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 编辑

本溪市地标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平顶山位于本溪市区南,原名“青云山”“平定山”,是一座美丽的“城中之山”,是本溪市的卫士,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尚有战争遗迹,早在公元1000年前,平顶山就有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平顶山

别名:青云山

地理位置:本溪市平山区环山路87号

海拔:789 m

占地面积:17 km²

总体介绍

编辑

平顶山平顶山

本溪平顶山,原名“青云山”“平定山”,海拔高度657米,(一说661.2米)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是一座美丽的“城中之山”,仿佛一颗镶嵌在燕东盛境上的璀璨明珠,傲然屹立于山城,见证着山城的巨变。向山城人民述说着历史、展示着未来。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早在3000年前,平顶山就有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海拔位置

编辑

平顶山公园

平顶山位于本溪市区南,海拔657米。山势巍峨,顶部平坦,面积有二百五公亩,故名“平顶山”。山顶四周有绝壁围绕,似刀削斧劈,峥嵘峻秀。置身北端崖上,偌大山城,一览无余。山南有公路直通山顶。山顶有古庙、碑林、电视转播台、碉堡群,山西北角为本溪动物园,北坡有索道达山顶,本溪市将逐步把山顶建成为高山植物园。平顶山是本溪市的卫士,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前尚有战争遗迹。本溪最大的区平山区得名称于此。

登山俯瞰,美丽的本溪市区尽收眼底。西望太子河,蜿蜒如带,从本溪东流入,过市中,而逝于西山脚下。四座路桥和四座公路桥横跨太子河,衔接两岸,真好像中国墨竹画一样,一节一节地钩到银色的竹竿上。平顶山西北面是本钢高炉群,火光映天,烟雾迷漫。河西岸是闻名远东的彩屯煤矿竖井。河东岸是横穿全市的沈丹铁路和本钢,条条铁轨如同巨蟒向南北伸延。太子河两岸厂房林立,街树掩映着黄、白、红、橙各种颜色的建筑群,把市区点缀得五彩缤纷。近处是市区的绿色宝珠--"望溪公园",一片苍松翠柳拥簇着玉碑红亭。如果遇上晴朗天气,极目远眺,百里外的辽阳白塔可绰约映入眼中,山下本溪城高楼鳞次栉比。回望四周,峰峦起伏,众山皆小,敛回目光,漫山陡壁,扶松踏草、寻访古迹,一幕幕烽烟战火,油然浮现于际。

历史背景

编辑
平顶山,原名“青云山”、“平定山”。平顶山以辽东军事要塞而著称,很历史典籍均记述此山,为太子河畔最大的古代“山上城”,为“兵家必争之地”。近代战争遗迹保存最完好的旅游景区当属平顶山。雄伟险峻的历史名山与历史名城—平顶山,更好地展现出了其自身独特的军事价值。传说唐朝红袍督盖苏文之妹驻山修筑营盘,开凿“七口井”,只保留四口,当前当前仍出水的唐朝古井就是平顶山兵家必争之地的最早记录,验证了平顶山“兵山”之说。据《东三省古迹遗闻》记载,清初,侠士神弹五,耻为清官,隐居在平顶山的"玉皇阁"。迄今尚存一间庙两口缸,他饮用的一眼井水仍清泉汪汪。晚清拔贡、辽阳秀才白永贞曾为他留下一块石刻,上凿:

平顶山古代史

"英风万古"、"玄极无上"、"警世无方"十二个字。山顶的元代古城墙遗址向我们述说着从前的金戈铁马,见证着历史的兴衰和演变;收集有诰封碑、墓碑、寺庙碑四十余块的碑林,向我们展示着辽东上千年文化底蕴和近百年城市的文化积淀;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4年)10月,爆发了日俄战争,著名的“平顶山战斗”是辽东“沙河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溪境内的平顶山和连山关都成为主攻目标,战斗异常惨烈。解放战争时期残留的军事碉堡、坑道、掩体等,更是成为平顶山战役及解放本溪战争的直接历史见证。

历史寻踪

编辑
三千年前青云山周边的自然

平顶山近代史

本溪平顶山(古称青云山、紫云山)可以说是燕东胜境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仅凭“燕东”两字,就可以知道本溪当时处在战国时期燕国的东部。宏观指整个东北地区,狭意指辽宁东部山区。又因衍水(太子河)美丽的山川拥有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如:本溪湖、平顶山、本溪水洞、关门山、铁刹山和老秃顶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等,人们习惯称“燕东胜境”。

