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 编辑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特级航天员、中国首飞太空第一人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杨利伟,男,汉族,1965年6月21日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中共党员,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于1983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1987年,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学士学位,后分配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被选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航天员。2003年,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军衔;9月,被确定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首飞梯队成员;10月15日,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10月16日,在完成21小时23分的太空飞行后,在内蒙古中部返回着陆。2004年,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2008年7月,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2011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19年10月,被聘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其成完成太空之旅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003年11月,杨利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2014年9月,被太空探索者协会授予“列昂诺夫奖”。2017年10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空间科学奖章”。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杨利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生地: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出生日期:1965年6月21日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清华大学

代表作品:天地九重

主要成就:中国首飞太空第一人(2003年)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11年)

主要成就:特级航天员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性别:男

学位/学历:博士

军衔:少将

婚姻情况:已婚

配偶:张玉

现任职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人物经历

编辑

早年生活

1965年6月,杨利伟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绥中县靠近大海,杨利伟常常在海边玩耍,看着在天空飞翔的海鸥,希望自己能像海鸥一样飞翔。杨利伟小时候曾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当飞行员,另一个则是当火车司机。

杨利伟小时候很腼腆,也很胆怯。过年的时候,外面放鞭炮,会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父亲就开始带着他去登山、去河里游泳、去野外爬树摘果子,渐渐地,杨利伟对户外运动有了兴趣,爱跟小伙伴们玩在一起了。 上幼儿园时,杨利伟的名字还是“杨立伟”,到上小学,杨利伟认为“胜利”的“利”更有气势,于是将名字改为“杨利伟”。初中时,就可以轻松胜任旋梯滚轮等训练器械,“当飞行员”变成了比较具体的想法。

教育经历

杨利伟入伍前和父母的合照杨利伟入伍前和父母的合照

1982年,杨利伟高中就读于辽宁省绥中县第二中学,成绩虽然不是最拔尖的,但是理科成绩一直十分优秀。那时他爱好游泳、滑冰以及田径项目,为日后成为飞行员打好了身体基础。

1983年6月,正在读高二(1983年高中实行两年制,没有高三)的杨利伟迎来实现梦想的机会,空军招飞人员在当地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杨利伟报名后,经过严格选拔,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学习,在4年的航校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优秀,每个科目都是第一个“放单飞”。1985年,杨利伟第一次高教单飞成功。 1987年,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学士学位。 2004年12月9日,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2009年1月,获得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空军飞行员时期

1987年,杨利伟从飞行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后来,又成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在空军部队10年间,安全飞行135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 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2年,部队精简整编,杨利伟所在的空军师飞行员集体转到驻川航空兵某团,许人劝他到民航挣大钱,他却向组织递交了一份申请继续服役的决书。 在妻子张玉梅的理解和支持下,1993年初,杨利伟到驻川航空兵某团,用两年多时间,飞完歼击机基础课目,掌握了全部技能。并于1992年、1994年分别两次荣立三等功。 截至1996年,基本年年飞全勤,总共安全飞行1350小时,成为一名优秀的“全天候”歼击机飞行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选拔与训练

1996年,杨利伟参加中国航天员初选。1998年1月,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员,杨利伟来到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他从《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和《星空识别》等课程学起。最初两年,每天夜里12点之前没有睡过觉。在做超重耐训练的离心机项目时,在承受8个G的重力负荷同时,还必须保持头清醒,敏锐及时地作出各项正确判断。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需要一个巨大的转变,其间的艰难曲折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首先要闯过的就是航天科学的基础理论关,仅一本《载人航天工程基础》就有600页。对当了10多年飞行员、习惯长期户外训练和飞行的航天员们来说,是一种考验。基础理论结业考核,杨利伟得了93分,在同一批选来的战友中成绩名列第一。

