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编辑

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中国特色高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亦是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被称为“高职双一流”。“双高计划”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并联合实施,“双高计划”正式启动;同年4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同年4月4日,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克强作出批示并指出:着培育发展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品牌专业;2019年12月10日,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正式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高校及建设专业名单,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名单共计197所,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校56所(A档10所、B档20所、C档26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校141所(A档26所、B档59所、C档56所)。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外文名:Double High-level PlanHigh-level Vocational Schools and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la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别名:双高计划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实施目标: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

高校数:197所

启动时间:2019年

建设周期:5年

建设沿革

编辑

项目背景

“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确立,既是顺应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提升中国企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主动适应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升职业教育及其人才培养竞争力,从而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需要 。

中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及科技信息的一体化,国际竞争越来越取决于以各国的科技与教育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总体经济实力的竞争,这需要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人才。而此类人才的培养却不仅仅依赖于建设“一流大学”,突出此类人才在学科领域的拔尖创新性,还有赖于通过“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以适应地方产业在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中对大量重要或关键一线岗位的需求 。

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建设一流高职院校也是中国高职教育在投入不足条件下应对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需要的战略选择。2000年以来,中国高职院校数量急速扩充,已经从2000年的442所(含专科院校)增长到2013年的1321所,增长了近3倍;在校生数量也从2000年的100.8万人增长到了2013年的973.6万人,增长了近10倍。在此过程中,由于经费投入并未同步增长,许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社会吸引力不强。2006年启动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使部分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也带动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 。

然而,面对中国国内和国际形势,中国高职教育仍然面临着双重的竞争力。在中国国内,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下降、传统高等专科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的纷纷升格以及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都使高职教育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尤其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又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际上,许多国家正积极通过提高职业教育经费、加强职业教育管理与实施多方合作、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层次等措施来保证或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社会地位,以确保其职业教育及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若干所高职院校进行重点投入,建设一流高职院校,正是积极应对职业教育竞争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增强自身吸引力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 。

筹备过程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全社会倡导并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都能办出一流教育的思想” 。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的目标任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了“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院校”的建设任务;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职业教育作了重要的指示,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 。

2014年底,教育部公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又把“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明确为“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和骨干专业”,且加上了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内容 。

2015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 。

启动实施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并指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 。

2019年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 。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 。

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

2019年4月4日,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完成2019年扩招100万人的任务,瞄准市场需求和推动中国制造、中国服务迈向中高端,进一步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补上突出短板,推动产教融合,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品牌专业,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让更多有志青年成长为能工巧匠,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力人才资源保障 ;2019年4月16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 ;2019年4月18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 。

2019年12月10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函〔2019〕14号),共197所学校入选,其中高水平学校56所,高水平专业群141个 。

2020年12月21日,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

2022年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将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中有进,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试办职业本科教育。

中期评价

2022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部署“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明确中期绩效评价工作包括对197个建设单位绩效评价和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建设绩效评价两个方面。社会贡献度明显较弱或建设任务不到预期目标的30%的建设单位将退出“双高计划”。

绩效评价

2024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组建专家组,对建设单位项目审计报告和省级评价情况进行复核,参照《“双高计划”建设绩效评价标准》对建设单位进行评分,形成评价结论,根据建设单位的绩效评价得分,评价结论分为“优”“良”“中”“差”四类,结论为“中”“差”的限期整改,结论为“差”的建设单位不得进入第二轮“双高计划”遴选。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建设名单

编辑

名单布局

专业群核专业所属专业大类比例分布

名单布局

方向

内容

省份布局

从省份布局看,首批“双高计划”首批建设的197所单位覆盖了29个省份 。

专业布局

从专业布局看,首批“双高计划”的389个专业群覆盖了18个高职专业大类,布点最多的五个专业大类分别是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农林牧渔大类 。

产业布局

从产业布局看,首批“双高计划”服务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群有113个,面向现代服务业的112个,面向先进制造业的100个,面向现代农业的32个,其他32个 。

专业群核心专业所属专业大类比例分布专业群核心专业所属专业大类比例分布

批次名单

高校名单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首批建设单位

(同一档次内按国务院省级行政区顺序及校名拼音排序)

第一类

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市职业大学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

第二类

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B档)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淄博职业学院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类

