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台子墓 编辑

辽宁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袁台子墓,又名“袁台子东晋壁画墓”,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街道袁台子村,发现于1982年10月,为东晋时期的墓葬。袁台子墓,墓室主体呈长方形,全部以绿砂岩石板、石条构成,由墓道、墓门、耳室、壁龛组成。墓内发现人牙、肋骨根,不见头骨和肢骨,葬式及死者性别已无从辨别。墓室内的石壁绘制大壁画,主要内容有门吏、主人像和出猎、宅第、庖厨、奉食、宴饮、牛耕、四神、日月星云图像。出土文物有陶器、瓷器、石器、器、银器、器、漆器和货币等。袁台子墓为研究东晋的社会生活、文物制度、服饰和绘画艺术都提供了较为真实可靠的资料。2006年5月25日,袁台子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袁台子墓

地理位置: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柳城街道袁台子村

所处时代:东晋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242-2-22 

公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1982年10月,辽宁省朝阳地区朝阳县十二台营子公社袁台子大队社员魏洪喜在宅院内挖菜窖时,发现一座古墓,便向文物管理部门报告,辽宁省博物馆会同朝阳地区博物馆、朝阳县文化馆前往现场调查,确认是一座东晋石椁璧画墓,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于同年11月初至11月底进行了发掘。

遗址特点

编辑
袁台子墓,向南偏东10度,墓宝主体呈长方形,全部以绿砂岩石板、石条构筑,由墓道、墓门、耳室、璧龛组成。

墓顶位于地表下1.8米。前有长方形坡状墓道,长约7、宽2米。墓门置于南璧中部,高1.1米、宽1.08米,门口以一方形石板封堵,石板外面以积石作依撑。墓室前宽3、后宽1.8、进深4米。墓内前部左侧有耳室,右侧有龛;东西两壁的中部和后壁也都有龛。耳室长1.6、宽1米。前部右龛高1.06、宽0.78、进深0.4米。东壁龛高1.04、宽0.62、进深0.24米,与其相对的西壁龛高1.1、宽0.5、进深0.2米。后壁龛高1.08、宽0.6、进深0.24米。门内左右各有一立柱,上承石门楣,立柱两侧各有石板立支,构成南壁。东、西、北三壁亦用石板立支而成。四壁石板上端都承有向内延伸的石条,东西两壁的北端与北璧间都有抹角迭的石板。在墓壁口的垫石上面,有东西横贯的三条石梁。南端横梁梨于门楣石之上;中部横梁榘于两壁龛前的上端,梁长2、宽1.14、厚0.37米;后部横梁架于龛北东西两壁上,长2、宽0.66、厚0.39米。后部梁下有一立柱,柱头上有长方形垫石承托横梁。三道横梁上而以石板覆盖成觜顶。墓底铺大小形状不一的石板。墓内发现人牙、肋骨多根,不见头骨和肢骨,葬式及死者性别已无从辨别。

墓室内的石壁表面涂有一层黄草泥,泥外又抹一层白灰面,厚约2厘米,在白灰表面,以红、黄、绿、赭、黑等颜色绘制壁画。壁画技法以写实为主,主题明确,在技法上,有时先勾轮廓后设色,有时平涂,色彩浓淡渲染适度。壁画主要内容有门吏、主人像和出猎、宅第、庖厨、奉食、宴饮、牛耕、四神、日月星云等图像。除部分画面因白灰脱落残损或失色外,大部分画面清晰。

文物遗存

编辑

综述

袁台子墓出土有陶器、瓷器、石器、铜器、银器、铁器、漆器和货币等文物数十件。

陶器

陶器十三件。分别出自墓室后部或龛内。种类有瓮、罐、钵。

瓮一件。微残,出自墓宝后部立柱北侧。泥质灰陶,轮制。直口,平唇,圆肩,深腹,平底。肩部以四道凹弦纹组成三条花纹带,带内饰波纹。最下部花纹带下有一周锥刺纹。腹下有两个穿孔。高35.4、口径17.2厘米。

罐十一件。按口沿不同分为四种。平唇罐三件。均泥质灰陶,轮制,火候较高,造型较规整。小直口,平唇,矮领,鼓腹,平底。素面,腹身微有拉坯痕,腹下有刀削痕。三件形制相同,唯大小略异。最大的高13.9、口径9.2厘米。最小的高10.2、口径6.7厘米;斜唇罐四件。均泥质灰陶,轮制,造型规整。直口,内斜唇,圆腹,平底。四件形制相同,大小略异。大的高16.4、口径11厘米,小的高10.5、口径7.4厘米。罐内盛一条鱼骨;圆唇罐两件。泥质灰陶,轮制。直口,圆唇,鼓腹,平底微凹,腹下有刀削痕。两件形制相同,较大的高9.6、口径6.2厘米;敛口罐两件。残。泥质灰陶,一件为轮制,一件为手制。手制罐内璧接茬处手捏痕迹清晰。两罐口部皆不存。一件肩部有两道弦纹,肩以上有九组竖行压印暗纹带,高22.2、腹径24.2厘米;一件高8.3、腹径12.2厘米。

钵一件。出自门内。泥质灰褐陶,轮制,火候较高,已烧变形。口微敛,内斜唇,平底。腹壁内外抹有网状暗纹,底印“田”字款。高8.7、口径18-20.8厘米。“田”字长宽5.5厘米。钵内盛面制食物,已化。

瓷器

瓷器十四件,集中置于漆案上,排列有序。

酱釉钵一件。微残。肉红胎。敞口,圆唇,没腹,腹壁饰弦纹,矮圈足。钵内有一道凸弦纹,三个碴垫痕。满施红色酱釉,莹洁闪光,小开片,不施胎衣,釉下砂眼较多。高6、口径15.5厘米。

酱釉碗五件。敞口,圆唇,深腹,弧形腹壁,平底。外口缘下有一道凹弦纹,腹下有刀削痕。碗内底有一圈凸棱或凹圈。满施浅红酱釉,小开片,不挂胎衣,砂眼较多。五件形制相同,大小微异。最大的,高3.8、口径9.2厘米;小的,高2.9、口径7.6厘米,底有绳切痕。

深茶釉碗两件。灰色胎,瓷化程度较高。敞口,圆唇,深腹,孤形腹壁,小平底。内底中凹下,有三个碴垫痕。满施深茶釉,小开片,釉下多砂眼。两件形制同,大小亦接近。高3.5、口径8.6厘米。

茶釉碗六件。灰胎,瓷化程度较高。均敵口,圆唇,深腹,弧形腹壁,小平底。碗内底有一至二个凸圈,外底有绳切痕。外口沿下有一道凹弦纹,胎璧拉坯痕也十分清晰。满施浈茶釉,无胎衣,均有小开片。外底有三个垫痕。六件形制相同,大小深浅略异。最大的高3.7、口径10厘米;小的高2.9、口径8.5厘米。

铜器

铜器十二件。均青铜范铸,除铜钵出自漆案下外,其余皆出自墓室北部。

釜一件。口平面呈大半四形,深腹,腹壁一面平肖,圆底,镂孔喇叭形、高圈足。口沿下有一道凸棱。沿上有对称立耳,衔接铁环梁已残。釜底有烟炱痕。通高20、11径10.7至14、圈足高5.5厘米。

魁一件。敞口,圆唇,我腹,凸底,矮圈足。口缘一侧接绌首曲柄。口沿下有两道凸弦纹,腹部有四道吕弦纹。通高15、口径22.7、柄长9.5厘米。魁内存六节羊脊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