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崇民 编辑

高崇民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高崇民(1891年11月14日一1971年7月29日),辽宁省开原县人,曾任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崇民同志立场坚定,襟怀坦白,刚直不阿,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他以民主人士身份努为党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崇民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追求革命的一生。他的革命业绩与实践,处处展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毕生奋斗堪为人杰。周恩来总理称他是“东北人的榜样”。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高崇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91年11月14日

逝世日期:1971年7月29日

毕业院校:东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

职业: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生地:辽宁省开原县

人生经历

编辑

高崇民高崇民

高崇民(1891—1971),辽宁省开原县人,早年就读于奉天(今沈阳)省立农林学堂,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3年赴日本入东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攻读。

1915年曾被选为回国宣传抗日倒袁代表之一,到上海进行宣传活动。

1919年毕业后回国,任北京《正言报》编辑,后与人合办《正俗报》。

1922年参与组织东北民治俱进会,任黑龙江省分会会长,不久调总会工作。

1923年因撰写《告东北同胞书》反对日本续租旅大被驱逐,组织被解散。

1925年到哈尔滨中东路特区从事教育工作,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7年被反动当局押回原籍。

1928年参与组织国民外交协会等爱国团体,进行抗日爱国宣传。

1929年起任奉天省农务会会长、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的秘书等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9月参与发起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任常务委员兼总务部副部长。

11月率流亡北平的东北青年和学生赴南京参加南下请愿团活动。

1933年9月在北平参与组织复东会,被推为秘书长,从事团结抗日的宣传和组织活动。

1935年遭国民党当局通缉避居上海英租界,接触共产党员,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同年冬到西安对张学良做联共抗日的说服工作,向东北军将士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1936年西安事变时参与起草张杨关于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任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积极拥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1937年6月参与成立东北救亡总会,任主席团委员兼组织部部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在北平、济南、太原、武汉等地建立东总地方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斗争。

1938年8月曾赴延安访问,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决

1941年在重庆主持东北救亡总会工作,并接办《反攻》半月刊,同时参加三民主义同志会,以东总名义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秘密组织东北民主政治协会。抗日战争胜利后,被任命为东北解放区安东省政府主席,经上海、北平秘密潜回东北。

194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被选为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任民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安东省主席。

1948年任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司法部部长。参与领导东北解放区的各项建设,从事国民党军上层将领争取工作。

1949年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任主席团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最高人民法院东北分院院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等职,被选为第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等。

“文化大革命”中受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迫害。

1971年7月29日不幸逝世。

1979年中共中央给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家庭影响

编辑
高崇民自幼聪明,颇受其父母偏爱,自八岁起即受教于乃父,计有十年。父亲高景芳是他第一位启蒙老师。其父教子甚严,从不娇宠子女。他不仅要求崇民刻苦读书,还特别注意教育他爱祖国,明是非,做个正直的中国人。崇民小时候性格即倔强刚烈,顽皮淘气。十三岁时,其父见他学业长进不大,深为忧虑,就对他母亲说:“这孩子不训,将来恐怕不成器,何以报国为民?”母亲把这番话讲给他听,使他在思想上引起很大震动。他向母亲发誓:今后一定要奋发读书,急起直追。此后,他刻苦学习,经常挑灯夜读,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高崇民自传》回忆说:“先父常以儒家躬行实践相训勉,对于世俗之谓名富贵,极为漠视,以为余(高崇民自称)后来痛恶贪官污吏之张本。”父亲常向他和学生们灌输爱国反帝思想,讲述中法、中日战争中帝国主义侵华罪行,激发了他和同学们的爱国反帝热情。特别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日本和沙俄侵略军都曾侵入他的姑姑家所在地——大盘岭,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他耳闻目睹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使他在幼小的心灵里就埋下了朴素爱国反帝思想的种子。据他的表妹周沣芑回忆:有一次,年少的高崇民在玩打吃的游戏时,竟以第一块糖当作俄国毛子,第二块糖当作小日本,第三块糖当法国佬,打倒了才能吃糖。结果,他把三个“洋鬼子”都打倒了。

革命历程

编辑
1909年(清宣统元年),高崇民十八岁时,父亲让他赴奉天省城(今沈阳)求学,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奉天省立农林学堂。值此,他结束了在父亲身边读书学习的少年时代。

1911年,他在奉天秘密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积极从事推翻清皇朝的革命活动。1914年在农林学堂毕业后,又考取开原县公费留学,遂东渡日本,入东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其间曾积极参加倒袁运动。1919年在日本留学毕业后返国从事过短时期的新闻、教育等工作,并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之中。

1920年夏,母亲郭氏因终日辛劳,体质很弱,染上痢疾。他闻讯后从奉天(沈阳)赶回家,护理病重的母亲。他和大哥式民日夜守护在母亲身旁,式民给母亲接大便,崇民给母亲洗衣裤被。一直侍候了四个月,直到母亲病故,终年五十五岁。母亲病故后,因弟弟妹妹尚年幼,父亲遂继娶蒋氏。继母蒋氏善良勤劳,未育子女,但全家仍和睦如初,以至于弟弟妹妹皆不相信其为继母。继母数年后逝世,享年八十八岁。

在此期间,高崇民往来于北平、奉天、吉林,黑龙江等地,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很少有机会回家乡看望父老乡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七天,他来不及回家辞别亲人,即化装秘密入关,继续从事抗日救亡工作。

