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 编辑

河南省三门峡市下辖县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渑(miǎn)池县,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濒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隔河相望,南与洛宁、宜阳相连,东裹义马与新安为邻,西界崤函与陕州区接壤。是闻名遐迩的人类远祖起源地和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现地。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1°33′至112°01′,北纬34°36′至35°05′之间,属温带季风气候。渑池县东西宽43.5公里,南北长52.8公里,总面积为1368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35.89万(2017年)。全县辖6个镇,6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距省会郑州190公里,距古都西安300公里。渑池县是河南省经济管理扩权县、对外开放重点县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位于“郑洛工业走廊”的西端,是河南省重要的能源、冶金、建材、耐材基地,第二批节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截至2023年末,渑池县户籍人口356070人,常住人口30.59万人。2023年,渑池县生产总值24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5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109.66亿元,增长0.8%;第三产业增加值107.7亿元,增长3.4%。三次产业结构为10.2:45.3:44.5。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渑池县

外文名:Mianchi County

别名:黾池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河南·三门峡

地理位置:河南省西部

面积:1368 km²

下辖地区:城关镇、英豪镇、张村镇、天池镇、果园乡、洪阳镇

政府驻地:城关镇

电话区号:0398

邮政编码:472400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30.59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仰韶村文化遗址、秦赵会盟台、仰韶大峡谷

火车站:渑池站、渑池南站

车牌代码:豫M

地区生产总值:242.1 亿元(2023年)

方言:中原官话-洛嵩片-渑池话

行政代码:411221

建制沿革

编辑
渑(miǎn)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 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黾池,上古属豫州。

西周时,为雒都(今洛阳)边邑,春秋时,属虢、属郑。战国时,韩灭郑,渑池属韩。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赵会盟于西河外黾池,今县城西有古秦赵会盟台遗址。

秦时,置黾池县,属三川郡。

西汉,黾池亦名彭池,属弘农郡。

三国魏,始改县名为渑池,属恒农郡。

晋代,属弘农郡。

北魏置渑池郡,辖俱利、北渑池和西新安3县。置恒农郡,辖崤县,领有今县西部一部分。后置宜阳郡,以西新安县归属之,也领有今县东部。东魏置金门郡(后改宜阳郡),辖南渑池县,领有今县南一部分。西魏恒农郡下,复置渑池县。北周时,渑池县先后属同轨郡、河南郡,改南渑池县为昌洛县(后改洛水县),沿革为今宜阳县。

隋初,渑池县属熊州,大业二年(606年),改属河南郡。义宁元年(617年),又改属宜阳郡。

唐初,在渑池境内置谷州,辖渑池等3县。贞观三年(629年),更县名为“天池”,移治双桥镇(即今县治)。显庆二年(657年),废谷州,天池改属洛州(后为河南府)。

五代时,复渑池之名,属京西河南府。

宋,属京西北路河南府。

金初,属河南府(后改中京金昌府),兴定元年(1217年),渑池改置韶州,辖永宁、宜阳、沔池、利津4县,其中后2县均在今县境内。

元代,废韶州,复为渑池县,属河南府,后改属陕州。

明、清,属河南府。明代县名亦称“沔池”。

民国时期,渑池先后隶属河洛道、豫西第三行署、河南省第11行政公署。1945年2月,成立渑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豫西二专区。1947年8月,成立渑池县人民民主政府,属太岳区第五专区。1948年3月,渑池获得彻底解放,改属豫西一专区,又改属七专区、三专区。

1949年3月,属河南省陕州行政公署。

1952年,归洛阳行政专员公署。

1986年4月,归三门峡市管辖。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21年,渑池县辖6个镇、6个乡:城关镇、英豪镇、张村镇、洪阳镇、天池镇、仰韶镇、仁村乡、果园乡、陈村乡、坡头乡、段村乡、南村乡。共有行政村236个,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乡镇

人 口

(人)

面 积

(平方公里)

