晴空,万里无云,风力强劲,最大风力可达飓风程度。热带沙漠成因:主要受到副热带高笼罩,空气多下沉增温,抑止地表对流作用,难以致雨。

若为高山阻隔、位处内陆、或热带西岸,均可以形成荒漠。例如澳洲大陆内部的沙漠,就是因为海风抵达时,已散失所有水汽而形成的。有时,山的背风面也会形成沙漠。

地面物质荒漠并非全是沙质地面,更常见为叠石地面或岩质地面;地面尚有湖和绿洲。

分类

编辑

总论

沙漠驼队沙漠驼队

大多沙漠分类按照每年降雨量天数,降雨量总额,温度,湿度来分类。1953年,Peveril Meigs把地球上的干燥地区分为三类:特干地区是完全没有植物地地带

中纬度沙漠(或称温带沙漠,参看温带沙漠气候),位于纬度30°到50°之间。北美洲西南部的SoNOran Desert和中国的腾格里沙漠都是中纬度沙漠。

雨影沙漠

雨影沙漠是在高山边上的沙漠。因为山太高,造成雨影效应,在山的背风坡一侧中形成沙漠,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Judean Desert。

沿海沙漠

沿海沙漠一般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因寒流流经,降温降湿,冬天起很大的雾,遮住太阳。沿海沙漠形成的原因有:陆地影响、海洋影响和天气系统影响。南美的沿海沙漠阿塔马沙漠(Atacama Desert),是世上最干的沙漠,经常5~20年才会下一次超过1毫米的雨。非洲的纳米比沙漠(Namib Desert)有很多新月形沙丘,经常刮大风。

仙人掌公园

美国亚利桑那州因沙漠气候的关系,有相当多的仙人掌,特别是巨大的树形仙人掌(En:Saguaro),因此在1994年成立了(En:Saguaro National Park)树形仙人掌国家公园,园中有多达1000多种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仙人掌。此外在日本琉球,也有仙人掌植物公园。

古代沙漠

沙漠沙漠

地质考古学家发现地球的气候变化很多,在地质史上有些时段比现在干燥。12500年前,大约北纬30°到南纬30°之间10%的的陆地沙漠广布。18000年前,这个区域的50%是沙漠,包括现在的热带雨林。

很多地方已经发现沙漠沉积的化石,最老的达到5亿年。在美国的Nebraska Sand Hills是西半球最大的古代沙海。

它现在已经有500毫米的年均降水量,沙粒已经被植物稳住,但是还是可以看到高达120米的沙丘。

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也是一个古代沙漠。

盐碱沙漠

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如阿联酋

外星沙漠

火星是太阳系唯一发现有风力塑造地貌的非地球行星,火星上有沙丘。但是如果只看干燥度,几乎所有现在发现的外星天体都是被“沙漠”覆盖。

特点

编辑

泥土

干燥地区的泥土有很多矿物质,很少有机肥料。重复的水储积把有的土壤变成盐性层。盐溶液沉淀可以把沙粒和石子沾成50米厚的“水泥”。

硝石层是沙漠土壤常见的红棕色到白色层。硝石层一般成块,或者裹在矿物颗粒外面,是由水和二化碳之间复杂的互作用中形成的。二氧化碳来自植物根部,或者有机品腐烂的副产品。气候炎热,早晚温差大。

植物

沙漠红柳沙漠红柳

多数沙漠植物是抗旱或抗盐的植物。有些在根,茎,叶里存水;有些具有庞大的根茎系统,可以达到地下水层,拦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有些有较大的茎叶,可以减低风速,保存沙土。

沙漠上的植物分布比较稀薄,但是有很多品种。美国西南部的沙漠里的柱仙人掌可以活200年,长到15米,10吨,成为沙漠里的树木。柱仙人掌成长很慢,9年之后才有15厘米,75年才分第一个枝。因为身躯庞大,看起来好像沙漠里有很多仙人掌。

其实豌豆类和向日葵类植物也可以在干燥酷热地域生存。梭梭也是沙漠中独特的灌木植物,平均高达2-3m,有的高达5m,被称为“沙漠植被之王”寿命也可达百年以上。春季冰冷的沙漠里一般长草或灌木丛。

水源

沙漠里偶尔也会下雨,下起来常常是暴风雨。撒哈拉沙漠曾经有过在3个小时内降水44毫米的记录。这种时候,平常干的河道会很快充满水,容易发洪水。

虽然沙漠内部少下雨,沙漠常从附近高山流出的河流进水。这些河流一般带着很多土,在沙漠里流了一两天的距离就干了。世界上只有几条大河流通沙漠,如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黄河,和美国的科罗拉多河。