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C档)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威海职业学院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石家庄路职业技术学院

潍坊职业学院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烟台职业学院

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职业学院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滨州职业学院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交通职业大学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黎明职业大学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仁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

——

济南职业学院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

第四类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职业学院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南通职业大学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东营职业学院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资料:

专业名单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首批建设专业单位

学校名称

专业群名称

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药品生物技术

天津市职业大学

眼视光技术、包装工程技术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农业技术、园林技术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前教育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市场营销、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B档)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测量技术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药学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黑色冶金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畜牧兽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通信技术、电子产品质量检测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电梯工程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化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金融管理、国际贸易实务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水产养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

淄博职业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

精细化工技术、产品艺术设计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家具设计与制造、制冷与空调技术

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生物技术、水利工程

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C档)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会计、连锁经营管理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会计、市场营销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

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

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工艺美术品设计、产品艺术设计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机器人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老年服务与管理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鞋类设计与工艺、电机与电器技术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航海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船舶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

滨州职业学院

护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船舶工程技术、轮机工程技术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铁道机车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

建筑室内设计、软件技术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数控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

贵州交通职业大学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有色冶金技术、测绘工程技术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速铁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应用气象技术、金属精密成型技术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兽医、机电一体化技术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种子生产与经营、畜牧兽医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园艺技术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安全与管理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技术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无人机应用技术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黑色冶金技术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园艺技术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作物生产技术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市政工程技术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造价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机器人技术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应用技术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艺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光电技术应用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技术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刺绣设计与工艺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

汽车智能技术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老年服务与管理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飞行器制造技术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石油化工技术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老年服务与管理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物流管理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工程技术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动车组检修技术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技术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煤化工技术

黑龙江职业学院

数控技术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农业装备应用技术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化工技术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纺织技术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航海技术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加工技术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航海技术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工艺美术品设计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工程技术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导游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技术

黎明职业大学

分子材料加工技术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加工技术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会计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林业技术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济南职业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畜牧兽医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威海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

潍坊职业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

烟台职业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种子生产与经营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技术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机车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动车组检修技术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特殊教育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飞行器维修技术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化工技术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软件技术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供电技术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物联网应用技术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服装设计与工艺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技术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兽医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风力发电工程技术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化工技术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工程技术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临床医学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石油工程技术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药品生产技术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审计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邮政通信管理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船舶工程技术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机车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南通职业大学

建筑工程技术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控制技术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市场营销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光电制造与应用技术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刑事执行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戏曲表演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电子商务

东营职业学院

石油化工技术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酒店管理

山东职业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新能源汽车技术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餐饮管理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种子生产与经营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技术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中药学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包装策划与设计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控制技术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药学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畜牧兽医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药学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休闲农业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通信技术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煤矿开采技术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化工技术

参考资料:

项目总则

编辑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

基本原则

坚持中国特色

扎根中国大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

坚持产教融合

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

坚持扶优扶强

质量为先、以点带面,兼顾区域和产业布局,支持基础条件优良、改革成效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积累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持续推进

按周期、分阶段推进建设,实行动态管理、过程监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完善持续支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的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 。

坚持省级统筹

发挥地方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大资金和政策保障力度。中央财政以奖补的形式通过相关转移支付给予引导支持。多渠道扩大资源供给,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 。

建设任务

编辑

总体目标

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到2022年,列入计划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形成一批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

到2035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体系更加成熟完善,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

“双高计划”总体目标和改革任务“双高计划”总体目标和改革任务

主要任务

加强党的建设

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

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率先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对接科技发展趋势,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建设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于一体,资源共享、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加强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深度合作,建设兼具科技攻关、智库咨询、英才培养、创新创业能,体现学校特色的产教融合平台,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专业群集聚度和配套供给服务能力,与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兼具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功能的技术技能平台,服务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发展 。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校企共同研制科学规范、国际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培育引进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建立健全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

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把握全球产业发展、国内产业升级的新机遇,主动参与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实质推进协同育人。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吸引企业联合建设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 。

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培养适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以应用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加强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促进民族传统工艺、民间技艺传承创新。面向脱贫攻坚主战场,积极吸引贫困地区学生到“双高计划”学校就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广泛开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领域,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积极主动开展职工继续教育,拓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