完成航天基础理论,开始了挑战生理极限的体能训练和航天模拟环境训练,在俄罗斯的加加林宇航训练中心,杨利伟和战友第一次登上由一架伊尔-76型运输机改装的失重模拟飞机进行失重训练。云海中,飞机沿抛物线连续俯冲、拉起,反复经受失重条件下的适应考验。在国内,模拟器训练,炎热的盛夏,他和战友要穿上保暖内衣、厚重的航天服,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每次训练结束体重都明显下降,还被拉到各种野外环境中进行沙漠生存、上救生、高空飞行、空中跳伞等极限训练。

2003年,杨利伟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军衔; 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杨利伟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 9月,杨利伟以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名第一的成绩,被确定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首飞梯队成员。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

根据计划,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于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实施。载人飞船和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的技术区完成总装、测试后,进入发射区加注推进剂。发射前16小时,从航天员三人首飞梯队中,选优确定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发射前约2小时45分进入飞船。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火箭一级发动机和4个助推发动机同时点火;火箭飞行120秒逃逸塔分离,137秒助推器分离,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200秒整流罩分离,460秒二级主发动机关机,587秒船箭分离,飞船进入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199.14公里、远地点高度347.8公里的椭圆轨道。入轨后,飞船建立轨道运行姿态,展开推进舱上的太阳能电池阵,对太阳定向,并在第5圈实施变轨,进入343公里圆轨道。飞行期间,地面与航天员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生理遥测参数,了解航天员的身体状态;航天员监视飞行过程中重要指令的执行以及飞船运行状态。10月15日18时40分,杨利伟乘“神舟”五号在太空展示联合国旗和五星红旗。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轨自主运行14圈返回地球。在返回的前一圈,由地面测控站向飞船注入返回制动精确参数。飞船偏航调姿90度,轨道舱与飞船分离。再偏航调姿90度并制动进入返回轨道,在高度降为145公里时,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返回舱再入大气层,穿越“黑障区”后进入主着陆场上空,按程序开伞减速,在下降至地面约1米左右时,着陆缓冲发动机点火工作。返回舱于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中部安全着陆,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行21小时23分后顺利返回。

2003年11月7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庆祝大会上,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光荣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以表彰他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

退役与后续贡献

杨利伟完成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后,逐渐从一线航天员岗位上退役,转到了幕后工作。

2004年,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 2005年,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副主任和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 2008年7月22日,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8月,参加北京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 2010年,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2011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8年4月,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 7月,杨利伟因达到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限,不再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根据组织安排正常转岗,从事载人航天工程相关管理工作。 2019年1月16日,被聘为“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4月,当选首届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10月,被聘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

主要成就

编辑

航天成就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作为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不畏艰险,敢为人先,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21个小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是中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又一非凡壮举。 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21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人才培养

培养理念

2010年3月,杨利伟在北京交通大学“为祖国而骄傲”报告会上谈到祖国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时,他说:“不管是祖国的航天事业还是其他岗位,需要的是兼具知识、能力和意志的人才,当代大学生应该珍惜大学生活,不仅学习知识,更应学习方法,学习做人、做事,要胸怀祖国、热爱人民、脚踏实地、勤勉自强。中国的航天技术距离世界顶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更加勤奋努力,为了中国的荣誉不断开拓和创新。”

荣誉奖项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2024年4月

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中国航天基金会

2018年4月

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会特别成就奖

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会

2018年1月

时代楷模(航天员群体)

中央宣传部

2017年10月

空间科学奖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4年9月

列昂诺夫奖

太空探索者协会

2014年3月

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

澳门科技大学

2011年9月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国际宇航科学院

2009年

“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之一

——

2009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

2008年11月

海南省文昌市荣誉市民

文昌市人民政府

2008年

航空航天月桂奖之特别奖

《国际航空》

2004年12月

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特别贡献奖

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会

2004年5月

2003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科技日报、人民日报等

2003年

感动中国2003年十大年度人物

中国中央电视台等

2003年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

2003年

航天英雄(航天功勋奖章)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人物影响

学校命名

2004年1月,杨利伟的母校辽宁省绥中县第二高级中学正式更名为绥中县利伟高级中学。

竖立雕像

2004年9月,杨利伟写实全身雕像在辽宁省葫芦岛市飞天广场落成。

行星命名

2005年3月,小行星“杨利伟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杨利伟星”是由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国际永久编号为第21064号。该星在椭圆轨道上以每天平均145万公里的速度绕日运行,远地点距离地球6.86亿公里,近地点为2.69亿公里。