如果水足够,沙漠里会形成季节湖,一般较浅较咸。因为湖底很平,风会把湖吹到好几十平方公里。小湖干了之后会留下一个盐滩。在美国有上百个这样的盐滩,大多是12000年前冰河时期的大湖的遗物,其中最著名的是犹他州的大盐湖。平平的盐滩是赛车,飞机跑道和宇航器降落的好地方。

矿物储藏

沙漠化沙漠化

(1)自然因素:河水、湖泊维护与地下水的维护,延伸,扩建,保持水量;储水耐风寒植物树木的栽种保护自然水源区域的土地与湿度。

(2)人为因素:地下水网管的建设,地底下的水网管不易为干燥的空气使的水分散失;地下水源处创建人工河,湖并栽种耐风寒储水植物树木保护土壤与土壤湿度。亦可效仿绿洲逆转法。

耐风寒植物的栽种

耐风寒植物树木主为耐风沙,并含水量可储久植物或树木,将水分保留住于周遭土壤和植树木里。如上所提,应从水源处扩展或人为水源处扩展。

沙漠化逆转优点

①土地的可用性增大,土壤获得充分的水分养分。

②大面积林地能提供林木的来源,保持林木成长率大于开发率。

③林木提供更多氧气供生物使用并协助降低暖化现象。

④林木的防风保护使得部分沙漠化逆转的地区可再兴建建筑物,增加土地的容积与使用率。

⑤可以改善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改善因沙漠而出现的不良气候。

吸收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改善空气质量,减小温室效应。

⑦帮助鞘膜地带,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奇怪现象

编辑

海市蜃楼

在沙漠里,由于白天沙石被太阳晒得灼热,接近沙层的空气升高极快,形成下层热上层冷的温度分布,造成下部空气密度远比上层密度小的现象。这时前方景物的光线会由密度大的空气向密度小的空气折射,从而形成下现蜃景。远远望去,宛如水中倒影。在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人,酷热干渴,看到下现蜃景,常会误认为已经到达清凉湖畔,但是,一阵风沙卷过,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这种景象只是一场幻景。

碎石圈

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和自然风化后,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圆形的碎石圈,非常像人为排列的作品,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

鸣沙

在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100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季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生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据苏联专家彼得洛夫的解释,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风蚀蘑菇

风蚀蘑菇首先是由风蚀柱变成的。风蚀柱主要发育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基岩地区,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故称风蚀柱。它可单独耸立,或者成群分布。由于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如再加上基岩岩性的差异,风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称风蚀蘑菇。其主要形成原因为风力的侵蚀作用。当其经风蚀较严重时会倒塌。

风蚀蘑菇一般多是在基岩地区发育的风蚀城堡等地貌的一种附生形态。它容易分布在雅丹地貌中。雅丹地貌是风蚀地貌,是指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主要是风蚀雨蚀而成,地表由于千万年的风吹日晒,使地表平坦的砂岩层形成风蚀壁翕、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垄槽和风蚀洼地、残丘、城堡等各种地貌形态,雅丹地貌以罗布泊附近雅丹地区的风蚀地貌最为典型而得名。

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的。

能“报时”的澳大利亚尔斯岩石

在澳大利亚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有一块能“报时”的奇石。它被称为艾尔斯岩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整体岩石。屹立在沙漠中的这块怪石高达348米,周长约8000米,仅其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几亿吨重。这块怪石通过每天很有规律地改变颜色来告诉人们时间的流逝:早晨,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的时候,它为棕色;中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它为灰蓝色;傍晚,夕阳西沉的时候,它为红色。 它是当地居民的“标准时钟”,当地居民根据它一日三次的颜色变化来安排农事以及日常生活。怪石除了随太阳光强度不同而改变颜色外,还会随着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幻形象:时而像一条巨大的、悠然漫游于大海之中的鲨鱼的背鳍;时而像一艘半浮在海面上乌黑发亮的潜艇;时而像一位穿着青衣、斜卧在洁白软床上的巨人……怪石为何具有“报时”的能?为了解释怪石“报时”的现象,许多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对怪石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考察,并对怪石的结构成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些科学家试图这样解释怪石产生的“怪现象”:怪石之所以会变色是由于怪石处在平坦的沙漠,天空终日无云,空气稀薄,而怪石的表面比较光滑,在这种情况下,怪石表面有镜子的作用,能较强反射太阳光,因而从清晨到傍晚天空中颜色的变化能相应地在怪石上得到呈现。怪石变幻其形象则是由于太阳光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活动而产生反射、折射的数量及角度的不同,这种变化反映到人眼,即成为怪石幻形。科学家对怪石“报时”的说法虽不能完全解释怪石现象产生的原因,但也为世人稍微解开了一丝谜团。

上一篇 亚利桑那州

下一篇 运动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