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北塔 编辑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朝阳北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慕容街北端,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朝阳北塔为方形空十三级密檐式砖筑佛塔,高42.6米,由夯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和刹顶部分组成。朝阳北塔是东北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佛塔,被称为“东北第一塔”;是朝阳市古城的象征、东北佛教的典型代表。1988年1月,朝阳北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朝阳北塔

地理位置: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慕容街北端

所处时代:唐至辽

保护级别: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3-0140-2-08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高度:42.6米

层数:13层

历史沿革

编辑
十六国三燕时期,前燕慕容皝筑龙城,建和龙宫。 其宫殿夯土台基即今朝阳北塔塔基。

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年—499年),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始建木塔于三燕宫殿台基之上,时名思燕佛图。后毁于火灾。

隋仁寿二年(602年),营州官民僧俗得到隋文帝颁赐的一颗佛舍利,因而奉诏在烧毁的思燕佛图基础上,重新建塔,隋文帝赐名“梵幢寺塔”。

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唐明皇隆基下旨令营州刺史安禄山修缮佛塔,在各层塔檐束腰处饰以仿木构建筑彩绘,并更名为“开元寺塔”。

辽初年,开元寺塔维修,后更名为“延昌寺塔”。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延昌寺塔再度维修,并最终定型。

清代,朝阳城又名三座塔,因城中三塔鼎足而立,依其方位,分别称作东塔、南塔与北塔,朝阳北塔以此得名。

建筑格局

编辑

结构

综述

朝阳北塔为十三级密檐式砖筑佛塔,现高42.6米,由夯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刹顶组成。 台座为一层台式,宽大的台座上砌筑须弥座,须弥座为中间束腰形台座,上为塔身,塔身砖雕图案,塔身以上共有十三层密檐,层层迭起,逐层内收,塔刹已坍毁不存,现依据原构建修复了砖莲座、绿釉琉璃仰莲座和琉璃覆钵。

<p>辽代包砌塔身图示

辽代包砌塔身图示

北塔天宫图示

北塔天宫图示

北塔天宫石函

北塔天宫石函

北塔天宫结构模型

北塔天宫结构模型

北塔塔基结构

北塔塔基结构

塔心室封顶石板

塔心室封顶石板

天宫石函雕刻

天宫石函雕刻

天宫石函雕刻图示

天宫石函雕刻图示

塔基下原北魏木塔“思燕佛图”柱础石

塔基下原北魏木塔“思燕佛图”柱础石

塔基下原三燕“和龙宫”柱础石及北魏夯土

塔基下原三燕“和龙宫”柱础石及北魏夯土

朝阳北塔外层辽代塔砖

朝阳北塔外层辽代塔砖

北塔结构模型

北塔结构模型

北塔天宫石函外部发掘现场

北塔天宫石函外部发掘现场

北塔天宫石函内部发掘现场

北塔天宫石函内部发掘现场

北塔塔檐历代修缮痕迹

北塔塔檐历代修缮痕迹

北塔地宫石经幢

北塔地宫石经幢

北塔地宫石经幢

北塔地宫石经幢

北塔地宫石经幢

北塔地宫石经幢

塔体

朝阳北塔台座内部东、南、北三面留出空间,修成券洞式廊道,须弥座又称金刚座,为中间束腰形台座。须弥座雕饰主要布置在假门和束腰上。假门仿双扇朱漆版门,两侧雕守门士或飞天。东、西面假门雕力士,头戴兜鍪或束发,身穿铠甲,腰系带扣,足着长靴,一手托宝珠,另一手持剑或杵,面向假门而立,表情严肃,令人望而生畏。北面假门一反常规,两侧雕飞天各一,头朝下,上身袒露,腰系裙带,头梳发髻,饰璎珞,戴臂剑,手托供物,飞舞于空中。须称座束腰,壶门每面6个,共设24个,门内雕莲花或兽面,化生童子或伎乐人物、缠枝牡丹,版柱刻驮有人物或莲花的异兽。舞伎16人,乐工16人,演奏着各种乐器,精心布置于假门及卷门两侧,每半面三个壶门雕饰又可单独构成一组,伎乐人物和异兽动姿皆朝向中间之假门或券门,布局严谨,排列井然。塔身砖雕图像,皆中央一尊坐佛,旁为胁侍菩萨,外置灵塔,佛头与灵塔上方华盖两侧各有一飞天,四面合起来,为密宗金刚界四方如来(中央大日如来居塔心室佛殿内),八胁侍菩萨、八大灵塔、二十四飞天,此即密宗特有的曼荼罗坛。八大灵塔塔名概括记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塔檐外轮廓略呈弧线形。每层檐角梁下和中间均垂挂金铎,每层8个,共100个。

