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心 编辑

病症名称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是指部或胸骨后的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症状

基本信息

编辑

中医病名:烧心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常见发病部位:胃部

常见病因:暴饮暴食精神因素、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中医认为是热、气、虚

常见症状:胃部或胸骨后烧灼感

病因病机

编辑

1.进食过快或过,暴饮暴食不良习惯、刺激性食物、服用非甾体药物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或胃酸分泌增多。

2.精神因素也是影响产生烧心症状的重要因子,主要包括忧郁多虑、性格内向、敏感、焦虑、失眠、意外不幸以及长期情绪紧张状态。

3.临床上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如患有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均可出现烧心症状。

4.中医一般可把烧心的病因分为热、气、虚三种。胃为阳土,易为热化,郁热伤阴,胃阴亏虚,则胃阳无所归附,消灼谷而为酸,郁热上冲则烧心。

辩证施治

编辑

烧心多与其他胃部症状同时出现,如胃痛、嗳气、纳呆、痞满等。因此,烧心的治疗应与其他症状互参,辨证施治。

1.胃腑郁热

症状:烧心,胃脘或胸骨后不适,心烦易怒,胃脘灼痛,口干口苦,或牙龈肿痛,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少津,脉弦滑。

治则:泻热通腑。

方药:玉女煎合左金丸。

2.胃阴不足

症状:烧心、口干口渴,胃脘隐隐作痛,尤以饥饿时甚,纳呆或恶心,似饥而不食,心烦少寐。舌质嫩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

治则:养阴润胃。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煅瓦楞、海螵蛸

3.气郁

症状:烧心,胃脘堵闷胀满,嗳气频作。每因情志刺激而致烧心加重。后背疼痛、沉紧不适,两胁发胀。大便不爽。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或弦滑。

治则:理气降逆。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煅牡蛎、龙胆草。

4.湿热

症状:烧心、纳呆,胃脘痞满,进食后加重,口中粘腻,头身困重,口渴不欲饮。小便不利,大便不爽或大便溏。舌质暗红苔腻,脉滑或弦滑。

治则:化湿和胃

方药:二陈汤或藿香正气散加大黄乌贼骨。

预防调护

编辑

1.避免烧心首先要注意平日的饮食,避免进食过快,同时尽少进食或不进食某些的食物,如茶、咖啡、油炸食品果、辣椒、烈性酒等。

2.在饭后不要马上卧床或弯腰,也不要马上开始剧烈的运动,明智的选择是饭后30分钟后进行一次轻松的散步,既可帮助消化,又可减轻烧心的症状。

3.可以选用一些抗酸药物如:片、化铝凝胶等,这些药物可以中和胃的胃酸,很快地消除烧心的症状会,但是如果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会造成便秘腹泻;可以运用中药来调理肠胃能如调理肠胃制剂的肠胃调神剂取得很好疗效。

4.如果您经常有严重的烧心,或者症状严重且持续存在,应去医院检查

上一篇 胃食管反流

下一篇 反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