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艺术(中州大鼓) 编辑

河南省新乡县传统音乐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锣鼓艺术(中州大鼓),河南省新乡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州大鼓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是豫北地区独有的鼓、铙、镲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中州大鼓在鼓类艺术表演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主要有以下特点:其一,鼓大。大鼓直径3.5尺,重五十余斤,该鼓在人背肩挎的鼓类中为最大,具有原始之美,气势磅礴,且鼓内有拉簧,敲打后可以发出金属声。其二,谱独。鼓谱分为“大忽雷炮”“小忽雷炮”两种。“大忽雷炮”鼓调厚重沉稳,节奏缓慢,鼓调复杂;“小忽雷炮”鼓调欢快,流畅,全谱呈现重复递进的音乐结构,且铙、鼓有对话的独特意境。其三,舞特。舞镲闻鼓而动,完全踩着鼓点,快速变换各种舞蹈动作和造型。鼓舞在传统鼓舞的基础上,增加了巨鼓和空中鼓舞,视觉冲击、空间性、立体感强,鼓舞厚重。 2007年2月6日,中州大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23日,锣鼓艺术(中州大鼓)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Ⅱ-123。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锣鼓艺术(中州大鼓)

遗产类别:传统音乐

遗产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河南省新乡县

遗产编号:Ⅱ-123

批准时间:2011年5月23日

历史渊源

编辑

中州大鼓

中州大鼓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据新乡县郎公庙镇赵堤村的天仙庙碑记载:明代万历年间,为抗匪拒寇,村民捐资置鼓数面,用于鼓舞士气。

清代雍正年间,在村民赵鹏举和张化文人的影响下,打鼓的人了起来,中州大鼓再次得到传播和弘扬。

清代咸丰年间,村民张万冕增置铙、镲、锣器,并组织了天地会、天爷会、火神会三个鼓队,并增置了大的附属铜器,如铙、镲、锣等,中州大鼓初具规模。

民国初年,中州大鼓又有所发展,村民张再富等改编传统乐曲,增添了虎头牌龙旗、灯笼等设备,并把鼓舞艺术用于祭祀和节日欢庆等活动中。

民国后期,中州大鼓声势更加浩大,且每逢宗族祭祀、节庆、庙会等,中州大鼓的身影总会出现,中州大鼓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州大鼓在继承前代发展的基础上延续着历史传承的脉络。但1958年之后,鉴于种种原因,中州大鼓曾一度“偃旗息鼓”。

改革开放后,村民们重操旧业,在日常婚丧嫁娶中,中州大鼓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政府的支持下,村民张观来等人重新组建大鼓会,并于1978年农历正月十五在新乡县小冀镇举行全县文艺会演,中断了二十多年的中州大鼓重新擂响,由此,中州大鼓也迎来了发展的第三个高潮。

基本特征

编辑

演奏形式

中州大鼓中州大鼓

中州大鼓演奏时将鼓挎在腰前,用双鼓槌敲击,分为击鼓边击鼓面、击鼓框等几种。中州大鼓的演奏多以齐奏为主。鼓和镲的节奏各不相同,鼓的节奏缓慢、结实有,多打在强拍子上,而镲的节奏急促而密集,富于变换,多打在弱拍子上。鼓与镲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气吞山河排山倒海的雄壮气势。在演奏过程中,鼓与镲一起形成强与弱、齐奏与分奏等不同的音响色彩,在节奏上协调配合。演员用眼神相互交流,形成一种整齐统一的情感交流。在演奏的乐器中,大咚鼓较为重要,其由三人来击打,配11面中型鼓和20面大镲,围在其周围呈圆形。演奏的队形分“原地演奏”和“行进演奏”。特别是在原地演奏过程中,中间的大咚鼓由8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用手抬着,或时而举起原地做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一位手拿舞镲的演员在上面边击镲边舞,具有一种矫健威、气势雄浑的阳刚之气。在行进演奏中,能变化“二龙出”“双风展翅”“仙女散花”“空中鼓舞”“龙风呈祥”“欢庆丰收”等各种队形,动静结合,整齐划一。

节奏特征

中州大鼓形成初期的鼓谱节奏比较慢慢,后来经过艺人的不断修改才逐步形成了一种激烈明快、苍劲有力的艺术风格。中州大鼓是一种齐奏形式,鼓谱的节奏变化不是很丰富,但通过速度、强弱以及舞蹈队形的变化达到一种粗放与细腻、器乐演奏与舞蹈表演为一体的独特的艺术效果,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听觉震撼力。

中州大鼓所有的鼓点节奏,按照一种习惯的速度、固定的顺序连续演奏,强弱变化较多。它以“声”“形”特有的形式、明快富有朝气的节奏和独特的艺术造型,体现了中国农民热情奔放、粗旷豪爽的精神风貌。

乐队编制

中州大鼓以鼓为主,并配以铙、镲、锣等打击乐。乐队无固定编制,根据演出场所的具体情况而定。少者十几人,多者上百人。一般比较大型的场面必须有身强力壮的男演员参加。鼓队的乐器构成,有大鼓40面,饶15副,配音镲16副,舞镲40副,开道锣2面,鼓的重量为45公斤。其中特大鼓直径约1.5米,舞镲变化很多,其中鼓和铙配音镲必须由男的演奏。

传承保护

编辑
传承价值

中州大鼓中州大鼓

中州大鼓的表演内容和场所接近民众日常生活,加之表演剧目中多蕴含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内涵,因此,每次演出都使民众受到教化,具有一定的教化能。

中州大鼓多使用低音鼓,几十面大鼓和镲配合表演,气势壮观,加之鼓点节奏多变、表演热烈粗犷,体现中国农民质朴豪爽的性格以及原始、粗放、质朴的黄河文化艺术风格,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赵堤村村民组建了中州大鼓艺术团,艺术团经常到中国各地演出,一年可以演出百余场,创利润几十万元,给新乡当地带来了致富契机,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传承状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城市化、城市趋同化的演进,中州大鼓这一鼓舞艺术保护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其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传承人物

星光,男,汉族,2018年5月8日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锣鼓艺术(中州大鼓),河南省新乡县申报。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新乡县文化馆获得“锣鼓艺术(中州大鼓)”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锣鼓艺术(中州大鼓)项目保护单位新乡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编辑
荣誉表彰

中州大鼓中州大鼓

1992年,中州大鼓在中国国际沈阳秧歌节中获得优秀表演奖。

2001年,中州大鼓获得“长城杯”中华鼓舞大赛“山花奖”。

2006年,中州大鼓获得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华夏一绝”民族民间广场鼓乐舞蹈邀请赛金奖。

2009年,中州大鼓获得全国鼓王邀请赛优秀鼓王奖。

2014年9月27日,中州大鼓在第二届中国韩城“司马迁杯”全国锣鼓大赛中获得银奖。

重要活动

2012年1月31日,中州大鼓参加了河南省宝丰县第十八届“环保杯”民间艺术大赛。

2016年9月15日,中州大鼓在“我们的节日—中国(郑州)2016中秋文化节”中进行了表演。

2017年2月,中州大鼓在2017广东省第六届花灯文化节中进行了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