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起岩 编辑

元代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张起岩(1285年-1353年),字梦臣,号华峰,晚年自号华峰真逸,祖籍山东章丘(今属山东),后迁济南禹城(今山东德州禹城),高祖时由禹城迁居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世居华不注里(今山东济南黄台附近),元代延祐复科首位状元,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一代名臣。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左榜进士第一,授登州同知,累迁监察御使。元文宗至顺年间(1330年-1332年),拜礼部尚书,转中书参议,迁翰林侍讲。后至元三年(1337年),出为南台御使,入中台,转燕南廉访使。又入为翰林承旨,拜御使中丞,诏修辽、金、元三史,任总裁官,积阶至荣禄大夫。史成,上书乞骸骨致仕归。元惠宗至正十三年(1353年),张起岩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赐谥号“文穆”。张起岩博学文,熟悉金源典故,史馆立言未当,其均能据理窜定。又善篆、隶,其书见于篆法处皆有胜韵。其文则深厚醇雅,理致自足。所著有《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各若干卷。《元诗选·三集》录其诗十五首。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张起岩

字:梦臣

谥号:文穆

所处时代:元朝

民族族群:汉人

生地:济南

出生日期:1285年3月4日

逝世日期:1353年

逝世地:济南

主要成就:元朝首届科举状元(左榜)

主要作品:《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

人物生平

编辑

出生传奇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张起岩生于济南。关于张起岩出生传说有二:一为其母丘氏有娠,“见长蛇数丈入塌下。”长蛇消失后诞下张起岩,此说法颇具传奇色彩。 此外,据《元史》记载: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三月乙亥,太史向皇帝奏请文昌星明,表示文运将兴。当时正值世祖行幸上京,第二日丙子之时,皇孙(文宗)降生于儒州,同夜,张起岩亦生。 这样的巧合,使当时论者认为此绝非偶然。

张起岩天质颖秀,幼从父学,授《孝经》《论语》诸书,八岁便能熟练背诵。十岁诵诗,过目成诵,日成百首。良好的教育对张起岩成为延祐复科的首位状元,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入仕途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前后,弱冠之年的张起岩,萌祖荫以察举身份出任福山(今属山东)县学教。当时正值县官处理蝗灾事宜,转而交付张起岩处理县事。 张起岩任职期间明断是非,十分公允,处理灾害事务果断得当,灾民得到安置,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当地百姓竞相流传:“如果要是张起岩成为县官,我们还有什么可担的呢。”

复科登第

元仁宗皇庆二年 (1313年)末,朝廷决定恢复科举制度。 于延祐元年(1314年)、二年(1315年),相继在大都举行会试和殿试(廷试),张起岩于延祐二年(1315年)应试,为延祐乙卯左榜第一名。张起岩当时是左榜状元,所谓左榜即汉人南人榜,同时还有被录取的右榜状元护都沓儿,所谓右榜即蒙古人、色目人榜。张起岩因此被后人誉为“元朝开科为状元,自张起岩始”(叶子奇《草木子》卷三) 。张起岩被朝廷赐进士及第,授从六品散阶承务郎、正七品职官同知登州(今属山东)事,负责相关府事。同年,张起岩又被授集贤修纂,专任国子监博士。不久升为国子监丞,官进翰林院待御,同时进入国史院,兼任编纂官职。

刚正不阿

元泰定帝泰定二年(1325年)前后,张起岩担任监察御史,中书参赞杨廷玉因贪获罪,台臣奉旨于朝堂之上逮捕之。丞相倒剌沙因其同僚被捕,十分不满,便侮辱台臣罔上,欲将台臣重判处极刑。 张起岩以台臣为新拜官职,据理争。 他认为台臣按例律劾百官,议论当朝政事,是其职责使然。他认为现在台臣因为奉公执法获戾,有风纪解体之态势。这种做法会让正直结舌,忠良心寒,实在不是盛世应该发生的事情。且世皇建台阁监督群臣,广开言路,维持良好秩序。而今皇帝即位诏旨,实属动法祖宗。现台臣连坐遭谴,公论杜塞,这样怎能称之为顺应祖宗法?此后,张起岩多次上书为台臣据理力争,均未得到回复,于是廷争愈发频繁,泰定帝终为所动,对相关事宜进行缓释。

宦海沉浮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张起岩出任礼部尚书;同年,转参议中书省。 至顺三年(1332年)由参议中书省转为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从政治上看,张起岩被赶出了中书省,仕途上遭遇了挫折;但从爵秩上,他不降反升,翰林侍讲学士为从二品,参议中书省事为正四品。