天宫

朝阳北塔天宫发现于1988年,位于第十二层塔檐内,为方形,用6块石板筑成,南面有甬道、门道,用砖封堵。门外立有物帐碑。天宫曾遭火灾,所藏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天宫内发现佛祖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两粒及盛装佛舍利的玛瑙罐、金塔、木胎银棺及七宝塔。还有波斯玻璃瓶、金银经塔,鎏金银塔、银菩提树、石香炉等以及砖石题记和各种材料制成的供器、饰物和佛教法器等。

中宫

中宫,也称塔心室。供奉的是佛教密宗本尊大日如来(法身佛)及左胁侍文殊菩萨和右胁侍普贤菩萨,中宫墙壁彩绘为佛教故事。

地宫

地宫发现于1986年,位于塔心室(中宫)之下的塔基内,以青砖筑城,高4.48米、长2.05米、宽1.76米,平顶房室。宫内矗立一座雕刻精美石经幢。因早年被盗,地宫里珍藏的佛教文物已被洗劫一空,只残留少器物碎片、钱及盛放舍利的石函、题记砖等,另外,地宫南壁上通中宫的通气孔内也发现些残瓷器、滑石器等。

特点

朝阳北塔形成了以三燕宫殿夯土台基为地基,“思燕佛图”的台基为台基,隋唐砖塔为内核,辽塔为外表的建筑形式,拥有独特的“塔上塔”“塔包塔”的构筑形式。

<p>朝阳北塔旧照

朝阳北塔旧照

朝阳北塔旧照

朝阳北塔旧照

朝阳北塔旧照

朝阳北塔旧照

朝阳北塔旧照

朝阳北塔旧照

朝阳北塔文保碑

朝阳北塔文保碑

朝阳北塔文保碑碑文

朝阳北塔文保碑碑文

文物遗存

编辑

七宝装藏

朝阳北塔在修缮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而这些文物是国家级文物,更有甚者是世界级文物。七宝舍利塔即是世界级文物之一,此七宝舍利塔为方形单檐式,由台座、莲座、塔身、塔檐、刹顶构成,塔上面是由银丝串起的金银饰品,珊瑚、珍珠、玛瑙、玉石、晶等宝物,外观晶莹剔透。