高崇民同志于1912年结婚,原配夫人素质,生长子高存信。1929年5月,李素质病逝于沈阳。同年秋,娶续夫人曾昭惠,未育,1941年4月,曾昭惠因抗议特务戴笠软禁高崇民,突发精神病,服毒而死。同年秋,再娶续夫人王桂珊,生子女八人,他们是:次子大庆,三子大会,四子大放,五子大印,长女立春,次女在春,三女及春,四女正春。长子高存信将军(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副司令员)。

革命主张

编辑
1919年,高崇民学成归国,先后在沈阳、哈尔滨参与组织“民治俱进会”、“启明学社”,传播反帝和民治思想。1928年,高崇民任奉天工商联合会总务长期间,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商民反附加警揖税的斗争,为此得到张学良接见,并深得张的赏识。不久即被聘为张学良的秘书。1929年7月,高崇民等人又成立了“国民外交协会”,经费由张学良资助。它在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维护国家的主权及民族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九一八”事变后,高崇民曾当面质问张学良缘何不抵抗。张感其诚,视为诤友。在高崇民辞去张学良的秘书职务后,张学良仍按月给高崇民生活费,支持高崇民从事救亡工作。此后高崇民在北平组织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张学良积极在经济和物资上给予帮助。大会上推举27人为“救国会”委员,分别为阎宝航、高崇民、卢广绩、杜重远、王化一、王卓然、黄显声、车向忱、金恩祺、佛光(梅公任)、钱公莱、张希尧、郑奠邦、杨大光、孙一民(孙恩元)、韦梦令、韩立如、谷秀岩、霍维周、熊飞、顾翌常等。救国会宗旨:组成抗日武装力(东北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捍卫国家领土完整。1933年,高崇民又秘密组织“复东会”,并主张蒋介石若不抗日,就不拥护他,为此遭到通缉。此时高崇民感到前途渺茫。这时他结识共产党人孙达生,进一步认清蒋介石的反动本质,毅然撕毁国民党党证,决心跟共产党走,并接受我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奔走于张、杨二位将军之间。通过他的努力,杨虎城将军消除了对张学良将军和东北军的误解,表示愿在张学良将军的领导下,从事抗日救国工作。1936年4月,张学良想要直接与杨虎城面谈,遂通知高崇民陪同杨虎城来到他的驻地洛川,举行有高崇民参加的秘密会谈,确定了不打内战、共同抗日与共产党红军三方面合作的方针。自此以后,张、杨就直接进行联系了。由于与张学良的特殊关系,高崇民在张学良与王以哲的思想转变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事变前,高崇民等人印的名为《活路》的小册子,经张学良默许,发到东北军各军、师,红军政治部也油印散发。《活路》对于提高东北军将领的抗日觉司作用很大,为此高崇民又一次遭到蒋介石的通缉。在事变的前一天晚上,高崇民应张学良之请,参加研究扣蒋后的各项措施,并参与起草“八项主张”的电文。事变后他担任张学良的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1937年,高崇民组织成立“东北救亡总会”还先后在各地成立“东总”分会。1942年“东总”被国民党解散,高崇民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主办《反攻》半月刊,继续宣传抗日救国,直到光复。

引导青年

编辑
1937年6月,东北救亡总会成立,高崇民任主席团委员兼组织部部长。此后,在他的启发和引荐下许青年投身爱国主义抗战潮流之中。例如:辽宁新民籍郑新潮,在抗战时期考入黄埔军校炮科尉官纵队,为积极抗战,涌动黄埔学潮,以学生代表的身份,面见蒋介石,强谏抗战未果,在爱国民主人士高崇民、于毅夫的启发和引介下,郑新潮带着6名黄埔毕业生奔赴延安。 在陕南地区受到警备一旅政委习仲勋的接待,经他的推介受到毛泽东与朱德的接见,当时延安渴望需求炮兵军事人才,郑新潮在贺龙的安排下成为八路军军事学院首席炮兵教员(与刘瑞龙同住窑洞),并与张学良弟张学思、高存信同在抗大学习,结为两代挚交,郑新潮先后与郭化若、张志毅筹建延安炮校、宣化炮校、东北自治军炮校东北民主联军炮校、朱瑞炮校等。郑新潮成为八路军炮兵早期初创人之一,正是高崇民当时的启发和引荐使郑新潮走向革命道路,成为当时的我军炮兵专家和军马行家,为抗战和解放事业做出贡献。1951年,郑被调入军委炮兵司令部工作,在全国人大常委高崇民、政协委员于毅夫的引荐下,郑新潮随军委炮兵司令员陈锡联的陪同。 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与朱德的专门接见,朱德挑选郑新潮让他陪同清朝光绪皇帝的七弟,宣统皇帝的叔叔--载涛在一起工作,做他的思想转化和引导工作,让他体会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人,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后来载涛说:“过去我是准备隐居呢,但想不到毛主席、共产党教育了我,周总理礼贤下士,又把我请出山来了。”

主要职务

编辑

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

1949.8.27

1953.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1949.10.1

1954.9.27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49.12.27

1971.7.29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东北分院院长

1950.4.11

1954.9.9

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3.1.23

1954.9.9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1953.6.8

1971.7.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4.12.25

1971.7.2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4.12.25

1971.7.2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65.1.5

1971.7.29

上一篇 李兆麟

下一篇 阎宝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