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锤体 编辑

特殊细胞器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纺锤体(Spindle Apparatus),形似纺锤,是产生于细胞分裂前初期(Pre-Prophase)到末期(Telophase)的一种特殊细胞器。其主要元件包括微管(Microtubules),附着微管的动分子分子马达(Molecular motors),以及一系列复杂的超分子结构。一般来讲,在动物细胞中,中心体是纺锤体的一部分。高植物细胞的纺锤体不含中体。而真菌细胞的纺锤体含纺锤极体(Spindle Pole Body),一般被视为中心体的同源细胞器。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纺锤体

外文名:SpindleApparatus

时期:有丝分裂初期到末期

结构:形似纺锤

主要元件:微管、附着微管的动力分子分子马达

分类:染色体胞质

生成

编辑

在含中心体的细胞中,纺锤体的生成开始于细胞分裂前初期 - 即在细胞核膜分解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在哺乳动物胚胎的首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只有一个纺锤体负责将胚胎染色体分配到两个细胞中。但欧洲研究人员利用小鼠开展的最新实验观察发现,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有两个纺锤体,分别负责来自父亲和母亲的染色体 。

双纺锤体的形成可能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哺乳动物在早期发育阶段(胚胎最初的几次细胞分裂中)会有非常高的错误率。如果纺锤体的两极没有对齐和融合,那么,受精卵遗传物质可能会被拉向3个或4个方向,而不是2个。而这种错误会导致拥有个细胞核的细胞产生,从而终止胚胎发育。双纺锤体理论的提出提供了一种先前未知的机制。接下来需要探讨的是双纺锤体是否在人类中也发挥相同的作用。因为,这将为研究如何改善人类不育治疗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

染色体

当细胞从间期进入有丝分裂期,间期细胞微管网络解聚为游离的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再重组成纺锤体,介导染色体的运动分裂末期纺锤体微管解聚,又重组形成细胞质微管网络。

可分为:动粒微管:连接染色体动粒于两极的微管。

极间微管:从两极发出,在纺锤体中部赤道区相互交错的微管。

星体微管:中心体周围呈辐射分布的微管。

染色体的运动依赖纺锤体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在这一过程中动粒微管与动粒之间的滑动主要是依靠结合在动粒部位的驱动蛋白动力蛋白沿微管的运动来完成。极微管在纺锤体中部交错,有些分布在极微管之间特殊的双极马达蛋白,其中2个马达蛋白沿一条微管运动,另2个马达结构域沿另一条微管运动。由于2条微管分别来自二极,故极性相反。当双极驱动蛋白四聚体沿微管向正极运动时,纺锤体二极间距离延长。反之纺锤体距离缩短。

胞质膜

在动物细胞的细胞分裂结束时,母细胞在一个被称为“胞质分裂”的过程中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和分区隔离的染色体。有丝分裂纺锤体控制胞质膜上的“胞质分裂”事件,但连接这两个宏观结构的机制一直不清楚。Mark Petronczki及其同事提供了一个结构和分析结果,他们发现中央纺锤体蛋白(纺锤体中间区域和中间体中的一个蛋白复合物)是有丝分裂纺锤体与胞质膜间所缺失的联系环节,这个联系环节确保“胞质分裂”过程的最后结果。本文作者还发现,中央纺锤体蛋白的MgcRacGAP亚单元中的一个区域为一个“系绳”,它连接到胞质膜中的磷酸肌醇脂质上。

上一篇 动粒

下一篇 DNA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