下辖村

城关镇

67066

34

东关、西关、南街、北街、一里河、孟岭、塔泥、苏湾、峪沟、家洼、十里铺、西河南、班村

英豪镇

35689

89

英豪东、英豪西、东马村、谷水、西曲、树洼、苇园洼、王庄、后营、周家山、王沟、

翟延、水源、寺庄、寺庄坪、西英豪、东七里、东城南、王都、西城南、王家坪、富村、

吴窑头、南马村、牛王岭、上渠、孟窑头、西庵头、英新、仁灵、新岭、槐英

张村镇

21634

52

张村、杜家、河南庄、庵北、漏泉、苏秦村、荆村、桑树坪、

三化沟、曹窑、高桥、利津、杨家新村

洪阳镇

21772

67

东洪阳、上庄、石盆、德厚、北沟、柳庄、雷沟、上洪阳、刘村、

赵窑、义昌、崤店、堡后、胡坑、吴庄

天池镇

40405

137

西天池、东天池、东坡头、陶村、下马筵、东杨村、芮沟、宋沟、马沟、堡南、杨大池、

水泉洼、笃忠、张大池、竹峪、杜村沟、龙潭沟、北韭沟、陈沟、张吕、南昌、藕池、

鹿寺、南涧、西园、贾沟、桐树沟、石泉、朝阳

仰韶镇

34611

96

马岭、庄子、刘郭、阳光、礼庄寨、裴窑、乐村、乔岭、苏门、仰韶、韶华、西阳、高村、

崇村、张沟、天桥、崔门、中涧、甘涧、后涧、西天坛、天坛、东阳、贺滹沱、韶阳。

仁村乡

17048

131

仁村、东张村、蟠、杨河、红花窝、雪白、大水沟、

东段村、南坻坞、北坻坞、上西村、高堂、台口

果园乡

35314

124

果园、康洼、北平泉、南平泉、南庄、赵庄、峪峒、苏庄、南段村、东庵头、杨村、耿村、

八里寨、东村、孟村、牛峪沟、西村、展庄、刘窑、石堆、孟家沟、石沟、下庄沟、西坡、

毛沟、李家、窑屋、刘头、杜寺、太平庄、杜家门、路村、东岭、涧北、涧新

陈村乡

31564

115

陈村、贯沟、后河、石板沟、范洼、小口里、五爱、一、白浪、槐朳、黄花、鱼池、

苜蓿、滹沱、万寿、上南庄、池底、西段村、雍家院、朱城、下马头、柳雍、韶兴

坡头乡

15496

212

坡头、岭南、西川、汪坟、观吊、城头、泰山、韶峰、不召寨、

茹窑、韩家坑、土岭、杨树洼、白羊山、浪地、窑地

段村乡

9295

204

段村、柏隆、中朝、林场、宋村、上涧、中关、东庄沟、四龙庙、赵沟、南岭

南村乡

6478

107

南村、北仁村、青山、柏树圪塔、西山底、关底、后川、南洼、金灯河、林场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渑池县,位于河南省西部的崤山分水岭上,地处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是秦、晋、豫三省之结合地带。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1°33′~112°01′和北纬34°36′~35°05′之间。北滨黄河与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等县隔河相望,南连熊耳与洛宁、宜阳等县接壤,东裹义马市与新安县为邻,西界崤函连接陕州区。东西宽43.5公里,南北长52.8公里,国土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667公顷。县政府驻地东距省会郑州170公里、距洛阳市74公里,西距三门峡市58公里。

渑池县

地质

渑池地处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中,位于秦岭山脉纬向构造带东端北分支——崤山一个向斜上。向斜轴在南大岭一带,轴向近似东南,不对称。全县大部分地区处于向斜之北面。地层由老而新、由北向南排列。位置处于华北陆台之南部,属华北断块区的太行断块,在崤山一带有断裂地层,且基岩出露。在侏罗纪末期,受燕山运动影响,地层上折皱强烈、断裂发育,断裂以小断裂和不明性质断裂为主,个别地层中有岩浆侵入。出露地层有:震旦系石英砂岩,寒武系灰岩、页岩,奥陶系白云质灰岩,石炭系灰岩、砂岩,二叠系、三叠系的砂岩、页岩。地质总的特点是,构造复杂、断层极。较大的断层有44处,主要有龙断层、扣门断层、焦槐断层、坡头断层、义沟断层、东山断层等。

渑池地质方面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形成近似东西走向的拱曲隆起和活动断裂,属鄂豫地震带外地区,为地震高发区。渑池地震危险程度为5级(六度),但强震较少,震级一般小于5.5级,频率也较低。

地貌

渑池地处黄河流域,地貌属浅山丘陵类型,海拔200~1500米不等,平均海拔505.8米。北部是以秦岭余脉东崤山为主体的中低山区(韶山区,海拔800~1500米),以韶山林牧区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52.5%;南部是以西崤山(即南大岭)为主体的丘陵川区(海拔400~700米),中部为一个向中间倾斜的槽形盆地(涧川区),包括涧河川和洪阳河川(海拔700~300米)。丘陵川区含涧河粮烟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4.5%)和南大岭粮油烟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1.8%)两部分;北部黄河谷地,海拔在200~250米,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占全县总面积的1.2%。黄河小浪底工程移民时,全部被淹没。

渑池县地势,从果园乡到南村乡,自南向北依次为梁前斜地、梁地、河谷盆地、山前斜地、低山丘陵、黄河阶地。截至2000年底,小浪底水库蓄水后,235米高程以下黄河阶地全被淹没。

渑池山区属秦岭余脉的崤山段(嵚崟山),有大山约87座,山头2270个。主要分南北两干:南干西崤山(南大岭),自陕县火石山(亦名谷阳山、谷城山)入界,东西走向,以土山丘岭为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山头主要有熊耳山(在渑、陕界)、龟山(吕祖庙山)等;北干东崤山自陕县马头山入界,东西走向,以中低山区为主,主峰韶山,海拔1463.2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位于段村乡的尖山、笔架山、黄顶山、香炉山、关爷山、书山、羊园山,位于坡头乡的三架山、双栗树、五朵山、万古山、鏊山(雷公山),位于仁村乡的方山、轿顶山、寺大顶、木兰山,位于西阳乡的天坛山,位于南村乡的岱嵋山等,海拔1000米以下的主要山峰有:马头山、扣门山(羊耳山)、广阳山(渑池山)、桓王山(凤凰山)、青山、鹿抬头山、凤凰山(洪山)等。全县主要山谷有金灯河谷、涧口河谷(含瓦庙沟)、石门沟、佛爷沟和柏隆沟等。

气候

渑池县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多受蒙古冷高控制,气候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南不同,形成湿热干旱、炎热干旱和雨涝三种天气;秋季,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退,气候凉爽,雨水减少。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工业快速发展,二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进一步增加,造成大气温度持续升高,随之带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受此大气候的影响,2000年后,渑池县气候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时段趋向集中、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几率增加、极端气候事件的出现次数增加。

水文

渑池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涧河、洪阳河、涧口河等,统属黄河流域。黄河自境内西北的槐扒村入境,至东北的关家村东1.5千米处出境入新安,境内流程58.5千米。

