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精 编辑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特点,与西医病名精囊炎基本相同。
本病的主要病因有五方面:(1)外感湿热热毒或寒湿,郁而化热,湿热火毒之邪循经下注,扰及精室,精室血络受损,热迫血行而见精血俱出。 (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气亏虚,气不摄血;或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湿热热毒内生,热扰精室,均可造成血精。 (3)恣情纵欲房劳过度,以致肾虚精亏,封藏固摄失职;或肾精亏虚,阴虚火旺,虚火扰及精室,造成血精。 (4)阴部手术或外伤,精室血络受损,血不归经,溢于精室,精血夹杂而出。 (5)生殖器官疾病日久不愈,久病人络,气血瘀滞,血行不畅,阻滞精道,精液与瘀血互结而成本病。
中医认为血精主要为热扰精室、络破血溢,或脾肾亏虚、气不摄血所致,病变部位主要为下焦精室血络受损。血精的病变部位在下焦精室。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精室血络受损均可出现血精。气若失固摄,血溢脉外,精血互结,性交时则血随精泄,亦见血精。其病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湿热火毒之邪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血不归经。虚证多为脾肾亏虚,气虚不能摄血,血溢脉外。其病机主要为火热迫血,气虚不摄和瘀血阻滞三个方面。
诊断依据
分清缓急精囊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者,起病急,有高热、恶寒,局部疼痛剧烈等热毒蕴结的临床表现;慢性者,病情迁延不愈,血精反复出现,有的仅见射精疼痛和血精二症,无其它不适。
病证鉴别
1.血精与尿血
尿血排尿时尿中有血块,或镜下见红细胞,但排精时无精血相混,精液于镜下未见红细胞。
2.血精与精浊
精浊以尿道口滴白,排尿不畅,会阴部坠胀不适为主症。可有排精时会阴部胀痛或加重,但排出精液为白色,或淡黄色,显微镜检精液中含有大量白细胞,少有红细胞。
相关检查
诊断本病还可依据精液常规化验,可发现精液中有红细胞,若出现白细胞、脓细胞则多为炎症引起。必要时可做前列腺液、尿液检查,泌尿生殖系统的超声、X光检查,以协助对原发病的诊断。总之,血精只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精液化验即可确诊。
辩证要点
本病清虚实血精的病因较多,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又有轻重缓急之不同,可概括为虚实二个方面,注意分清虚实论治,则可执简驭繁。实证多为湿热火毒之邪下扰精室,络破血溢而成,临床以青壮年和血精初期为主。症见发病急,精液多为鲜红色,伴会阴、睾丸、下腹部疼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数。虚证多为脾肾亏虚,气虚不摄,血不归经而成。临床以年老体衰、久病正虚者为主,症见发病较缓,病程较长,精液多为淡红或暗红色,伴会阴睾丸或下腹部隐痛,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腰酸,脉沉细无力。
证治分类
1.湿热下注证
主证:精液暗红而粘稠,射精时伴有疼痛感,小腹、会阴、睾丸、腰骶部胀痛,头晕烦躁,口苦咽干,面红目赤。胸脘痞满,大便干结或热泻,小便赤涩刺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常用药:龙胆草、栀子、柴胡、黄芩、黄柏、泽泻、车前子、滑石、木通、当归、生地、甘草。
2.阴虚火旺证
主证:精液呈鲜红色,或伴射精疼痛,阴部坠胀不适,腰骶酸痛,头晕耳鸣,心烦失眠,口干咽燥,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泻火,凉血安络。
常用药:地黄、丹皮、山茱萸、山药、知母、黄柏、泽泻、茯苓、女贞子、旱莲。
3.瘀血阻滞证
主证:精液呈暗红色,或挟有小血块,外阴、会阴、小腹疼痛,并有明显外伤病史,舌质暗或有淤点,脉涩。
治法:活血止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4.脾肾气虚证
主证:精液清稀呈淡红色,性欲减退,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动则气促,腰骶酸痛,食少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而弱。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止血。
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
针灸疗法:常用穴中极、大溪、太冲、肾俞、上髎、次髎、血海、会阴、曲骨。治法实证宜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辨证选穴阴虚火旺者,以肝肾经穴位为主,取中极、阴陵泉、三阴交、太冲、会阴,用泻法。瘀血阻滞者,以膀胱经穴位为主,取次髎、上髎、委中、中极,用泻法。脾肾气虚者,以脾肾经穴位为主,肾俞、脾俞、太溪、足三里、气海,用补法。以上各型均可加会阴、血海穴。
血精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男性,以青壮年性活动旺盛时期为多见,因这段时期性欲旺盛,性活动频繁,易造成生殖器官充血水肿,一旦出现血管破裂则会引起血精。另外,春夏季性欲旺盛,性活动较强,也易诱发血精。血精患者若注意控制性活动,及时进行治疗,多可治愈,其预后良好。需查清血精原因,对老年久治不愈者尤应注意。若属泌尿生殖器官肿瘤,应及早进行手术,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1.解除思想负担,树立治疗信心,保持心情舒畅。
2.注意生殖器官卫生,禁忌不洁性交,节制性生活,减少阴茎勃起次数,治疗期间应停止性生活。
3.加强营养,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
4.加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禁忌骑自行车、骑马,减少对会阴局部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