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钙土 编辑

土壤学术语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土(chestnut soil)是温带半干旱大陆气候和干草原植被下经历腐殖质积累过程和钙积过程所形成的具有明显栗色腐殖质层和酸钙淀积层的钙积土壤。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栗钙土

外文名:chestnut soil

特征:栗色腐殖质层、碳酸钙淀积层

分布: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形成:腐殖质累积、残积黏化

学科:土壤学

亚类:暗栗钙土、淡栗钙土

土壤介绍

编辑
栗钙土(chestnut soil)是温带半干旱大陆气候和干草原植被下经历腐殖质积累过程和钙积过程所形成的具有明显栗色腐殖质层和碳酸钙淀积层的钙积土壤。

栗钙土可以分为普通栗钙土、暗栗钙土、淡栗钙土、草甸栗钙土、盐化栗钙土、碱化栗钙土及栗钙土性土。

分布

编辑
栗钙土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欧亚和北美大陆的温带半干旱和干早草原地区。在中国总面积为3 748.64万hm2,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一中南部,呼伦贝尔高原西部、鄂尔斯高原东部、大兴安岭东南麓平原、大同盆地以及阴山、贺兰山、祁连山、阿尔泰山、天山、准噶尔界山、昆仑山的垂直带与山间盆地均有分布。

植被特点

编辑
与气候相适应,栗钙土的植被是典型的干草原,植被属于典型的早生、多年生禾本科,混生一定数的中生型或旱生型植物和少量早生灌木、半灌木。典型植被有针茅、羊草、隐子草、灌木(如柠条等),农作物有春小麦荞麦、马铃薯、胡麻等。

形成过程

编辑
草原腐殖质积累过程

其基本过程同于黑钙土,但干草原植被的特点是:第一,其地上生物干重约450~1800kg/ha,仅为黑钙土区的草甸草原的1/2~1/3;第二,其地下生物量为其地上的10~15倍,高者可达20倍,主要分布在30cm表层中。所以干草原区的植物根系量更大。定位研究表明,地上凋落物一年左右便可腐解,地下部分每年死亡腐解约35%~40%。较强的微生物分解使有机质积累量不如黑钙土。草原植被吸收的灰分元素中除硅外,钙和钾占优势,对腐殖质的性质及钙在土壤中的富集有深刻影响。

灰质的淋溶与淀积

其基本过程也同于黑钙土,只是由于气候更趋干旱,所以石灰积聚的层位更高,积聚量更大。当然,石灰质积聚的厚度及CaCO3含量与母质及成土年龄有关。

残积黏化

季风气候区内蒙古自治区的栗钙土,雨热同期所造成的热条件有利于矿物风化及粘粒的形成,典型剖面的研究和大量剖面的统计均表明栗钙土剖面中部有弱粘化现象,主要四残积粘化(无粘粒胶膜),与钙积层的部位大体一致,往往受钙积层掩盖而不被注意,所以也称之为“隐粘化”。处于西风区的新疆的栗钙土则无此特征。

剖面形态

编辑
与中概念相应,有如下的剖面特征:

Ah层:厚25~50cm,暗棕色至灰黄棕色(7.5YR3/3~10YR5/2),沙壤至沙质粘壤,粒状或团块状结构,大量或根及半腐解残根,常有啮齿动物穴,向下过渡明显。

Bk层:厚30~50cm,灰棕至浅灰色(7.5YR6/2~10YR7/1),沙质粘壤至壤粘土,块状结构,紧实或坚实,植物根稀少,石灰淀积物多呈网纹、斑块状,也有假菌丝体或粉末状。向下逐渐过渡。

C层:因母质类型而易,洪积、坡积母质多砾石,石块腹面常有石灰膜;残积母质呈杂色斑纹,有石灰淀积物;风积及黄土母质较疏松均一,后者有石灰质。

亚类划分

编辑
根据主要成土过程的表现程度,栗钙土分暗栗钙土、普通栗钙土、淡栗钙土、栗钙土性土,按照伴随的附加过程在剖面构型上的表现及新的特征,可分为草甸栗钙土、盐化栗钙土和碱化栗钙土。

普通栗钙土

是最接近中心概念的亚类,大部分相当于美国土壤分类中的钙积半干润软土(Calciustoll),部分类似弱发育半干润软土(Haplustoll),与联合国分类中的钙质栗钙土(CalcicKastaNOzem)类似。形态及诊断特征可参考土类说明。

暗栗钙土

剖面构型以Ah-AB-Bk-Ck为主,也有Ah-Bk-Ck。大部类似美国土壤分类中的钙积半干润软土(Calciustoll),与联合国分类中的淋溶栗钙土(LuvicKastanozem)类似。

1、区域分布特点:在栗钙土土类中本亚类分布的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年均温-2℃,年降水量350~400mm)。在内蒙它分布在栗钙土亚类以东,与黑钙土毗邻。