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发挥咨询、协商、议事和监督作用。设立校级学术委员会,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设立校级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指导和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审议学校重大问题。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扩大二级院系管理自主权,发展跨专业教学组织 。

提升信息化水平

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消除信息孤岛,保证信息安全,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学校管理方式变革,提升管理效能和水平。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及时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需求,推进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共建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建设智慧课堂和虚拟工厂,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 。

提升国际化水平

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探索援助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渠道和模式。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承接“走出去”中资企业海外员工教育培训,建设一批鲁班工坊,推动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 。

建设管理

编辑

建设资金

“双高计划”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主要用于: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学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国际化水平等。中央财政资金管理执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科教〔2016〕31号) 。

经费支持

在经费支持方面,“双高计划”采取中央引导、地方为主,着力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地方在完善高职生均拨款制度、逐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的基础上,对“双高计划”学校给予重点支持,中央财政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对“双高计划”给予奖补支持,发挥引导作用。“双高计划”中央财政每年引导资金20余亿元。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以共建、共培等方式积极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学校以服务求发展,积极筹集社会资源,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投入模式

一是长周期,五年的建设周期有利于持续跟踪办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是分阶段,通过设计中期和远期目标,持续建设到2035年,有利于引导学校树立较为长远的发展目标。

三是大投入,每一年中央财政的奖补支持20亿元左右,其力度相当于示范校、骨干校一轮建设的投入 。

组织实施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管理等顶层设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适时调整建设重点,成立项目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为重大政策、总体方案、审核立项、监督评价等提供咨询和支撑。各地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动员各方力量支持项目建设,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以“双高计划”学校为引领,区域内高职学校协调发展的格局。“双高计划”学校要深化改革创新,聚焦建设任务,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健全责任机制,扎实推进建设,确保工作成效 。

加强项目实施管理

“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2019年启动第一轮建设。制定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明确遴选条件和程序,公开申请、公平竞争、公正认定。项目遴选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以学校、专业的客观发展水平为基础,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重点工作推进有力、改革成效明显的省(区、市)予以倾斜支持。制定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建立信息采集与绩效管理系统,实行年度评价项目建设绩效,中期调整项目经费支持额度;依据周期绩效评价结果,调整项目建设单位。发挥第三方评价作用,定期跟踪评价。建立信息公开公示网络平台,接受社会监督 。

健全多元投入机制

各地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在完善高职生均拨款制度、逐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的基础上,对“双高计划”学校给予重点支持,中央财政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对“双高计划”给予奖补支持,发挥引导作用。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以共建、共培等方式积极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学校以服务求发展,积极筹集社会资源,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

优化改革发展环境

各地要结合区域功能、产业特点探索差别化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建立健全产教对接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机衔接。加大“双高计划”学校的支持力度,在领导班子、核定教师编制、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绩效工资总量等方面按规定给予政策倾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专业设置、内设机构及岗位设置、进人用人、经费使用管理上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双高计划”学校大胆试、大胆闯,激发和保护干部队伍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

项目遴选

“双高计划”遴选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扶优扶强,面向独立设置的专科高职学校(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专科高职学校),分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两类布局。在高职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国家统一要求且逐年增长的前提下,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重点工作推进有力、改革成效明显、“双高计划”政策资金保障力度大的省份予以倾斜支持 。

学校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各省推荐院校数量及比例各省推荐院校数量及比例

(一)学校办学条件高于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数字校园基础设施高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

(二)学校人才培养和治理水平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对区域发展贡献度高,已取得以下工作成效:被确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省级及以上优质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已制定学校章程并经省级备案,设有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成立校级学术委员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财务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牵头组建实体化运行的职业教育集团,合作企业对学校支持投入力度大;成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非学历培训人日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数;近三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不低于90%,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不低于95%;配合“走出去”企业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有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招收学历教育留学生。

(三)学校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方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基础好,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高,学生就业水平高,社会支持度高。

(四)学校在以下9项标志性成果中有不少于5项:

1.

近两届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第一完成单位);

2.

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项目且应用效果好;

3.

承担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且成效明显(仅包括现代学徒制试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定向培养士官试点);

4.

有国家级重点专业(仅包括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校支持的重点专业);

5.

近五年学校就业工作被评为全国就业创业典型(仅包括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6.

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过奖励(仅包括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7.

教师获得过国家级奖励(仅包括“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团队、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

8.