至顺三年(1332年),文宗病逝。同年十二月,继位的元宁宗驾崩,政局不稳。 适逢燕南地区起大案,有民上言,举报部使有谋不轨者。后经仔细调查后,发现该民所言为虚,法司言及:“依唐律,告叛者,皆不反坐。”提议从缓处理当事者。张起岩却提出,当今储君未立,人情危疑,如果不诛杀此人用来威慑奸谋,恐怕有妨大计。 遂催促有司备文定案。这件事以后,诸官对张起岩肃然起敬,重要事宜均寻求张起岩定夺。

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张起岩为翰林侍讲学士,与王结、欧阳玄奉诏同修泰定帝、天历两朝实录。

至元三年(1337年),张起岩出任江南行台侍御史。

至元五年(1339年),张起岩被调回京师,任御史台侍御史。

至元六年(1340年),出任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使。

至正元年(1341年),张起岩出任江南行台御史中丞。

至正二年(1342年),出任御史台御史中丞。

出任裁官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元顺帝下达了修辽、金、宋三史诏书、任命修史的都总裁、总裁官、提调官等人选。诏书明确指出:“遴选位望老成,长于史才,为众所推服的人交做总裁官”。张起岩以御史中丞身份充任总裁官之一。

至正四年(1343年)到至正八年(1348年),张起岩复为翰林学士承旨,积阶至荣禄大夫。主要工作还是编纂三史。

晚年生活

至正九年(1349年),张起岩在六十五岁高龄编史成,遂上书辞官还乡。

至正十三年(1353年),张起岩病逝于家乡,享年六十九岁,被追授“文穆”谥号。

主要影响

编辑

改革国子监

元代国子监贡士法是采取的齐履谦制定积分法及赵孟頫、元明善改进的积分法来考核贡士。积分法规定国子生每季考其学行,以次第升,经过考试,辞理俱优者一分,辞平理优者半分,岁终积至八分者充高等,以四十人为限额。然后,由集贤院和礼部定其艺业,选其及格者六人以充岁贡;三年不通一经及在学不满一岁者,并黜之。 张起岩升任国子监丞后,改积分法为“推择德行”法,据《元史·许有壬传》记载,张起岩采用“推择德行”法废除积分法。推择德行法与积分法考核大致相同,而在防备约束贡士的考核中标准更加严密。许有壬与张起岩因此有争议。后改革国子监“推择德行”法仅试行一年多就废止了。

编纂三史

张起岩为官四十余年,任翰林学士丞旨,知制诰兼修国史, 张起岩熟于金朝典故,对于宋朝儒释道的源委,多有研究。 与杨宗瑞、黄溍、揭奚斯等共同担任三朝(辽、宋、金)实录总裁官后,张起岩以其严谨的态度教授撰者凡书中举例,必有所依。 同僚史官有惺惺露才、恃才为傲者,每立言不妥,他不以口争,均据理所改,其文深厚淳雅,理致自定,统系自正。

真定治

张起岩在调任燕南廉访使期间,在其所辖地真定路治理水患,取得治水的成功。真定地处滹沱河流域,夏秋季节往往泛滥成灾。根据现有元代史料推断,张起岩作为燕南河北道廉访使,领导并组织修好了上一年被洪水冲毁的河堤,疏通了被泥沙淤塞的河道,整治被水淹没的民田。而且是年河水没再泛滥,取得了治水的显著成绩,所以《元史·张起岩传》说:“滹沱河水为真定害,起岩论封河神为侯爵,而移文责之,复修其堤防,瀹其湮郁,水患遂息。”张起岩修理疏通河道和封河神写文章申诉其渎职等虚实的办法治理河道,有效的治理了真定水患。

金陵治吏

张起岩出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期间做了很多工作,可惜随着元朝的灭亡,英声茂绩已烟消云散,所留吉光片羽,已无法复原其当年的全部历史风貌。其在任上所写的诗文《行台公署察院正厅记》中认为检察官员执法就像天上的太微星一样顺应天象,职责就是举发过失,纠正错误;公正正义的评论自会长久。作为监察官员,要入正厅匾额所言“忠实不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无愧于职;又从正反两面,对怎么做是称职,怎么做是渎职,用对比的手法,做了全面而又深刻的论述。元代诗僧释大訢称赞张起岩的治吏工作“纪纲吴楚东南重,事业夔皋伯仲间。”从侧面折射出当年金陵社会各界对于张起岩非常敬重,评价甚高。

历史评价

编辑
元代山东宣慰司奏差王汝弼:“(张起岩)贫而力学,识与学俱进,是殆间生,不当以常人遇也。”