2、暗栗钙土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比栗钙土亚类高,其A+AB层厚约35~55cm,有机质含量在内蒙高原为15~45g/kg,AB层呈渐变,与黑钙土有舌状延伸明显不同。

3、钙积层约20~40cm。CaCO3含量平均约140g/kg,东部季风区多于西部。PH7.5~9,有随深度而增高的趋势。

淡栗钙土

剖面构型为Ah-Bk-Ck。相当于美国土壤分类中的钙积半干润软土(Calciustoll)和部分干旱与联合国分类中的钙质栗钙土(CalcicKadtanozem)相当。

1、区域分布特点:它是栗钙土与棕钙土间的过渡亚类,气候更为温暖而干旱,年均温2~7℃,年降水量200~300mm,具有轻度荒漠化生境特点,淡栗钙土常与少量盐化栗钙土构成复域。

2、淡栗钙土植被的生物量比栗钙土亚类低。A层有机质含量10~20g/kg。地表常有轻度风蚀沙化特征。

3、钙积层出现部位及石灰质含量均高于其它亚类,时有石化钙积层。

4、石膏及易溶盐在新疆淡栗钙土C层(有时B层)普遍出现,但东部季风区的淡栗钙土则罕见此特征。

栗钙土

草甸栗钙土

地下潜水3~4m,或底土短期水分饱和引起潴育过程。剖面构型为Ahk-Bk-Cg。A层有机质含量20~50g/kg,厚约30~50cm。钙积层上下界逐渐过渡。

盐化栗钙土

分布在栗钙土、淡栗钙土地带中地形低洼、易溶盐在土体和地下潜水中聚集的地形部位,如湖泊外围、封闭或半封闭洼地、河流低阶地、洪积扇缘等,常与草甸栗钙土、盐渍土构成环状、条带状复域或复区。剖面构型为Az-Bkz-Cg。

碱化栗钙土

主要分布在内蒙高原、呼伦贝尔高原上小型碟形洼地、粘质干湖盆、河流高阶地,以及母质为第三纪灰绿色泥页岩、白垩纪杂色沙岩的地区,其形成多与母质或底下潜水含有苏打有关。常与栗钙土、暗栗钙土及碱土构成复区。剖面构型为An-Btn-Bk-Cy。碱化层pH9~10。

栗钙土性土

其形成和分布与贫钙的沙性母质有关,多见与暗栗钙土地带中。少量的钙质在较强淋溶条件及透水性良好的沙性母质中很难形成钙积层,有时近1m深的底土中有弱石灰反应。全剖面盐基饱和,pH7.5~8.4。除缺Bk层外,植被及剖面形态均类似暗栗钙土。剖面构型为Ah-AC-C或Ah-AC-CK。

利用与改良

编辑
干草原栗钙土地带是中国北方主要的草场,历来以牧为主,作为天然放牧和割草场。近百年来渐有较大规模的农垦,在内蒙目前垦殖率约为12%~13%,而90%以上分布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暗栗钙土、栗钙土、草甸栗钙土三个亚类中。以一年一熟的雨养农业为主。由于降水偏少,年际变幅大,干旱主要限制因素。加上耕种粗放,农田建设水平低,风、风蚀的破坏,土壤资源退化明显。统计表明,耕地表层有机质较自然土壤减少200~300g/kg。产量低而不稳。

广大牧区由于草场保护与建设跟不上畜牧业的发展,长期超载过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壤在植被覆盖降低后发生沙化、盐化、退化。据内蒙统计,目前栗钙土土类沙化面积已逾800万公顷,盐化面积50万公顷。 应针对栗钙土的自然条件、土壤性质和存在问题,并考虑到经营利用的历史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利用方向和改良措施

1、栗钙土虽属农牧兼宜型土壤,但雨养旱作农业受降水限制,总的利用方向应以牧为主,适当发展旱作农业与灌溉。考虑到历史和现状,暗栗钙土应以农为主,农牧林结合;栗钙土以牧为主,牧农林结合,严重侵蚀的坡耕地应退耕还牧;草甸栗钙土农牧结合;其它亚类均以牧为主。

2、干草原产草量较低,年际和季节间变化大。应有计划在适宜地段建设人工草地,种植优良高产牧草,改良退化草场,提高植被覆盖度,防止土壤沙化、退化。应严格控制牲畜头数,防止超载过牧。

3、栗钙土耕地肥普遍有下降趋势,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农牧结合,增施有机肥,推广草田轮作,种植绿肥牧草,增加土壤有机质。在农田及部分人工草场施用化肥,并根据丰缺情况合理施用微肥,是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有水源地区应根据土水平衡的原则发展灌溉农业,建设稳产高产的商品粮、油、及草业基地。

4、农牧区都应建设适合当地条件的防护林体系,保护农田、牧场,改善生态环境。但在有紧实钙积层的土地,应以灌木为主体,不宜种植乔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