邮政纪念封

2023年10月21日,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发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二十周年》纪念封一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航天英雄杨利伟为纪念封揭幕。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二十周年》纪念封《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二十周年》纪念封

社会活动

编辑

学术会议

时间

活动名称

举办地

2017年6月

全球航天探索大会

北京

2014年11月

第三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

成都

2014年9月

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

北京

2011年6月

纪念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0周年大会

维也纳

2009年10月

布拉格第22届世界航天员大会

布拉格

2009年9月

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ISDE6)

北京

2007年7月

国际航天员论坛

北京

2006年7月

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

北京

其他活动

时间

活动名称

活动地点

2023年11月

文昌中学建校115周年庆祝大会

——

2023年10月

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少先队员与载人航天面对面主题队日活动

北京市少年宫

2023年8月

2023中国航空科普教育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

重庆南坪国际会展中心

2023年7月

齐心奋进新时代,科技放飞梦想——科技馆里的思政课

中国科技馆

2023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开班典礼

华南师范大学

2023年6月

“筑梦太空 启航未来”杨利伟航天知识公益讲堂

青岛

2023年4月

“少年智·中国梦”青少年航天科普系列活动

云南省

《长空之王》首映礼

北京

2022年11月

“中国载人航天”主题报告

厦门大学

2022年10月

“天宫课堂”第三课

中国科技馆

2022年2月

中国航天科工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首期“红旗讲堂”

——

2021年9月

《我和我的父辈》“追星星的人”主题特别放映活动

北京航天城

2020年4月

“向上的力•未来十年”大型主题演讲活动

——

2018年6月

“航天精神中华行”启动仪式

北京

2018年3月

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

人民大会堂

2017年6月

航天英雄与小学生真情对话会

香港维多利亚公园

2015年10月

清华大学附属学校建校100周年大会

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

2014年12月

“勇于担当 共筑梦想”主题报告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2014年5月

“太空课堂”栏目启动仪式

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

2013年11月

“奋力实现中国梦”2013巡回报告会

福建会堂

2012年7月

新中国“双百人物”画展启动仪式

——

2010年12月

“中国载人航天周”暨“飞天壮歌——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纪实摄影展”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010年11月

“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专题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年8月

建军八十周年暨英模大会

北京

2006年2月

中国载人航天展开幕式

吉林省长春市国际会展中心

2005年6月

“理念与梦想”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4年1月

中央企业青联举办委员活动日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2003年11月

“祖国送我上太空”主题报告

清华大学

人物作品

编辑

出版图书

天地九重

作者名称 杨利伟

航天英雄杨利伟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又是如何通过严苛的、挑战极限的训练,终于实现了全体中国人的航天梦想,更创造了自己人生的奇迹与辉煌。

音乐单曲

歌曲名称发行时间歌曲简介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2008-9-28以杨利伟进入太空的内心感言为题,陈善广和杨利伟进行歌词创作。

综艺节目

播出时间节目名称简介
2022-92022“月是故乡明”华侨华人中秋晚会

航天英雄杨利伟亲临现场,在古今勾连、虚实变幻间与北宋文学家苏轼展开了一场问天问月的对话。

2022-1-31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
2021-9-1 20开学第一课

杨利伟到节目现场,回忆2003年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时的骄傲与自豪。

2019-3-4央广会客厅

杨利伟畅谈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的美好愿景。

2019-2 《国家宝藏》国宝之夜收官盛典----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2023年1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8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8年11月

海南省文昌中学荣誉校长

200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2007年8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个人生活