自然资源

编辑

植物资源

渑池县内栽培作物共有粮、棉、油、烟、麻、瓜、蔬、绿肥等40余类、451个品种。其中,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瓜菜、花生、油菜中药材、食用菌为主。此外,还有156科637属1218种植物。据1986年农业区划资源调查,境内有野生植物156科、1218种。在这1218种野生植物中,按植物形态可分为:乔木177种、灌木181种、藤本39种、草本821种。按植被类型可分为:以槲栎为主的栎林和以栓皮栎为主的栎林组成的落叶阔叶林;以侧柏和油松为主的点片状分布的针叶林;以胡枝子、连翘为主的灌木,以黄栌为主的灌木,以连翘为主的灌木,以荆条、酸为主的灌木和以棠梨为主的灌木等形成的落叶灌丛;以白羊草为主、以黄背草为主、以羊胡子草为主和以蒿类为主的草甸。按经济价值分,有以漆树为主的漆液植物和以栓皮烁等为主的单宁植物等组成的化工原料植物;以柴胡等为代表的根与根茎类药材、以叶等为代表的叶类药材、以金银花等为代表的花类药材、以酸枣仁等为代表的果实类药材、以杜仲等为代表的皮类药材等药用植物;以葛藤、枸树、桑树等为代表的纤维植物;以橡子、三叶木通等为代表的淀粉植物;以核桃、黄连木、文冠果为代表的油料植物;以杏、柿、枣等为代表的果皮植物。按植物类谱可划分为:蕨类植物12科12属35种;裸子植物9科18属22种;被子植物134科607属1164种。

在以上各类野生植物中,县内的山地树种有50余科、79属、200种;四旁和引进树种15科、29属、5个种;花木15个科、17属、22种。还有药用植物有702种(其中根茎类53种、果实类32种、全草类18种、树皮类7种、花叶类5种)、牧草26科428种。

动物资源

渑池上河曙猿遗址渑池上河曙猿遗址

渑池县动物资源计150余种,除猪、羊、牛、鸡等饲养动物外,还有野生的飞禽,走兽、爬虫、水生动物等。动物有家畜家禽15个种:牛、马、驴、猪、羊、兔、蜂、貂等。除家畜、家禽和笼养鸣禽外,尚有野生动物120种,其中兽类22种、鼠类6种、鸟禽类38种,稀有动物有:香獐、鹿、羚羊等。野生动物中还有爬行类、鱼类及大量的虫类及微生物等。由于林区破坏和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中兽类濒临灭绝,一些野生动物如鼠类则因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

矿藏资源

渑池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主要出露地层为中元古代一新生代沉积地层及部分火山岩地层,因而,成矿主要与沉积作用有关,形成了渑池县境内丰富的沉积矿产。已发现矿产30余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0余种,探明资源储量约30亿吨,潜在经济价值2000多亿元。其中,玻璃用石英砂岩、铸型用砂岩的资源储量在河南省居首位;资源储量在三门峡市居第一位的有:玻璃用石英砂岩、铸型用砂岩、铝土矿、镓矿、含钾砂岩、重晶石等;居三门峡市第二位的有:煤炭、水泥用灰岩、溶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耐火粘土居三门峡市第三位。其中,煤炭、铝土矿在渑池县多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渑池县的优势矿产。渑池县矿产资源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其北部主要为矿、重晶石集中分布区;中南部为煤、铝土矿、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等矿产集中分布区。

渑池县煤矿渑池县煤矿

煤炭是渑池县优势矿产之一,境内有渑池和义马两个煤田,涉及大小井田19个,探明资源储量119941.03万吨。(1)渑池煤田西起陕县高庙山,经渑池县张村镇高桥、陈村、仁村、洪阳,东至新安县铁门,长约60公里,北临黄河,南与义马煤田毗邻,宽约20-30公里。(2)义马煤田位于渑池县城南部的果园、天池两乡镇,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5-11公里,地跨渑池县和义马市,在渑池县境内约80平方公里。义马煤田是全省惟一可供开采的侏罗纪煤,具有埋藏浅,煤层厚和储量大的优点。

铝土矿为渑池县优势矿产之一,也是河南省“优质铝土矿基地”之一。主要分布在坡头、仁村、张村、陈村、洪阳五个乡镇,此外英豪、仰韶、南村等乡镇也有发现,资源较为丰富,具有分布相对集中、埋藏浅、品位高、适合露天开采等特点,已成为省内及国内重要的铝土矿供应基地。境内含矿面积达百余平方公里,探明资源量14780.34万吨,氧化铝含量一般在60%~78%范围内变化,氧化铝对二氧化硅含量的比值一般为5~15,最高可达40。

2015年底,渑池县有各类矿山企业59家,其中煤炭矿山19家,铝土矿矿山13家,重晶石矿山7家,水泥用石灰岩3家,建筑石料用灰岩9家,制灰用灰岩2家,玻璃用石英岩2家,建筑用砂岩1家,铁矿1家,溶剂用灰岩1家,钾长石1家。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数据统计,全县境内矿山企业从业人员1.65万人,年产矿石量881.6万吨,工业总产值20.5亿元,矿产品销售收入16.6亿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检率达到95%,储量动态管理动态监测率达到100%。矿产资源补偿费累计征收入库2090万元。

人口民族

编辑

人口

2015年末,据公安统计数字,渑池县辖区总人口35767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1023人,城镇化率40.84%。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渑池县常住人口310130人 。

截至2023年末,渑池县总户数124859户,户籍人口356070人,其中乡村人口241651人。常住人口30.59万人,城镇人口17.1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18%,比上年末提高1个百分点,全县人口出生率6.17‰,死亡率9.41‰,人口自然增长率-3.25‰。

民族

据民族宗教管理机构资料显示,至2015年底,境内有维吾尔、回、蒙古、满、彝、苗、土家、朝鲜、傈僳、壮、布依、侗、瑶、傣、黎、纳西、畲、藏等18个少数民族,214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54%。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达1209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6.9%,主要聚居在陈村乡鱼池村城关镇一里河村。另外超过百人的少数民族有回族,共695人,主要居住在城关镇和英豪镇周家山村。其他民族共243人,分布在12个乡镇。

