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 编辑

中医书名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太平圣惠方》是中医书名,作者是王怀隐。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太平圣惠方

作者:王怀隐

书名(异名):太平圣惠方

成书年代:北宋

归属类别:中医典籍

内容简介

编辑

全书100卷,分为1670门,载方16834首。

卷一叙为医、诊断、脉法;

卷二至卷七论处方合和、用药反忌及脏腑证治诸方;

卷八至卷十八为伤寒、热病论治;

卷十九至卷九十三按临证各科分列病证治方,主要有中风虚劳、骨蒸、诸痛、脚气、咳嗽、痰饮、霍乱、积聚、消渴病、黄病、诸虫、诸淋、痢疾、五痔、痈疽、瘰疬、伤折、金疮,以及妇人、小儿、五官病证;

卷九十四至卷九十八专列神仙(养生)方、丹药、酒药及补益方;

卷九十九至卷一百为针灸及人形经穴图。

每门之首总论病源、证候及治法,其内容大录自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故理论观点比较统一。

继则按证列方,内容丰富,条理清楚。每方有主治证候、药物组成、制剂用法等内容。

书中强调医者治疗必须辨明阴阳、虚实、寒热、表里,务使方随证设、药随方施;并论述病因病机证候与方剂药物的关系,体现了理法方药较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所选用的药物品种繁多,而且有些是前代所罕用或不用的。

宋人蔡襄曾说《圣惠方》多“异域瑰奇”之品。在经络、腧穴及针灸治法等方面,也都“采摭前经,研复至理”。宋太宗在序言中谓“凡诸论证,并该其中;品药效,悉载其内。凡候痰之深浅,先辨虚实,次察表里,然后依方用药,则无不愈也。”

《太平圣惠方》,方书,简称《圣惠方》,100卷。北宋王怀隐、王祐等奉敕编写。自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至淳化三年(992年),历时14年编成。本书为我国现存公元10世纪以前最大的官修方书,汇录两汉以来迄于宋初各代名方16834首,包括宋太宗赵光义在潜邸时所集千余首医方,及太平兴国三年诏医官院所献经验方万余首,经校勘类编而成。共分1670门。首叙脉法、处方用药,以下分述五脏病证、伤寒、时气、热病、内、外、骨伤、金创、妇、儿各科诸病病因证治,及神仙、丹药、药酒、食治、补益、针灸等内容。每门之前均冠以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关病因论述,其后分列处方及各种疗法。每方列主治、药物及炮制、剂量、服法、禁忌等。本书录方宏富,堪称“经方之渊薮”(《经籍访古志补遗》)。其伤寒、杂病部分,尚保存宋代政府校正医书局校正以前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原貌,即所谓“淳化本《伤寒论》”,足资研究者参考。其他临床各科亦多有阐发,如外科辨别痈疽之五善、七恶,为后世树立规范;儿科论急、慢惊风,为儿科著作中最早所见;眼科所载针拨内障术之全过程与注意事项,较《外台秘要》更为切实详尽。此书并载录多种古佚医书之内容,如《点烙三十六黄经》等。但本书之方不著出处,不如《外台秘要》体例之善,是其不足。

作者简介

编辑

王怀隐,北宋医学家。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人。初为道士,精通医药。太平兴国初(约977年)诏令还俗,为尚药奉御,后升任翰林医官使。时太宗出平日所藏名方千首,又命翰林医官院征集各家传经验方达万余首,诏其与副使王祐、郑奇,医官陈昭遇四人参对编类,撰成《太平圣惠方》一百卷(982年),淳化三年(992年)刊成。各部首列《诸病源候论》条文,次述方药。部分古典医籍佚文赖此得以保存。书成数年后卒。

成书背景

编辑

宋太宗赵光义平素留医学,收得要方千余首。太平兴国三年(978)诏翰林医官院征集各家应效药方,合万余道,令尚药奉御王怀隐、王祐、郑彦、陈昭遇校勘编类,于淳化三年(992)完成是书,先赐宰相昉、参政黄中沆、枢臣仲舒准,后颁行天下。

流传版本

编辑

原刊本早佚,明清两朝未予重刊,现仅存少数残本或抄本,主要有福建路转运使司刊本及抄本、日本永正十一年(1514)抄本,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校勘本。

书评、序言

编辑

御制《太平圣惠方》序

朕闻皇王治世,抚念为本。法天地之覆载,同日月以照临;行道德而和惨舒,顺寒暄而知盈缩;上从天意,下契群情,罔惮焦劳,以从人欲,乃朕之愿也。且夫人禀五常,药治百病。能知疾之可否,究药之征应者,则世之良医也。至如风雨有不节之劳,喜怒致非理之患,疾由斯作,盖自物情。苟非穷达其源,窥测其奥,徒烦服食以养于寿命,消息可保于长生矣,自古同,多乖摄治,疾之间起,积之于微。势兆已形,求诸服饵。方既弗善,药何救焉。书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诚哉是言也。且如人安之道,经络如泉。或驰骋性情,乖戾形 体,莫知伤败,致损寿龄。盖由血脉荣枯,肌肤盛弱,贪其嗜欲,不利机关,及至虚羸,不防他故。四时逆顺,六气交争,贤者自知,愚者未达。是以圣人广兹仁义,博爱源深。故黄帝尽岐伯之谈,虢君信越人之术。揆度者,明于切脉;指归者,探乎幽玄。论之,则五音自和,听之,则八风应律,譬犹影响,无不相从。求妙删繁,备诸方册,讨寻精要,演说无所不周,诠诂简编,探赜悉闻尽善,莫不考秘密,搜隐微。大矣哉,为学乃至于此耶。则知天不爱其道,而道处其中;地不爱其宝,而宝舍其内。夫医者,意也。疾生于内,药调于外。医明其理,药效如神。触类而生,参详变易,精微之道,用意消停。执见庸医,证侯难晓。朕昔自潜邸,求集名方,异术玄针,皆得其要,兼收得妙方千余首,无非亲验,并有准绳。贵在救民,去除疾苦。并偏于翰林医官院,各取到经乎家传应效药方,合万余道。令尚药奉御王怀隐等四人,校勘编类。凡诸论证,并该其中;品药功效,悉载其内。凡候疾之深浅,先辨虚实,次察表理,然后依方用药,则无不愈也。庶使天高地浓,明王道之化成;春往秋来,布群黎之大惠。昔炎帝神农氏,长于水,始教民播种,以省杀生;尝味百草,区别药性,救夭伤之命,延老病之生,黔首日用而不知,圣人之至德也。夫医道之难,昔贤犹病。设使诵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尽,穷此之道者,其精勤明智之士欤。朕尊居亿兆之上,常以百姓为心,念五气之或乖,恐一物之失所,不尽生理,朕甚悯焉。所以亲阅方书,俾令撰集,冀溥天之下,各保遐年,同我生民,跻于寿域。今编勒成一百卷,命曰《太平圣惠方》,仍令雕刻印版,遍施华夷。凡尔生灵,宜知朕意。

影响评价

编辑

本书是继唐代《千金方》《外台秘要》之后由政府颁行的又一部大型方书。详尽地记录了北宋之前方书及当时民间的医方,对中医方剂学发展有重大影响,在医学理论方面也有颇多论述和阐发。由于卷帙庞大,庆历六年(1046)由何希彭选其精要,辑成《圣惠选方》,作为教材应用了数百年之久。本书对整理和研究中医药学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作为宋以前医方集成之宏著,备受历代医家重视,广为征引。还流传到朝鲜、日本,成书于朝鲜李朝初期的《乡药集成方》,即大引用本书。

上一篇 医药学

下一篇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