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功散 编辑

中药方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散,中药方剂“禹功散”。处方:黑牵牛头末120克 茴香30克(炒)。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行气消肿,逐通便。治阳水、阳黄,便秘脉实,元气未虚者。用法用量:以生汁调3~6克,临卧服。 或加木香30克。处方:陈皮 半夏(姜制)赤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炒)木通各3克 条芩2.4克 升麻0.9克 甘草0.9克 山栀子(炒)3克。功能主治:治膀胱有热,小便不通,……

《儒门事亲》卷十二:禹功散

编辑

处方

编辑

黑牵牛头末120克 茴香30克(炒)

制法

编辑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编辑

行气消肿,逐水通便。治阳水、阳黄,便秘脉实,元气未虚者。

用法用量

编辑

生姜汁调3~6克,临卧服。

或加木香30克。

摘录

编辑
《儒门事亲》卷十二

《寿世保元》卷五:禹功散

编辑

处方

编辑

陈皮 半夏(姜制)赤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炒)木通各3克 条芩2.4克 升麻0.9克 甘草0.9克 山栀子(炒)3克

功能主治

编辑

治膀胱有热,小便不通,诸法不能奏效者。

用法用量

编辑

上锉一剂。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不拘时服。得解而止。

备注

编辑

原书云:此方服后,“妙在探吐,譬如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不沥,拔之则水通流泄矣。”

摘录

编辑
《寿世保元》卷五

金·《儒门事亲》:禹功散

编辑

组成

编辑

头末黑牵牛(120克)、茴香(30克)。

用法

编辑

为末,每一钱(3克),姜汁调下。

功效

编辑

行气消肿,逐水通便。

主治

编辑

寒湿水疝,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舌红苔白或白腻,脉沉

临床应用

编辑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鞘膜积液病症。

1.乙型炎肝硬化腹水:采用禹功散合芒硝外敷神阙穴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34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33例比较,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禹功散合芒硝。两组均以治疗1年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效标准:腹水消失,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一般情况良好,腹部B超无液性暗区为显效;腹水大部分消退,临床主要症状减轻,食欲有所增加,一般情况改善腹围缩小3 cm以上,腹部B超提示少量腹水为好转;腹水不减轻或增加,临床症状加重,病情逐渐恶化,或出现各种并发症而死亡为无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6%。(《浙江中医杂志》2012年第12期)

2.鞘膜积液:50例中阴囊囊肿者10例,睾丸鞘膜积液34例,精索鞘膜积液16例,交通性鞘膜积液2例。采用新加禹功散治疗,方由小茴香10克,黑牵牛子6克,生槟榔3克,肉桂6克,鸟药、车前子、橘核牛膝、茯苓、猪苓、当归赤芍、泽泻各10克,每日1剂,分2次温服。10日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后痊愈(积液消失,伴随症状消失)28例,占56%;2个疗程痊愈18例,占36%,总有效率占92%。(《福建中医药》2006年4期)

方解

编辑

本方逐水消肿,喻其功用如同大禹治水一样功效卓著,故名“禹功散”。本方所治阳水、水疝虽为二病,然病机则一,乃水气内聚为患。治宜逐水行气为法。孕妇及年老体弱者慎用。

禹功散与十汤两方,均能泻下逐水。本方牵牛配伍茴香,逐水中兼能行气,具有逐水行气、通便消肿之功,适用于阳水,二便不利,脉沉有力,属实证者;十枣汤大戟芫花、甘遂与大枣同用,逐水中兼能培土扶正,适用于悬饮,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脉沉弦者。

方歌

编辑

儒门事亲禹功散,牵牛茴香一齐研,行气逐水又通便,姜汁调下阳水痊。

摘录

编辑
金·《儒门事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