政治

编辑
县委书记、县长:钱程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党组书记:周详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5年,渑池县生产总值完成229.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5.6%,为全市第4位。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0.9%,二季度增长5.7%,三季度增长5.6%,四季度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5亿元,比2014年增长2%;第二产业增加值153.4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3%、72.7%、25.0%,三次产业比例为8.5:67.2:24.3。

2019年,渑池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8%,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9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9.8 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4083 元、17605.5 元,分别增长8%、9.6% 。

2021年,渑池县生产总值238.71亿元,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4亿元,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3.3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85.33元,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46.72元,同比增长9.5%。

2023年,渑池县生产总值24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5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109.66亿元,增长0.8%;第三产业增加值107.7亿元,增长3.4%。三次产业结构为10.2:45.3:44.5。

财政

2023年,渑池县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37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8亿元,比上年下降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35亿元,比上年增长5.7%。

第一产业

2023年,渑池县粮食总产量19.8万吨,比上年下降2%。其中,夏粮总产量10.1万吨,下降3.8%;秋粮总产量9.7万吨,与上年持平。烟叶产量 0.83万吨,与上年持平;油料产量1.9万吨,与上年持平;蔬菜及食用菌产量 23.3万吨,增长0.4%;水果产量22.9万吨,比上年减少0.9%。

2023年,渑池县粮食种植面积43945公顷,比上年增加38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 21504公顷,比上年增加 4公顷;玉米种植面积 12215公顷,比上年增加1097公顷;油料种植面积 6061公顷,比上年减少223公顷;烟叶种植面积3061公顷,比上年减少26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0161公顷,比上年减少 7公顷。

2023年,渑池县猪牛羊禽肉产量3.05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2.23万吨,增长5.7%;牛肉产量0.38万吨,增长1.8%。鸡蛋产量1.84万吨,下降2.1%。

第二产业

2015年,渑池县工业增加值增长5.3%,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增长8.6%)相差3.3个百分点,增速比2014年回落7.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1.5亿元,比2014年增长5.5%,位居三门峡市第4位,增速比2014年回落8.8个百分点。

2023年,渑池县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7%,重工业增加值下降4.9%,轻、重工业占比分别为31.3%和68.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2.4%。

2023年,渑池县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18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规模居前的行业及其增速分别为: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增长46.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24.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6.5%;电、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2.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下降10.6%。

2023年,渑池县高新技术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2023年,渑池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氧化铝138万吨,同比下降30%;饮料酒20076千升,同比增长10%;中成药145吨,同比下降29.3%;水泥56.2万吨,同比下降13%,火力发电量318399.57万千瓦时,同比下降4.1%。

2023年,渑池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4.7亿元,比上年下降24.3%。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5年,全年渑池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7亿元,比2014年增长11.6%,居全市第3位。全年渑池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保持在11.5%左右,波动较小,总体增长平稳。

2023年,渑池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6亿元,比上年增长6.0%。

金融信贷

2015年,12月末,渑池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9.1亿元,较年初增加12.9亿元,较年初增长12.1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7.5亿元,较年初增加15.3亿元,增长21.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1.2亿元,较年初增加6.9亿元,增长12.7%。

截至2023年末,渑池县各项贷款余额113.86亿元,较年初增加24.50亿元,增长27.42%;各项存款余额237.36亿元,较年初增加20.40亿元,增长9.4%。

固定资产

2023年,渑池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90.4%。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4.7%,第二产业投资下降93.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87.1%。

2023年,渑池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9亿元,比上年下降62.9%。其中,住宅投资4.47亿元,下降65.62%。商品房施工面积175.75万平方米,下降4.3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40.66万平方米,下降5.92%。商品房销售面积21.17万平方米,下降47.53%;商品房销售额7.76亿元,下降49.07%。

旅游业

2023年,渑池县共有国内旅行社及分社服务网点14家,旅游景区(点)9处,其中2A级旅游景区(点)1处,3A级旅游景区(点)1处,4A级以上景区(点)3处,旅游星级饭店2家。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3亿元。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2012年,渑池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417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4498人。渑池县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4521人,普通初中入学率达100%,小学在校学生3154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幼儿园在园幼儿数11083人。

截至2023年末,渑池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8973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255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6044人,普通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在校学生2537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在园幼儿数9042人。

文化事业

仰韶文化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

2012年,渑池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藏书达12万余册,乡镇文化站12个。卫星地面接收站48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7.49%,广播人口覆盖率达 99.25%。

截至2023年末,渑池县共有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2个,藏书15.3万余册。乡镇文化站12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3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个,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个。年末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8%。

医疗卫生

2012年,渑池县共有卫生机构23个,病床1358张,卫生技术人员1167人。农村乡镇卫生院15个,卫生技术人员394人,病床545张。2012年,全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258689人,参合率达98.79%,渑池县受益群众达212161人次,补助金额7248.34万元。

截至2023年末,渑池县共有卫生机构29个,其中:公立医院2个、私营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渑池县卫生监督所)1个,其他卫生机构4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207张,其中医院床位数1463张,妇幼床位数127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617张。卫生技术人员1956人,其中高级职称119人 ,中级职称521人,初级职称1028人。

人民生活

截至2023年末,渑池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73.35元,比上年增长2.9%,人均消费性支出26972.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16.36元,比上年增长7.4%,人均生活费支出12571.8元。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渑池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企业在职参保职工43809人,社会失业保险参保25986人,工伤保险参保3007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62327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52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13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06人,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91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2023年,渑池县农村低保对象4747户862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406.23万元;354户609人城镇低保对象,累计发放金266.86万元;救助临时困难群众1997人次,救助金额288.01万元;为1109名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发放农村特困供养金962.46万元,其中全失能37人,半失能249人,全自理823人;为全县37名孤儿,累计发放孤儿生活补助46.2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2人,累计发放生活补贴57.51万元。

通信设施

2012年,渑池县城乡固定电话年末拥有量14005部,移动电话用户229331部。城镇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38部/百户,移动电话普及率246部/百户。

