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火龙舞) 编辑

河南省孟州市的传统舞蹈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龙舞(火龙舞),河南省孟州市的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火龙舞起源于商周时期。汉武帝期间,龙台村火龙舞于五龙庙前参加祭祀乡赛活动,处于鼎盛时期。孟州火龙舞的表演一般在春节期间的正月十五、十六两天,祭祀场所一般选在五龙庙,“火龙”造型古朴奇特、好像麒麟,表演动作惊险,招式丰富,气势宏伟,呈现出人在龙中舞、龙在火中飞的气势场景。2011年5月23日,河南省孟州市申报的“龙舞(火龙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4。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龙舞(火龙舞)

批准时间:2011年5月23日

遗产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河南省孟州市

保护单位:孟州市文化馆(孟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

遗产编号:Ⅲ-4

历史渊源

编辑
龙台村当地民间传说,隋炀帝年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唯独五龙庙周边依然鸟语花香,万物茂盛,庙内祥云缭绕,紫气升腾。隋炀帝生怕“五龙神威”了他的“天子龙威”,便下令用链将庙内的五色巨龙紧锁在“锁龙柱”上。从此,五龙庙周边旱灾频频,百姓们穷苦不堪。龙台村民为烧毁锁龙柱,特意制作了五条“喷火龙”,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在锁龙柱旁举办舞龙祈雨盛会。届时,五条火龙同时喷火,将锁龙柱一举烧毁后,天降喜雨,百姓们重新过上美好生活。从此节庆期间表演“五色火龙舞”成为当地风尚习俗。

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孟县志·金石文》记载,在汉武帝时期,龙台村的五龙庙前的祭祀乡赛活动中已有火龙舞。而且在五龙庙前有一通元代的石碑,碑文记载,“自汉中兴,著名人民更递绵绵展祭,迄今不绝”“咸称乡赛之神龙也”。汉武帝即位之初,博士董仲舒为汉武帝谏言献策,其中上表一书为《春秋繁露》,建议舞龙祈雨,造福天下苍生,并把春夏秋冬各季祈雨舞的龙的颜色、长度和舞龙人的服装都作了规定。

舞蹈特色

编辑

火龙造型

火龙舞

龙台村“火龙”与其他龙制作不同的地方主要是火龙的外观造型和龙体内的机关:火龙的造型古朴,独具特色,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又分龙角、龙目、龙颌、龙须、龙舌、龙几部分,龙舌用硬纸板,龙目用琉璃珠,龙角、龙须用青麻染成红色,龙头造型奇特,极像麒麟,龙嘴大张呈“U"形,龙口内巧设机关,表演时可以喷火。龙身较短,一般有七到九节,节与节之间距离不等,每节呈圆竹简形状,上方留有一宽15厘米的开口,每节里面放置两支油沽肚。龙尾由数十根竹篾捆绑而成,用绒布缠着,尾梢系有五只铃。油沽肚的制作方法是用陈旧棉花缠绕,再放在纯棉籽油内火煎而成(火候要掌握得当,不老不嫩),整个工艺由老艺人身传口授操作。

表演动作

火龙舞的表演技巧也很独特,主要有10个动作,即:行龙、辘轳圈、三叠脊、三点头、捕蜘蛛、龙缠柱、破四门斗、卧龙、盘龙、龙上桌(登高)等,造型奇特、动作惊险、招式丰富、气势雄伟。 火龙舞的基本步法主要是跑碎步,随着音乐的高潮以及舞龙的幅度控制步伐。由于龙舞是由人组成的队伍,因此要配合默契,步伐统一。火龙舞运动很大,不同的动作大部分都是在跑碎步中完成的。一般情况下火龙舞表演需要三组人,每组八人,其中指挥者一人,手持蜘蛛灯,舞火龙的演员七人。三组演员可以相互替换,指挥者手持蜘蛛灯指挥,舞火龙的演员在指挥者的引导下进行翻腾舞动。

道具服饰

配合表演火龙舞的道具主要有引领火龙的蜘蛛灯,表现火龙翻腾、盘旋的四方桌、木桩,以及打场子壮声威使用的火铳等。 蜘蛛灯是用竹篾编扎而成,直径四十厘米,灯内有一轴。火龙舞表演多以男性演员为主,演员的服饰是圆领白色紧身衣,上衣扣子为褐色,形状似云朵状。扣子两边有龙状花纹,袖口处有如龙身鳞片花样,腰间扎有红色或绿色绸带。头裹白色羊肚毛巾,下身穿浅黄色紧腿裤,脚蹬云头布鞋,妆容多以薄粉敷面。掌蜘蛛灯的人员与舞龙的表演人员打扮相同。

音乐特色

音乐在舞龙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演奏风格具有民族传统性。其旋律、节奏与火龙舞的动作、造型画面和谐一致,主要以打击乐的伴奏形式为主。在鼓点的衬托下,使龙舞表现生机勃勃。伴奏乐器多以锣、鼓、镲等打击乐为主,乐队鼓点无固定模式,以舞者舞龙情绪调整节奏快慢变化,属于即兴演奏。鼓点音乐使火龙舞表演显得活灵活现,振奋人心。火龙舞表演时,乐队由四到六人组成,每个人的职能不同,其中鼓主要敲击主要节奏,锣主要敲击重音,镲是每拍子敲击一次,音乐在基本鼓点与曲谱下反复,直到与动作完成为止。

传承保护

编辑

传承价值

火龙舞与常见的舞龙有很大区别。仅表演工具制作就具有很高的遗产价值。孟州当地人通过舞龙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火龙舞承载的是人们向往和平、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憧憬,同时也反应了孟州人民的淳朴与善良。每逢春节、元宵节以及大型节日庆典,人们都会舞火龙来祈祷祈福,场面宏伟壮观。因此,火龙舞的表演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同时也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传承人物

郝同周,男,汉族,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项目名称:龙舞(火龙舞),河南省孟州市申报。

保护措施

2009年,孟州市通过调查摸底,挖掘整理出民间艺术火龙舞。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孟州市文化馆(孟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龙舞(火龙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龙舞(火龙舞)项目保护单位孟州市文化馆(孟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编辑
表演活动

2014年12月29日下午,“美丽孟州——我们的中国梦”2014文化展演活动在树乡举行,槐树乡龙台村的火龙舞参与表演。

2016年,孟州市《火龙舞》在第二届龙狮虎大赛中进行表演并获得金奖。

2017年2月,焦作市举行“文明河南·春满山阳·暖暖新年”春节优秀文艺节目展演活动,孟州的火龙舞进行了表演。

2020年6月13日,由孟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 “文润孟州·乡韵篇”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项目系列展演活动在快活林文旅小镇举行,火龙舞在展演活动中参与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