建立校级竞赛制度,近五年承办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9.

建立校级质量年报制度,近五年连续发布《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且未有负面行为被通报。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学校近五年在招生、财务、实习、学生管理等方面未出现过重大违纪违规行为。学校未列入本省升本规划 。

专业群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专业群定位准确,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专业群组建逻辑清晰,群内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就业相关度较高,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有较强社会影响力。

(二)专业群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创新团队,校外兼职教师素质优良。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相适应、相配套。校企共同设计科学规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反映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线上线下课程资源丰富。

(三)专业群生源质量好,保持一定办学规模。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学生就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就业满意度高。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应用,科研项目、专利数量多 。

项目遴选环节

推荐专业群核心专业未涉及的26个二级类别推荐专业群核心专业未涉及的26个二级类别

项目遴选包括学校申报、省级推荐、遴选确定等3个环节。

(一)学校申报。满足第十条、十一条、十二条的学校自愿申报,按要求向省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学校总体建设方案、不超过2个专业群的建设方案、真实性声明、承诺书等)。

(二)省级推荐。省级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依据基本条件择优遴选,学校申报材料及遴选结果公示无异议后,出具推荐函(包括推荐院校顺序名单、真实性声明等),与推荐学校申报材料一并报两部。

(三)遴选确定。两部委托专委会依次开展高水平学校、高水平专业群项目遴选。专委会根据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遴选标准,分别对学校和专业群评价赋分。依据学校和2个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确定高水平学校推荐单位,推荐结果分为三档,A档10所、B档20所、C档20所左右;依据学校和1个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考虑产业布局和专业群布点,确定高水平专业群推荐单位,推荐结果分为三档,A档30所、B档60所、C档60所左右。两部对推荐结果进行审核、公示并公布结果。根据年度资金安排,中央财政通过相关转移支付引导支持建设一批,地方和学校自筹资金建设一批 。

项目实施

项目学校根据建设任务和预算安排,确定绩效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核准后报两部审定。

项目学校根据审定意见修订完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报两部备案并启动建设。

项目学校按照备案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实施建设,原则上不作调整。建设过程中确需调整,须经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核准并报两部备案。

每个支持周期结束,项目学校按要求提交验收报告,经省级验收后报两部复核。复核结果予以公布,并作为下一周期遴选的重要依据 。

社会影响

编辑
“双高计划”面向社会需求办学,确保了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特点的办学定位。同时给予了高校更多的自主权,让学校能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在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的定位、认可及期待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改变了过去把教育、学校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纠正了职业教育还存在“低人一等”的问题。

在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培养的质量。以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促其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进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同时也注重人才培养的层次。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虽然属于同等地位、同等重要,但类型不同决定了特点不同。通过建立灵活的考试招生制度与评价机制,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一体化设计,课程与职业技能证书相融通,打造学生个性发展与分流分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有能力、有潜力、有意愿的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化地搭建技术技能分层渐进、分阶递进的成长通道,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其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实施“双高计划”的基本原则。计划的实施创新了高职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适应经济产业升级的需要,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

社会评价

编辑
“双高计划”对于高职学校的意义重大。“双高计划”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只有整体发展了才能真正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要想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也一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强大,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得到发展和壮大 。(“双高计划”建设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黄达人评)

在中国、在职业教育领域,也有不同的层次,也有自己的很优秀的学校。在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坚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基本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方向不动摇,不能走老路,要走改革之路,要走新路。这项工作已经开展,现在还谈不上成效。目标是要通过这样一个项目的建设,能够找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一条有特色的道路,形成自己的中国方案。因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模式,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例,所以没有用“一流”这个概念。中国建好了,就是世界一流,这跟本科的“双一流”建设不同,那个还有一些相关的参照。这个就是中国的,中国的建好了就是世界一流,所以叫"双高"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评)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是继高职示范校(骨干校)项目之后,面对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为主的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挑战下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职业教育向类型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战略意义 。(《中国教育报》评)

“‘双高计划’不仅是建设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更是立足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引领性制度设计。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潘海生评)

“‘双高计划’在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上都具有新时代的特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背景下的新一轮高职教育改革,需要解决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矛盾、新问题,明显不同于以往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的建设思路。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崔发周评)

这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战略举措,对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欣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