文化习俗

编辑

综述

渑池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秦时置县,延续至今,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人类文明从这里走来,4500万年前,人类远祖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年前,仰韶文化在这里氤氲积淀;2000年前,秦赵会盟在这里讴歌英雄;70多年前,红色文化在这里闪耀光辉。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等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驻足停留,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在这里召开,彪炳史册的党建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这里诞生。渑池是历史名城,中州古县,名胜古迹遍布,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62处。其中国家级两处(仰韶村遗址、不召寨遗址),省级11处,市级18处,县级131处。 渑池县共有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棚口、十盘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镢把戏、九莲灯、仰韶彩陶、南村老土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河灯、棒棒鞭吕祖山庙会为县级项目。

文物古迹

渑池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62处。其中国家级两处(仰韶村遗址、不召寨遗址),省级11处,市级18处,县级131处。

名称

地址

时代

级别

批次

仰韶村遗址

河南省渑池县

新石器时代

国家级

第一批

不召寨遗址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

新石器时代

国家级

第七批

重修陈村桥序碑

渑池县

清代

省级

第二批

冯异故城

渑池县

汉代

省级

第三批

石佛寺石刻

渑池县

元代

省级

第四批

赵沟村传统民居

渑池县

清代

省级

第七批

阳壶古道

渑池县

清代

省级

第八批

仰韶村文化遗址

 仰韶村文化遗址,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1921年经中国政府批准,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中国考古学家袁复礼一起进行了首次发掘。根据出土文物,确认是中国远古文化的遗存。按照考古学惯例,把首先发现地作为该文化类型的名称,故名"仰韶文化"。

仰韶村文化遗址,主要出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用于农耕的石器有斧、铲、凿、锛等工具;用于狩猎的有石镞、弹丸、石饼等;用于纺织的有线坠、纺轮、骨针、骨锥等。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具均为陶质,有陶鼎、罐、碗、盆、钵、杯、瓮、缸等。引人注目的是陶器上精美的装饰图案,其纹饰有宽带纹、网纹、花瓣纹、鱼纹、弦纹和几何图形纹等。

 仰韶文化以农耕为主,属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社会阶段。它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南达湖北,北抵内蒙,是黄河流域非常强大的一种远古文化。仰韶文化的发现,宣布了"中国无石器时代文化"论调的彻底破产,因而仰韶村文化遗址被中外考古界誉为"文化圣地"

1961年3月4日,仰韶村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8月,仰韶村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列入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为持续推进仰韶文化保护利用传承事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不召寨遗址

不召寨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坡头乡不召寨新村南侧,距县城7.5公里,是中国黄河流域发现和试掘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也是一处以龙山时代遗存为主体的古文化遗址。遗址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灰层和灰坑较多,厚度2—3米。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遗文化

渑池县共有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棚口、十盘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镢把戏、九莲灯、仰韶彩陶、南村老土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河灯、棒棒鞭吕祖山庙会为县级项目。

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类别

级别

十盘

民间音乐

省级、市级

镢把戏

传统戏剧

市级

棚口

传统手工技艺

市级

传统棚口扎制技艺

传统技艺

省级、市级

九莲灯舞

传统舞蹈

市级

镢把戏

传统戏剧

市级

第二批渑池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传统技艺

仰韶酒酿造工艺

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

仰韶剪纸

渑池县城关镇

张家炭精画制作技艺

渑池县张村镇

南村饸饹面

渑池县南村乡

李氏生炒炒面

渑池县城关镇

坻坞米饼

聚龙中州国际饭店

英豪乡村炒鸡

渑池县英豪镇

段村锅底烘制作技艺

渑池县段村乡

白羊山土蜂蜜制作技艺

渑池县坡头乡

果园肖家柿子醋制作工艺

渑池县果园乡

李氏拓片制作

渑池县城关镇

南村黄河奇石

渑池县南村乡

民间传说

马跑泉的传说

渑池县仁村乡

张奎镇守渑池关的传说

渑池县城关镇

不召寨的传说

渑池县仰韶镇

下马头村传说

渑池县陈村乡

班村的由来

渑池县城关镇

天池的由来

渑池县天池镇

半个山的传说

渑池县坡头乡

犁檐弯的传说

渑池县坡头乡

金灯河的传说

渑池县南村乡

五女堆的传说

渑池县张村镇

仁村的传说

渑池县仁村乡

民俗

苏秦村龙耳寺古会

渑池县张村镇

游艺与杂技

利津高跷

渑池县张村镇

传统医药

杜氏烧伤药膏制作技术

渑池县仁村乡

十盘

十盘十盘

 十盘,又称“十番”、“十番鼓”、“社盘”。是豫西地区农村中较为流行的传统乐种,是打击乐与吹奏乐为一体的交响音乐,原以敲击乐为主,锣鼓和丝竹合奏则较晚。是古代皇帝举行大型庆典活动的宫廷音乐,又是寺院道观用来祭祀的音乐,后来流传到民间,发展成为农民集会或喜庆、婚嫁时的娱乐形式。2007年6月被三门峡市政府命名为三门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12月,十盘被河南省政府列入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6月28日,组织省级非遗项目“十盘”参加了文化部在山东枣庄举办的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获得三等奖。

九莲灯

九莲灯九莲灯

九莲灯流传于渑池天池乡杨村和陶村。每逢节日随社火队伍进行表演,表演人数为20人。花灯是自己制作的莲花灯、鱼灯、五星灯、一对马灯等。花灯用木料、竹篾、彩纸制作,灯内装有用牛油炼成的蜡,风吹不灭,可燃烧3个小时,表演者身穿戏剧服装,动作表演在原来简单的圆场步基础上,编入了云步、三和步、前进后退步,队形有莲花盘、龙摆尾、翻大弓、蛇脱皮、绞麻花、过灯等,用莲花灯组成的造型有灯山、灯坡、红五星字型等。曾参加河南省民间艺术汇演,获创作奖、演出奖。