读者可以从近两年《本溪日报》·洞天·中看到编辑李伟威和于亚娟等人撰写的《燕东掌故》中,使本溪人进一步了解山城那厚重的历史。我仅以满足民俗爱好者,来自清王朝发祥地“赫图阿拉”故里的人,借这有利的条件,把我三十多年收集整理“燕东胜境”有关历史知识,奉献给家乡父老,以尽山城儿女的义务和职责。敬请有关人士批评指正。

平顶山是山城的标志和城徽,海拔657.8米,方圆17平方公里。(据《盛京通志》记载:青云山即平顶山,此山之脉连接大峪)素以“中国地质博物馆”而名扬四海。平顶山拥有三千都年厚重的历史,本溪人你知道吗?开发利用平顶山是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山城人民热切期望平顶山有朝一日“入城来”,就象香港的太平山一样,为山城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在这里接《平顶山“四方台”的传说》,进一步阐述平顶山的悠久历史。

据史载: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周武王以:“肃慎,吾北土也”为由,对称臣纳贡的肃慎人以重赏,把关东地区的白山墨水广大流域分封满族先人肃慎族管理。所以说在三千多年前肃慎族就是关东地区的土著民族,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当前满族总人口近一千万人。这就是“本溪历史的源头”。我以赫图阿拉“老满州人”的历史传阐,交待一下三千多年前青云山周边自然状况:因肃慎人狩猎和放山常到青云山和老母岭(俗称大峪顶),因青云山长时间笼罩在云雾中,根据此山自然状况,取名“青云山”。(有青山白云之意)尊奉为本溪地区的“山神”。关东地区尊奉长白山(满语果勒敏珊延阿林山)为最大山神,是满族的“图腾”和发祥地。《封神榜》中名列第一仙的“洪钧祖师”,世居本溪水洞名为“玉京山紫霄宫”。洪钧祖师和佛祖并列,玉皇大帝和九天玄女是洪钧祖师的一对儿女。由于久居神仙洞府多有不便,三人常光顾周围名山大川。最终选“四方台”为“聚仙台”,选青云山为“讲经说法”的道场。每月逢十为“讼经日”。长眉李大仙被尊铁刹山道教之祖,常和洪钧老祖在平顶山和四方台聚会。

青云山有此名气和作为,为滴水洞也带来了生机,青云山为仙道名山,滴水寺为本溪地区佛家之祖寺,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亲封,香火一直鼎盛,拥有近1400年的佛教历史。青云山周边地区在3000多年前处在原始森林状态,是动植物的王国。除衍水(太子河)水丰河深外,有行舟打渔之利。周边少数村落过着自给自足的太平生活,只有极少数人上山砍樵、狩猎、放山、采集山果野菜等。由于深山老林虎豹豺狼出没,陆路基本不便,衍水成了通往燕东胜境主要通道,下可达渤海,上可到源头。走河各可通桓仁、通化到达长白山朝圣。青云山周边各部落人互不干扰,都有自己部落活动范围,可以往来做客、互通交流、和睦相处、共同开发。比起庙后山五十万年的古人类,这时期的人真有些像:晋代伟大诗人,赏石祖师陶渊明笔下的《花园记》中的“人间仙境”……