编辑

家庭背景

亲属关系

姓名

简介

父亲

杨德元

绥中县土杂公司管理人员,曾经当过教师。

母亲

魏桂兰

生前为绥中县第三初级中学语文教师,2005年3月因病逝世。

姐姐

杨丽君

绥中县旅游局工作人员。

弟弟

杨俊伟

在当地水利局工作。

儿子

杨宁康

——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感情生活

杨利伟和张玉梅经人介绍认识,两人在1990年结婚,张玉梅随军到陕西,并且从此和杨利伟一起辗转四方。

2001年底,杨利伟妻子张玉梅得了严重的肾病,经常腰疼,杨利伟当时训练紧张,而儿子又需要人照顾,杨利伟妻子的病一直拖了大半年没有去检查,直到出现尿血才慌忙去301医院留院治疗,并做了穿刺手术。妻子术后第二天,杨利伟要去吉林进行飞行训练,这些训练都是一次性的,无法补课,走还是不走,他的心里充满痛苦和矛盾。妻子看出了他的心思,动员他按计划参加训练。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妻子每个月都有10天在医院里度过,他都提前开好转院单,把妻子送到医院办好手续,再赶回航天城继续训练。妻子住院时,儿子没人照顾,大队特批他可以住在家里,每天照顾孩子入睡,10点后他开始学习,第二天清晨把孩子送上学校班车,再赶回去继续训练。在家里,杨利伟和妻子分工明确,家务一般妻子做得多,但涉及到电器之类的都归杨利伟管。去发射场前,杨利伟对妻子说:“我教你调调电子闹钟吧。”张玉梅说:“我不学,等你平安归来,你自己调。”杨利伟与妻儿聚少离多,心中总有几分歉疚。

落户北京

2009年2月24日,杨利伟正式成为北京市海淀区居民。

人物轶事

编辑

体型问题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杨利伟第一个难题是“体形问题”。体形上,杨利伟有点横着长——1.68米的身高,体重近70公斤。但航天员的要求苛刻到体重。老朋友在一起聚餐,杨利伟坚持不喝酒。面对满桌的鱼肉,杨利伟很少动筷子,主要吃了些豆类和杏仁,后来体重下去了。在北京学习期间,逢假日,杨利伟有时会“摸”出来和老友相聚。饭桌上,以前要喝点酒的杨利伟绝不沾半滴酒。

航天员选拔“看脸”

一次见面活动中,一名学生向杨利伟提问:“看脸”是热门词汇,中国的航天员个个帅气、漂亮,请问在选拔航天员时是否也会“看脸”。杨利伟回答:我们的航天员确实男的比较帅,女的比较美,因为选拔航天员必要条件是身体健康,而外观的精神状态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所以也可以说是看脸。而我们代表着大家,大家也代表着我们。

人物事迹

编辑

化解跳伞险情

1985年夏天,杨利伟在航校学习,一次跳伞课中,5名同学编成一组跳伞,杨利伟第4个跳下去降落伞还没有打开,第5名同学跳下来两人粘在了一起。两把没打开的伞叠在一起,好像石头一样拉着他们飞快向下落。很多人都被吓坏了,指挥员不停喊打开备份伞。杨利伟在险情中没有慌张,他和同学向相反的方向使劲拉伞绳,使两个伞及时分开,化解了险情。

化解空中停车事故

1992年夏天,杨利伟在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驾驶飞机在吐鲁番上空超低空飞行时,突发遭遇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杨利伟一边向地面报告,一边按平时训练的要领做了一系列动作,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有一个发动机工作的战机爬升,终于越过天山山脉,安全飞回机场。

着陆时受伤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着陆,全世界人民通过电视看到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出舱的画面。当时打开舱门时,杨利伟满脸鲜血。电视上杨利伟出舱的画面是擦干净脸上的血迹后重拍的。杨利伟后来在《天地九重》分析了脸部受伤的原因:“着陆时巨大的冲击力,因为麦克风有不规则的棱角,让我嘴角受伤,要是在颈上,后果不敢想象。”

人物评价

编辑
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新华社 评)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颁奖辞)

“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太空人’,他勇于拼搏,甘于奉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航天科技和国防事业的发展。”(澳门科技大学 评)

“杨利伟是‘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载人航天的标志和代表,从他的表现,人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精英一代的崛起,看到他们的素质、智慧和表现。”(《大公报》 评)

“杨利伟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