镢把戏

镢把戏镢把戏

镢把戏源于“怀梆”,是从河南沁阳(沁阳为旧怀庆府治)一带流传到渑池县南村乡的一种戏曲形式,具有历史悠久,古老浓郁动情的特点,是黄河沿岸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在怀梆戏的基础上加进浓郁的地方戏内容而形成的更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形式,本地群众称为“镢把戏”。镢把戏唱腔以梆定板,属河南梆子的一种,长期流传于民间,念白、音乐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与乡土气息,它在唱腔、伴奏、表演等方面都具有粗犷、奔放、豪迈、激越之特点,唱腔慷慨激昂、唱作并举、载歌载舞。

棚口

棚口棚口

棚口,又叫彩门,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不扎工艺,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渑池县天池镇东天池村民间艺人的一手绝技,驰名宜阳、洛宁、新安等地。棚口起源于民俗活动,是东天池村民间艺人在与邻村争庙会时形成的。举办庙会时人们在装饰彩门时,请来能工巧匠,用彩绸扎成绣球,缀上花穗,用棉花、布料做成传统戏剧人物形象,镶嵌在彩门上。后来人们将各种彩门集中起来,统一设计,精心组织,达成一座十分壮观的大彩门,这种大型彩门就叫“棚口”,棚口分主楼和两个“八”字墙,有多个彩门构成,彩门是有木料竹子做成一扇一扇的门形,然后用彩布编制成各种图案,图案上有花形的、胡椒叶形的、方格形等。图案上又用花布、棉花等做成各种动物、植物还有戏剧人物,彩门发展成为一种供人欣赏的艺术。

2007年6月,棚口被三门峡市政府列入三门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棚口扎制技艺被河南省政府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村老土布

纺织纺织

老土布是豫西地区古老的一种手工纺织艺术,是用棉花手工纺出棉线,用传统织布机织出棉布。南村老土布采用传统工艺选用优质环保棉线,生产床单、床上三件套、四件套等产品,老土布具有浅粗纹深,手感厚实,肤感舒适,不起褶,不起球,不褪色,冬暖夏凉,透气吸汗和防静电特点,属天然绿色环保产品。

仰韶彩陶

仰韶彩陶仰韶彩陶

仰韶彩陶是仰韶文化时期人们使用的一种陶器,是我国新时期时代的代表,是一种杰出的美术工艺品。它是以黄河岸畔独特的陶土资源为原料,采用民间原始制陶工艺和现代科技工艺。主要产品为仰韶彩陶仿古系列及反映黄河两岸民俗风情的雕塑系列和具有现代审美情趣的陶艺系列。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型,用慢轮修整口沿,在器表面用红彩或黑彩画出绚丽多彩的几何形图图案和动物形花纹,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与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

黄河灯

黄河灯黄河灯

黄河灯是渑池县仁村乡民间传统游艺形式之一,清代时由山西省传入仁村,当代群众十分喜爱这一活动,由于它规模宏大,走道曲折,易使人入迷,而取名黄河灯。黄河灯由木桩、圆柱、高粱秆扎成的“城池”组成,规模大时有72个“城池”,小的又有16个。活动时用数千根木桩串连排一方针作为外围,再用麻杆或高粱秆作为灯柱挂上地上,高约4尺,柱距5尺,柱上设灯,灯壁用高梁杆等物做成篱笆状连接在灯柱上,以松、柏枝装饰灯壁,出入口处撘成彩门。占地40余亩,灯数千盏,俨然一条九曲黄河展现在大家面前,游时需寻踪觅迹,稍有疏急误入迷宫,不得而出。春节活动时,狮子、高跷、火龙、竹马等社火对从“黄河灯”彩门进入,走遍各个城池,特别是狮子过城池时,翻跃中间天桥,表演各种动作,技艺精湛,舞姿优美,游艺活动每次需2到3个小时,表演技法纯朴,气势恢宏,颇受人们欢迎。

吕祖山庙会

吕祖山纯阳观俗称“吕祖庙”、“云光洞”、“老庙沟”,因全真祖师纯阳真人吕洞宾曾在此修行而得名。吕祖山庙会是在此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以吕祖庙为依托,以宗教活动为最初动力,以集市活动为表现形式,融宗教、经贸、游乐活动为一体。每年三月十一日、九月九日为古庙会时间,会期三天,届时有剧团演出助兴,新安、洛阳、偃师、宜阳等地都有人来赶会,除了传统的祭祀活动,还可以品尝吕祖山泉,游览吕祖山景区。道教文化使吕祖山庙会得以传承发展,旅游文化为古庙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吕祖山景区2002年初被省旅游局定为“河南省旅游景区”。

饮食

渑池县以面食为主,但食用粗粮比例大幅下降,粗杂粮成了生活调剂品,新鲜蔬菜和肉蛋类食品明显增加。城镇工薪阶层,多不做早饭,在街上饭店就餐。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的饮食还有一定差距,副食品较少,面条、馒头仍为日常生活的主角。

2023年6月,渑池举办首届美食文化节,南村黄河大鱼、韶峰狮子头、糯米蒸排骨、金丝凤尾虾、脆淋杏香杭茄、麦香贡米、脆皮乳鸽、珊瑚柿饼、熬炒土鸡、四色粉蒸获得“渑池县十大特色菜”称号;厨王称号由南村黄河大鲤鱼菜品制作人获得;仰韶米皮、蒸肉、厨老怪第一饼、小米瘦肉粥、过油炒面、仰韶菜糕(忆思苦)、驴蹄子面、涮牛肠、招牌布袋饼、坻坞米饼获得“渑池县十大风味小吃”称号,南村卤米饭、手工水饺、铁锅凉粉、开花馒头、兑碗面获得“渑池县五大主食”称号。