太子丹避难青云山、唐代李虎修行建庙宇

在2200多年前,燕太子丹因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斩杀刺客荆轲后,派秦国大军攻破燕国都城(北京一带),太子丹逃往辽东郡襄平城(辽阳)暂存身得以修生养息。在2000多年前这场“历史巨变”中,太子丹终又被秦军追杀逃往青云山一带(平顶山),那时本溪地区肃慎人部落还很落后,辽东地区还处在原始森林状态,山高路险,无路可通,只有一条衍水(太子河)黄金水道可达上游地区,由地理位置与地貌的原因太子丹选择了青云山。随身带数十骑亲兵护卫,从太子河张家河口沿清水溪走到四方台,转由南天门村从青云山后面上号称“洪钧祖师”的名山道场。燕太子丹在青云山藏身数月,命兵士砍伐山顶树木搭起“马架窝棚”暂住,在肃慎人狩猎和放山的地窝棚附近“水坑”中掘井,数月后井深丈余,口径两米。水质纯正而甜美,太子丹称“青云山神水”命名“龙泉井”。在青云山避难数月,太子丹常到山顶东崖峭壁看日出,其实在观景消愁罢了,此处风景很美,命名“迎日崖”。这是山城本溪最早迎来曙光的最佳地方。每日傍晚迎着夕阳看日落,站在西侧悬崖峭壁上远望燕国都城方向,勾起思乡之情,兵士管这一处山崖峭壁叫“望乡台”。谁知好景不长,秦军沿衍水行舟到上游铁刹山也没看着太子丹兵马的踪影,秦始皇得辽东将军的快报,“下死令追杀太子丹”。秦军忙派出探马得知太子丹下落,随派重兵围攻青云山。太子丹亲兵拼死保护太子丹,杀出一条血路,从后山四方台到滴水洞,得此处修行的僧人指点,走后塔城村,从思山岭沿财神庙三道河谷奔汤沟逃窜。但“天命难违”,最终太子丹逃亡水洞玉京山紫霄宫后,仅藏身半月有余被秦军斩杀在太子河畔。这是太子河第一个传说故事,另一个是努尔哈赤的太子死在马城子太子河畔是第二个传说故事,两位储君都在此河捐躯。

历史发展到唐朝(618年—907年)唐太宗李世民征东,派名将薛礼做元帅,带数十万大军从关里杀出,走锦州经辽阳,到达本溪青云山脚下安营扎寨,派薛礼妻子樊梨花驻扎威宁营,唐太宗李世民封她为“威宁候”,把附近方圆百里做为“威宁候”的封地。李世民和薛礼(也叫薛仁贵)一路兵马登上青云山。在此山上临时扎营,权当青云山为观敌瞭望台。由于此次上山好几百人,山顶树木被砍伐光,做军营和烧饭用了。以后青云山顶再也没有森林了。这也难怪唐太宗没有环保观念,只顾打仗的需要,给子孙留下后患。

民间有一种传说,有一将校李虎意外摔伤不能随军打仗,薛礼命留下两个兵丁照顾李虎。大队人马下山走千金岭过下马塘,通远堡往凤凰城进发了。话说将校李虎膀大腰圆,丈二身材,武艺高超,待一年后养好伤,三人都不愿去打仗,也不好回秦川故里(长安渭河平原)全当战死。遂在城皇庙原址建起庙宇,又在古井旁栽下柳树,在山上开垦几亩地种菜,过起出家人的生活了。民间传说“三个长安人”在青云山周围口碑很好,李虎除暴安良、教人习武、百岁而终。乡民们把他们安葬南面山崖旁松林内。至于东北大侠李五和城皇庙的传说那是明末清初的事了,和唐代李虎的传说相差千年呢……

元、明时期重兵把守,清初点将会旗开得胜

青云山(平顶山)到了元朝(1206年—1368年)蒙古“勃儿只斤氏”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在元大都(北京)定国号为元。辽阳总兵派一哨兵马镇守青云山,修城堡、扩展古井。青云山再一次遭到林木砍伐,再加以后的明清及日俄战争,伪满州国和国民党匪军的砍伐。据考证:山顶城皇庙峭壁旁还有几棵古松,足有三百年的树龄,是残存的历史见证。

青云山自古有登山的三条道,经多方考证,从新立屯到四方台,走平顶山东南侧城皇庙这条道为主道(俗称古道)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是古代肃慎人登山必经之路,能走车马。另一条道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走水陆在“河沿码头”下船,走柴山(望溪公园)脚下柳树王古井旁(实验中学院内老柳树)一条直通正面平顶山“羊肠小道”,只能登攀,走不了车马,是面对市区和太子河最便捷的登山之路。第三条小道,走的人最少,一般是放羊赶山之人才走,从平顶山西侧转山沟登山,登西侧悬崖峭壁缝隙才可到达山顶。

百年风云瞬间即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公元1368年—1644年)辽东府(辽阳)派明军攻击据险而守的元朝残兵败将,经过几天激伐,双方死伤过半,明军终于夺回青云山。至此“青云山”之名退出历史舞台,守山明军改青云山为“平定山”。此山得名于此。