<p>鎏金银塔

鎏金银塔

七宝舍利塔

七宝舍利塔

金银经塔

金银经塔

金舍利塔

金舍利塔

辽代银经卷

辽代银经卷

木胎舍利银棺

木胎舍利银棺

金盖玛瑙舍利罐

金盖玛瑙舍利罐

地宫出土哪吒太子故事石函

地宫出土哪吒太子故事石函

狮钮盖莲瓣纹双系白瓷瓶

狮钮盖莲瓣纹双系白瓷瓶

舍利罐、舍利金塔

舍利罐、舍利金塔

辽代再葬舍利题记砖

辽代再葬舍利题记砖

朝阳北塔出土文物

朝阳北塔出土文物

修缮前塔基下三燕宫殿柱础石

修缮前塔基下三燕宫殿柱础石

塔基下原三燕宫殿柱础石

塔基下原三燕宫殿柱础石

北魏万岁富贵瓦当

北魏万岁富贵瓦当

金银经塔

金银经塔

塔檐唐代朱书彩绘

塔檐唐代朱书彩绘

唐代天宝朱书及彩绘

唐代天宝朱书及彩绘

辽代银碟

辽代银碟

辽代金器

辽代金器

天宫文物

天宫文物

天宫文物

天宫文物

玛瑙盏

玛瑙盏

水晶盖瓶

水晶盖瓶

辽代石雕长柄狮子香炉

辽代石雕长柄狮子香炉

地宫出土辽代白瓷狻猊炉

地宫出土辽代白瓷狻猊炉

地宫通气孔出土金代滑石方瓶

地宫通气孔出土金代滑石方瓶

辽代木塔

辽代木塔

修缮前北塔塔基下三燕宫殿(和龙宫)柱础石

修缮前北塔塔基下三燕宫殿(和龙宫)柱础石

天宫出土水晶动物

天宫出土水晶动物

天宫出土文物

天宫出土文物

天宫出土银菩提树

天宫出土银菩提树

天宫出土银菩提树

天宫出土银菩提树

天宫出土七宝舍利塔

天宫出土七宝舍利塔

在七宝舍利塔中安放着木胎银棺,银棺里有一座方形单檐金舍利塔,塔内有一个非常精美的金盖玛瑙罐。两颗佛舍利和五粒鎏金珍珠就珍藏在这罐里。而这种包装相套的珍藏方式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安放真身舍利方式(函一鎏金函一檀木函一水晶椁子一玉棺)大致相同。

北塔舍利

七宝塔装藏佛舍利于北塔天宫,朝阳北塔是佛祖舍利的瘗葬塔,是佛舍利塔的最高等级。辽代再葬佛舍利时重建了北塔天宫,并重新包砌了北塔塔身,雕刻四方佛、八胁侍菩萨、二十四飞天、八大灵塔等外部装饰。因北塔天宫的保护,佛舍利得以留存到现代。

朝阳北塔释迦牟尼佛血舍利

历史文化

编辑

五大身世

朝阳北塔始建于三燕时期,历经北魏、隋、唐、辽代的修缮或重建,被誉为“五世佛塔”。

一世:朝阳北塔的第一身世是三燕和龙宫大殿。考古发掘表明,北塔地基是三燕时期和龙宫宫殿的台基。朝阳古称龙城,是三燕(十六国时期的前燕、后燕和北燕)时期的都城。据北塔下面的8米多高的夯土台基和东晋风格的龙凤形柱础石等遗迹考证,它就是前燕慕容皝始建并沿用至北燕的和龙宫大殿基址。

二世:朝阳北塔的第二身世是北魏“思燕佛图”木塔。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85年—490年)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在三燕龙城和龙宫殿旧址上建造木塔——“思燕佛图”。据《魏书·皇后列传》,文明皇后冯氏乃北燕王冯弘子朗之女,临朝听政之时,于孝文帝太和年间(480年)为了祭奠先祖弘扬佛法“立思燕佛图于龙城,刊石立碑”。这也是北魏王朝在东北地区建造的一座皇家佛寺,后毁于火灾。朝阳北塔塔基中现存北魏时期夯土和木塔柱洞等结构,即是“思燕佛图”的遗迹。

<p>北魏“思燕佛图”塔基夯土

北魏“思燕佛图”塔基夯土

北魏“思燕佛图”塔基复原图

北魏“思燕佛图”塔基复原图

朝阳北塔出土的北魏时期佛头

朝阳北塔出土的北魏时期佛头

“思燕佛图”建筑构件—“万岁富贵”瓦当

“思燕佛图”建筑构件—“万岁富贵”瓦当

朝阳北塔下三燕夯土台基

朝阳北塔下三燕夯土台基

朝阳北塔考古发掘

朝阳北塔考古发掘

朝阳北塔早期历史遗迹

朝阳北塔早期历史遗迹

朝阳北塔早期历史遗迹

朝阳北塔早期历史遗迹

朝阳北塔周边三燕龙城遗址

朝阳北塔周边三燕龙城遗址

北塔前身北魏“思燕佛图”模型

北塔前身北魏“思燕佛图”模型

朝阳北塔出土“和龙宫”柱础石

朝阳北塔出土“和龙宫”柱础石

朝阳北塔周边“和龙宫”遗迹

朝阳北塔周边“和龙宫”遗迹

朝阳北塔周边“和龙宫”遗迹

朝阳北塔周边“和龙宫”遗迹

朝阳北塔周边“和龙宫”遗迹

朝阳北塔周边“和龙宫”遗迹

朝阳北塔周边“和龙宫”遗迹

朝阳北塔周边“和龙宫”遗迹

三世:朝阳北塔的第三身世是隋代梵幢寺塔。 隋仁寿二年(602年),营州官民僧俗得到隋文帝颁赐的一颗佛舍利,因而奉诏在烧毁的思燕佛图基础上,重新建塔安葬。有北塔地宫中辽代再葬时的题记碑文为证:“霸州邑众诸官,同共齐心结缘,弟三度重修。所有宝安法师奉随文帝敕葬舍利,未获,请后知委。”即为佛塔的第三身世。

