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鹿敏 编辑

中国前排球运动员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周鹿敏女,浙江海宁人,生于1956年,身高1.78米。排球运动员。1972年初中毕业被选进上海市青年排球队练习二传,1975年入选上海市队。1979年入选国家排球集训队。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周鹿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56年

运动项目:排球

重要事件:1975年入选上海市队

职业:排球运动员

主要成就:1981年在第十一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获冠军

人物经历

编辑

周鹿敏周鹿敏

周鹿敏担任二传手,反应灵敏,善于组织变快攻战术,在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上获最佳二传手称号。入选国家队后,在1979年获第二届亚洲锦标赛冠军,1980年在国际四强邀请赛中获冠军。1981年在第十一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获冠军,为中国女排率先实现三大球的突破立下战。198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1年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将章。1982年回上海市排球队,1984年退役后进上海体育学院深造,后任上海市女排教练。1997年后在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从事行政工作。

场外生活

编辑
排球赛场之外的周鹿敏,在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她在排球场上的那股执拗劲,也很好地体现在了生活中,她总是很依恋那些熟悉的东西:当教练,一当就是12年;做管理,到现在也已经将近10年。她从未离开排球,至今还在做老年气排球的推广工作。

人物评价

编辑

外界评价

认定目标之后,坚定执着地坚持。周鹿敏把自己的良好心态,归结于当运动员时的历练。“其实做运动员的经历是一种对人生的历练——它教会自己一种心态,学会不论做什么都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离开女排这么久,才想明白在做运动员的时候其实教会了自己做人的道理:做人要无私无畏。当年的女排就没有私心,所以在赛场上就不会觉得紧张,不会担心自己做不好的话怎么办。就因为这样,我们都能放开自己去应战。运动员经历教会我们如何做人,那些起起落落,正是对人生的磨炼。”

自我评价

周鹿敏:错过奥运会是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因为错过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缘故,已经退役25年的“老女排”国手周鹿敏,仍然对此遗憾不已。如何弥补呢?周鹿敏说,她计划明年到排球赛场为中国队加油,“中国女排一定能够夺得北京奥运会的冠军”。  中国女子排球,伴随上世纪辉煌的“五连冠”再到称雄雅典奥运会,老女排“吃苦耐劳”精神也一直传承至今。而拉开这一辉煌序幕的是由袁伟民教练带领的“老女排”,他们于1981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以七战七捷的佳绩首次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周鹿敏,就是这批“老女排”队员之一,司职二传。

随“老女排”转战南北,身经百战的周鹿敏印象最深的一场比赛,是1980年夏天在世界大学生杯女排比赛上与古巴队的比赛。“当时很多国家都是派国家队参加的,我们和古巴也不例外。”当时的古巴女排身材高、速度快,中国女排“灵活多变”的技术路线没有多少优势,怎么办呢?“我们当时使用了一个小‘伎俩’。”周鹿敏笑着说,时任女排主教练的袁伟民制定了一个妙计:既然实上不能突破,就从对方性格上入手。比赛前,按照规定,双方有五分钟的热身时间。热身时,袁伟民和球员故意把排球轻轻砸向对方高大球员的身上。这一下,古巴的年轻球员被惹恼了,恨不得在比赛中用一个个扣杀来“灭掉”中国队挑衅的气焰。这正中下怀,“比赛的时候,她们个个咬牙切齿地打我们,而我们却胸有成竹,轻松地以3比0战胜了她们。”说到这,周鹿敏未免有些得意。

1998年离开球场以后,周鹿敏接触排球的机会就不多了。即便如此,中国女排的比赛她仍然坚持关注,“‘五连冠’之后,女排经过了一个起伏阶段,但是并没有跌到低谷,仍然在世界先进平。所谓的低谷是指没有夺冠而已,仅仅是运气欠佳。所以陈忠和教练能带领女排重新夺冠并不意外,竞技体育没有绝对的冠军,只能说具备夺冠的实力。”

周鹿敏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遗憾,就是错过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因为政治原因,我们没能参加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否则我们就不止是‘五连冠’了。”正因为如此,周鹿敏十分期待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演。“现在,中国女排队员的身高不输给别人,这于克服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老女排“队员郎平统帅的美国女排,被周鹿敏看成中国女排的一大劲敌,“‘榔头’郎平是一个技术性为主的运动员,有她指导,美国队的水平应该会上升一截”,但周鹿敏坚信中国女排可以成功卫冕:“美国女排的很多队员都是业余的,而中国女排的运动员是专业的,有体制作为保证,按照正常计划备战,我们女排队员一定能够取得明年奥运会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