习俗

婚俗

“迎亲女”由中年妇女改为少女或年轻人,“担酒礼”、放(鞭)炮”者仍为小伙子。迎亲人员有的在女方家简单用餐,有的不用餐。女方家人及主要亲戚要合彩、录像。然后,女方和同族及其舅父组成的送亲队伍乘车到男方家。事先,男方已准备好音响、鞭炮、彩纸、果、彩条等。迎亲车一到, 鞭炮齐鸣器乐并作。迎亲人和管事者将送亲者接进房内叙话。新媳妇下车时婆婆要给“下轿礼”,同龄人向新娘新郎头上撒彩纸、五谷杂粮糖果彩带等。午间,待客时新人要向客人敬酒以示感谢。宴罢,娘家人当公婆面向新娘新郎叮咛辞别。晚间新媳妇给公婆送鞋,以前是自做布鞋,陆续改为皮鞋,公婆要赏钱,名曰“摆盘"。婚后次日,女方家人要带上饺子到婆家为闺女“梳头" ,再定日子组织亲威到婆家“送馍”,有的只行后者一次。

丧礼

农村死者家属及时向村(社)负责人报告,请其派人安排丧事,并派人告知娘家和亲朋。死者儿女等要为死者净身、理发、穿衣、人殓、守灵,不得进入他人家中。农村寿终正寝者灵堂一般设在上房正厅,意外死亡者多在大门以外设灵堂,城镇则多于大门外搭设灵棚受祭。其间,亲朋带着祭品吊丧。遗体一般停放3天,除基督教信徒外,多由阴阳先生择定吉日吉时下葬。人殓时用苇席遮天,出殡时众人拉纤、四人抬棺、一路撒纸钱、放鞭炮。运至墓地。下葬前孝子跪地哭丧,亲朋依次行礼,点燃鞭炮焚烧纸扎,下弊后垒墓窑堆墓冢。公职人员死后实行火化,丧礼一般在殡仪馆举行,主要内容有来宾向死者三鞠躬默哀、奏哀乐、致悼词、向遗体告别等。土葬者用棺木,火化者用骨灰盒,也存在火化后连同骨灰盒装人棺材埋葬的情况。丧葬后家属为其举行“一七”、“三七”、“五七”、“百日”、“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等祭札。三周年最隆重,于前一日坟前除孝,当日设宴招待亲朋,乡俗以其为喜事。农村仍然保留娶“鬼亲”习俗。另有坟前立碑的风俗。南村沿黄河村庄,有在丧事期间敲锣打鼓的习俗。随家境贫高,丧礼繁简有所不同。

宗教信仰

渑池县的宗教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

道教

道教以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正一经》和《太平洞极经》为其主要经典。教旨以“清静无为"为主。道士蓄发留须。建国前渑池尚有道教庙宇、观、洞、祠等建筑遗址,但教徒甚少。建.国后,观庙无存,活动停止。

佛教

魏时达摩禅师为渑池佛教传入之祖。据记载,全县历代兴建的佛寺有云门寺、廨院寺、净安寺、大明寺、朝阳寺、白鹿寺,延庆寺、宝泉寺、广化寺,弥陀寺,双峰寺、宝国寺、洪山寺、石佛寺、马头寺,漫泉寺、龙耳寺等30余处。目前除少数被学校占用外,大部已倒塌毁失,信仰佛教.者为数极少。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又名回教、清真教、天方教,传入渑池较旱。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渑池县:英豪洞沟村建成清真寺一所。1953年,县城回民集资购买幸福街民房4间,作为清真寺,开展正常教务活动。"文化大革命”时期,活动停止。现在,经过整修,清真寺又重新开放,信教者活动.正常。

基督教

渑池县的基督教原属秦、晋、豫信义会(也叫瑞华内地会)。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 1900年),瑞典牧师罗冠民到渑池县设堂传教。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牧师史天泽在县城西门外购民宅一所修福音堂,后又续购东西两院共83间,办尚德小学一所,并在仁村、南村、藕泡和宜阳县石村设支堂4所。信教男女500 余人。建国后,教堂被机关、学校使用,活动一度停止。1980年后,渑池县宗教团体开始正常活动。1983年,对基督教的活动点进行了整顿。1985年统计,全县有信教男女14018人。开放城关教堂一个,简易活动点14个。16个乡镇建立了教务组,有成员75人。同年8月建立了渑池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筹备组,由9人组成。目前该教活动正常。其教内基本礼义(即圣事)有五:洗礼、圣餐,婚礼,殡葬、圣职;主要节日有四:主日、复活节、受难节、圣诞节

天主教

1913年,意大利人柏长青到渑池传教。1919年,天主教教徒在县城西关创办天主堂,并在坡头,塔泥、堡南、张村4处设分堂,信教者600 人。1923年,柏长青离渑,由安济六继承,并培养渑池人李景云、刘学贵等15人为骨干。1930年,天主教建诊所1个,免费治病。抗日战争后,天主教由中国籍神父郄民远、修女辛连贞主持。1948年,办公教诊所1个,有工作人员3名,开设内外科眼科,1951年并入第一联合诊所。建国后,由于教徒没有活动,天主教的影响日渐衰微。

交通运输

编辑

310国道渑池县段街景310国道渑池县段街景

渑池县2012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完成667.5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0946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8%,公路旅客运输量1104万人,客运周转量4192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3%。

风景名胜

编辑
仰韶大峡谷

仰韶大峡谷,北邻黄河小浪底库区,占地50平方公里。由原始聚落、养生谷、禅趣谷、龙虎峡、卧羊峡、金灯峡等六条大峡谷组成。

仰韶文化博物馆

仰韶文化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保护区,该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能于一体,为国内首家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

2015年9月24日,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通过河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验收并进行了公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仰韶文化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