四世:朝阳北塔的第四身世是唐代开元寺塔。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营州刺史安禄山重修此塔,并更名为开元寺塔。这可从塔基由里到外的第二层唐砖得到证实。

<p>朝阳北塔周边出土隋唐残碑

朝阳北塔周边出土隋唐残碑

朝阳北塔唐代“天宝”朱书

朝阳北塔唐代“天宝”朱书

朝阳北塔出土武士石雕

朝阳北塔出土武士石雕

朝阳北塔唐代彩绘

朝阳北塔唐代彩绘

朝阳北塔彩绘

朝阳北塔彩绘

朝阳北塔彩绘

朝阳北塔彩绘

朝阳北塔彩绘

朝阳北塔彩绘

朝阳北塔彩绘

朝阳北塔彩绘

朝阳北塔彩绘

朝阳北塔彩绘

朝阳北塔彩绘

朝阳北塔彩绘

朝阳北塔彩绘

朝阳北塔彩绘

五世:朝阳北塔的第五身世是辽代延昌寺塔。辽太祖神册元年(916年),首任霸州彰武军节度使韩知古,奉太祖耶律阿保机之诏命,修葺柳城建置霸州,并同时整修此塔,改名为延昌寺塔。辽重熙十三年大修竣工,并最终定型,外观呈现辽塔风格。

研究价值

编辑

宗教价值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内涵,甚至是历史进程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辽代,佛教成为辽国的国教,辽宁地区的各式佛教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一幢幢拔地而起,尤以朝阳地区属最多,教徒属最众,因此朝阳素有“东北佛教祖庭”的美誉,朝阳市仍有许多古老的佛教塔寺传承延续,如龙翔佛寺、北塔、南塔、佑顺寺、天台寺等,其中北塔最负盛名,它的宗教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佛教中,人们将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称为舍利,将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称为舍利子。无论是舍利还是舍利子,对佛教徒来说都是难得的宝物,因为依据佛典,舍利子是通过“六波罗蜜”(菩萨的修行)和“戒定慧”等德所熏修的,是对僧人生前功德与智慧的象征,是对修佛人的鼓励以及肯定。朝阳北塔内同时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证明朝阳北塔在宗教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朝阳北塔中的五重宝函、七宝塔、木胎银棺也较为罕见,朝阳市还曾以北塔为主体展开过多次佛教活动,朝阳北塔既是佛教文化的见证者,又是传播者

艺术价值

朝阳北塔的建造过程是在北魏的“思燕佛图”、隋代的“梵幢寺塔”、唐代的“开元寺塔”、辽代的“延昌寺塔”的基础上融合了多个朝代工匠非凡的建造智慧以及朝代特色,才形成了如今的“塔上塔”“塔包塔”的建构形式,是“五世同体”佛宝塔。北塔的整体为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筑佛塔,由夯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刹顶组成,塔身向上越缩越紧,形成了极富弹性的曲线,简约大方不失美感。在建造技术的角度上可以提供很多值得借鉴的手法。

朝阳北塔的浮雕也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塔身四面各雕有一尊坐佛,雍容华贵,莲花座下雕有象、马、孔雀、大鹏鸟,旁边雕刻二菩萨与砖雕小塔。佛顶有华盖,两侧有飞天,再两侧是双双相对、翩然起舞的天女,脚踏祥云,婀娜多姿,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中增添了一份生动活泼的意趣。塔的主题结构砖雕密宗四方佛、八胁侍菩萨、二十四飞天、八大灵塔及塔名等图案,栩栩如生,引人人胜,其精美程度令人赞叹。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浮雕艺术在世界各地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采,北塔浮雕在内容上展现了东北佛教的审美风格,在形式上凸显了古代人民的建造智慧。

文物保护

编辑
1988年1月13日,朝阳北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朝阳北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慕容街北端。

朝阳北塔

交通线路

1、乘火车到辽宁朝阳站,乘12路公交车到达。

2、乘火车到朝阳南站,乘14路公交车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