女真人努尔哈赤仅凭祖、父辈“遗甲十三付”起兵征讨马背打天下,统一了东北女真族各部。曾率八旗军在平定山地区与明军龙虎将军马云、叶旺展开激战,努尔哈赤站在平定山点将台(二丈四尺高)鼓动兵士杀敌。据《奉天通志》记载:平定山“其顶有点将台”。可见这一历史是真实的。到了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国”。(1636年皇太极改后金国为清,改女真族为满州族)辽宁新宾县老城有后金国的历史遗迹。平顶山周边地区曾是“元、明和明清”时期的古战场。连小小的柴山(望溪山)都是双方战斗的前沿指挥所。

努尔哈赤祖居赫图阿拉,乡民管努尔哈赤叫“小罕子”,他年青时带猎犬常到本溪地区汤山、老母岭和平定山狩猎放山,对这一带地形民风了如指掌。1618年7月努尔哈赤率大军在平顶山点将台指挥攻打清河城战役。(清河城原名清河堡,是明朝本溪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是本溪古老的城市)。

历史沿革与现代开发

平顶山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奉天通志》记载:平顶山:“其顶有点将台”。在辽东地区也确有《平顶山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大意是:“在远古时代,有一个武艺高强的李五,住在太子河湾,(姚家村附近)渤海龙王派独角龙当太子河伯,作恶多端,李五得以神碗将独角龙化作小泥鳅罩进神碗里,待独角龙死后,神碗化作平顶山。从此李五住在平顶山上,并修建房屋、庙宇,又扩建了古井,在古井旁栽种了柳树。最后成仙得道。”

《玉皇阁的故事》大意是:平顶山有一古庙玉皇阁,上面有石刻的横幅“英风万古,玄极无上,警化万方”十二个大字。山南有一村庄叫南天门,两处相连接的山梁上曾有一座偌大的“旋坟”。据《奉天通志》记载:“清初侠士李五晚年循迹于斯,玉皇阁其创建也。山南有李五坟,其埋骨处也。”这个李五主要是明末清初人,武艺高强,是个为民除害的义士,并为明朝和清朝效过,立下赫赫战,是铁刹山高徒。受到康熙皇帝赏赐,调李五进京封候拜将,李五不受,回到平顶山修行。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北大侠”,道教古刹玉皇阁将流芳千古。

平顶山《点将台传说》属实,是正宗赫图阿拉满族历史故事,广为民间流传。说的是后金建国第二年春天,老罕王努尔哈赤来到平顶山驻兵扎营,有二丈四尺高点将台,努尔哈赤在点将台指挥后金兵与明朝龙虎将军马明、叶旺军队在柴山(望溪公园)附近激战,也曾在这里指挥后金军千军万马攻打清河城战役。(随后有《平顶山点将台的故事》奉献给读者。这里就不再赘述)

清史《奉天郡邑志》和《盛京通志》记载:“青云山在凤凰城西北二百九十里,亦名平顶山,其顶平蔽可耕稼,有泉涌出,以石八角翁之中有鱼”。平顶山巍峨险峻,周围绝壁围绕,好似刀削斧劈一般,森林葱郁茂密,易守难攻,是过往沈阳、丹东、辽阳等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关于清初“八大铁帽王”之一的颖亲王陵墓原打算在山顶修道,后因修建有困难再加山高路远等原因,修建在太子河畔(明山火车站附近),后因修建火车站又迁(原二十四中学山岗之上),最后陵碑移到平顶山碑林,才算落叶归根。因本溪是颖亲王的封地,平顶山是满族神山(萨满教中的山神、树神、河神等)。据史料记载:1904年,在日俄战争中,“平顶山战役”日俄双方投重兵相争,打的异常惨烈,最终以俄国战败而告终。东北成了日本势力范围。日军司令部为日军中将闲院宫载仁亲王,在柴山顶(望溪公园)树碑一座,以炫耀其战功。解放初期被炸掉。在其址基础上建立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1948年9月30日晚,解放军对凭借天险负隅顽抗的平顶山国民党守敌发起烈攻势,消灭顽抗守军,宣告本溪全境解放。望溪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有一个汉白玉浮雕记录了解放平顶山的历史画面。当前平顶山尚存不少战争遗迹。其中最典型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部队残留下来的“碉堡群”。历尽沧桑的平顶山,如今已开发成本溪平顶山森林公园和消夏避暑胜地。那古庙、古井、古墓和历史碑林向人们述说着平顶山悠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