刘少奇旧居

 刘少奇旧居位于渑池县城关镇东关海露大街95号路南王家院内,座南面北,门前为海露大街,东、西、南三侧均为民居。保存完整,为豫西特色四合院,房屋为砖木结构抬梁式单檐硬山建筑,屋顶为小青瓦。展览了以党性考验、党性修养、党性展现和党性锻炼为名称的四个展室,三个复原住室分别为刘少奇住室、秘书:栗在山,副官:李拓住室;兵站创立人:刘向三住室,现已免费对外开放。

刘少奇旧居刘少奇旧居

岱嵋山风景区

岱嵋山风景区,位于渑池县北部南村乡西山底村境内,东临新安县,北临小浪底库区,距渑池县城55公里。该景区由相对高度差别不大的16座山峰组成,依次为梳妆台、南天门、钟峰、望相峰、月老峰、抱犊峰、凤凰岭、燕子峰、金坛峰、睡仙峰、息壤峰、千佛山、万佛山、大独立峰、小独立峰、元帅寨。山脚下柏帝庙中有一周代古柏,高27.5米,胸围9.5米,遮天蔽日,枝繁叶茂,黛色参天,号称“黛嵋帝柏”。景区内行车路、观光步道、中心服务区、滑道、缆车等配套项目及黛嵋庙、小浪底水库观光游、西山底农业观光园等。

五凤山风景区

五凤山风景区,位于渑池县仁村乡境内,314省道横贯东西,景区东临洛阳青要山风景区,西接韶山森林公园,北与仰韶大峡谷为邻,总面积4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十大景区、百余个景点,主峰凤冠顶海拔1206米。这里有二龙珠、安乐寨、木兰山、点将台、鸡仙洞、凤山峡谷、一线天、九龙洞、卧虎山、天然大溶洞等自然景观,、还有陕州行署旧址、雪白民居、马刨泉事变遗址、凤山寺等人文景观。景区主服务区及配套设施,各景点开发,主服务区至各景点道路、步道及配套设施。毗邻314省道,水、电、通讯设施齐全。

黄河丹峡风景区

黄河丹峡风景区,位于晋豫黄河大峡谷小浪底库区中段、渑池县坡头乡境内,距渑池县城35公里。景区整条峡谷由红色的石英砂岩组成,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峡谷长8公里,宽2-30米,海拔落差200-600米,景区整体形成“U”字型,谷内怪石林立、峭壁千韧、古树参天、飞瀑湍急,汇集了奇山、怪石、险谷、清溪、深潭等多种奇特的自然景观。黄河丹峡以“一日走进峡谷,一日览尽黄河”为形象定位,打造黄河文化体验的峡谷观光旅游景区。道路拓宽硬化等基础项目,黄河漂流、空中飞车、纤夫绝唱、小浪底观光游、黄河蹦极、丹峡攀岩等景区配套项目以及石佛峡、锥子山、凤凰山等旅游开发项目。景区主干道已铺设砂石路,观光栈道、步道及游客服务中心已建成。有120座游艇一艘,小型游艇2艘。

古秦赵会盟台

古秦赵会盟台古秦赵会盟台

古秦赵会盟台,位于县城西南1公里处,在渑水、羊河汇流的台地上,解放军驻渑池某部军营门口。“盟台夕照”是渑池八景之首。会盟台饱经沧桑,历代不断予以修葺、重建。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知县王之都建亭于台上,后毁于兵燹;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知县甘扬声重建碑亭,后又遭损毁。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和章士钊等倡仪重修,由陆军军医监郭昌锦主持,历时4年落成。台呈梯形立体,四面各砌石阶,顶部竖一碑塔,呈四棱锥形,高2米,每面宽38厘米,东面镌刻蒲城寇遐隶书“古秦赵会盟台”六个大字,其余三面镌刻的是章士钊所书本人填写的《唐多令·景蔺》词一首以及卫立煌、郭昌锦撰写的《重修秦赵会盟台记》和《重建秦赵会盟记》。“文化大革命”中,会盟台遭受破坏,护台基石和四面台阶被全部拆除,唯存台顶碑塔。1985年县人民政府在原存遗迹的基础上重新修建,地平至亭顶高22米,其中台高14米,东西两面各砌台阶52级,台上亭高8米,系双层八角挑檐尖顶式仿古建筑,亭正中竖一四方碑碣,西面为“重修古秦赵台碑记”,东、南、北三面分别为中国著名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肖劳的题词。

参考资料

著名人物

编辑
张玘(qǐ):(?一1162年),字伯玉,河南渑池阳壶(今南村乡洋湖村)人。南宋初,动用家产,招募新兵,先后随宋将翟兴、董先、岳飞等抗金,屡建战功,官至御营宿卫前军都统、爵亲卫大夫。后在海州之战中牺牲,被追封为清远军承宣使。

曹端:(1376年—1434年),字正夫,号月川,河南渑池人。他生活在明朝初期,是我国明初著名的学者、理学家。其学以躬行实践为务,而以存养性理为大端,对理学重要命题多有修正、发挥。《明史·曹端列传》称他为“明初理学之冠”。

张汝光:(1914年—2000年),原名张汝秀,河南省渑池县张村镇荆村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以上参考资料

刘丰:(1915~1993.2)原名刘有锋(又名刘有丰),河南省渑池县英豪镇吴窑头村人。河南省渑池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所获荣誉

编辑
2018年,三门峡渑池县荣获首批“河南省曲剧之乡”荣誉称号。

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3月19日,渑池县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0年6月30日,渑池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1月,渑池县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荣誉称号。

2021年1月18日,渑池县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6月21日,渑池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8月,渑池县被商务部评选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21年9月8日,渑池县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0月16日,渑池县入选首批河南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11月,渑池县入选中国科协公布的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名单。

2023年2月17日,河南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示拟命名为“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