元代理学家唐元在《贽见梦臣张侍御书》中称赞张起岩:“硕学宏才”,名满天下;为政有方,使“十遒向风,百僚屏息”;“谦㧑待士。不以已长退人,天下之人皆知之。”

元代诗僧释大訢在《次韵张梦臣侍御游蒋山五十韵》中称赞:“师表儒林盛,贤劳王事敦。”

元代诗人、官员、学者胡助在《张梦臣真赞》中写到:“光岳气全,金玉辉润。大魁天下,开先文运。”

元代官员、学者、书法家欧阳玄:“名世之士”,“王佐之才”。

《元史》称赞张起岩:论事剀直,无所顾忌。

人际关系

编辑

家族关系

张起岩家世,《元史》有明确记载。 张氏家于五季时代迁至禹城(今属山东德州)以避灾祸。

高祖:张迪,金元时期山东割据势力之一济南公张荣的元帅右监军。

曾祖:张福,济南路军民镇抚兵钤辖。

祖父:张铎,东昌录事判官。

父亲:张范,四川儒学副提督。

母亲:丘氏。

子:张琳,张琛

结交友好

师长

代文学家刘敏中,张养浩皆视张起岩为同乡后学,张起岩称刘敏中为先生、自称为张养浩门生。

好友

延祐复科后,张起岩状元及第。此后一生为官, 与其交往均为朝中重臣,如欧阳玄、黄溍、揭奚斯、吕思诚等儒学之仕。 其中欧阳玄与张起岩既是同年进士,后又同为修三史之总裁官,成为密切交往的同事和挚友更难得的是,两人曾奉敕互为对方已故父亲撰写碑文。

学生

张起岩在江南行台御史中丞时,发现危素有才,并提携去京城,推荐编纂宋辽金三史。

轶事典故

编辑

威貌知礼

张起岩成为状元后,为朝廷所重用。元文宗亲自出郊祀便选张起岩任大礼使。 《元史》所载,张起岩仪态严整,面如紫琼,拥有美髯飘飘,且眉眼清扬可观,望知即可知其为雅君子。张起岩伴帝左右,有礼有节,衣冠严整,陪同百官数位,望张起岩如古书所述之标准,皆感叹之。 皇帝大悦,对其赏赐优厚,转任参议中书省,负责相关事宜。

百里负米

张起岩的父祖都为官清廉,不治产业,而又乐善好施,所以张起岩青少年时代,家境有时也较为贫苦。为了减轻父母的家庭经济负担,张起岩不得不“下帷教授”,靠教授启蒙儿童挣点“束脩”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贴补家用,并亲自为父母负米百里,可与圣贤子路媲美了。

主要作品

编辑
《元史》中记载张起岩著有《华峰漫稿》《华峰类稿》《金陵集》等著作。

现存张起岩诗文,《全元文》、《全元诗》中总计收文五十四篇,诗二十首,还有部分传状碑铭没有被收录。 清代《肥城县志》 中保留张起岩大量作品,有《加封大成至圣宣王碑记》和《瞻岱亭记》两篇。张起岩在肥城境内创作的诗歌《游金牛山三十韵》也被收录其中。

张起岩博学多才,书法作品也称得上为上品,擅长篆、隶。现存有碑额拓片《句容县功刻词记》《迎祥宫碑文》等。

后世纪念

编辑
山东省肥城市的一些地方史料等均记载,张起岩童年时期在肥城所属的牛山资圣院接受教育 。康熙十一年 (1672年)《肥城县志·书院》 明确记载:“牛山书院。在县西八里郁葱山内,即状元张起岩读书处, 题咏碑记存焉。 ”嘉庆二十年(1815年)《肥城县志》记载,张起岩的读书处就在牛山的獐猴崖。而且基础建筑遗址尚存。

人物争议

编辑
山东省肥城市的一些地方史料等均记载张起岩为山东肥城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肥城乡土志》 记载较为严谨,其中《流寓人物志》载张起岩为济南人,同时讲述其生平事迹均出自《元史·张起岩传》。 并在文末注释:“(肥城)邑井桂庄,相传为起岩故里,其后裔徙居白云桥等庄者尚繁。金牛山之獐猴崖有起岩读书处故址,文庙瞻岱亭等处多有起岩撰书碑记,故父老皆传为肥城人。”《肥城乡土志》认为此段记载与《元史》记载不符,所以将其列入流寓人物志。 对于张起岩的出生地虽多方均有记载,但根据正史所载及张起岩留世作品可考,张起岩是元代济南路历城(今济南市历城区)人,祖籍章丘,祖上曾迁居宋代济南府禹城,最后高祖定居历城。 虽说法不一,但可以显示出在山东当地,百姓对张起岩有着广泛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