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索别斯基 编辑
扬·索别斯基(波兰语:Jan Sobieski,1629年8月17日-1696年6月17日),全名扬三世·索别斯基(波兰语:Jan III Sobieski,一译为约翰三世·索别斯基)。波兰国王及立陶宛大公(1674年-1696年在位)。索别斯基早年随瑞典军反对波兰,1656年转而成为驱逐瑞典的领导人。1665年被任命为大元帅,1666年任波兰军总司令。后在法国支持下,进行夺取王位的活动。1674年被选为国王。在位初期,实行亲法政策。1676年与奥斯曼帝国签订《茹拉夫诺和约》。1683年与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结盟,成功于同年9月的维也纳之战中击溃了意图侵略中欧的奥斯曼军。1686年与俄国缔结永久和平条约,放弃基辅,并结成反奥斯曼同盟。晚年诸子争位,王权削弱。1696年因病逝世。索别斯基在位时期,仍是波兰立陶宛联邦较稳定的时期。他以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而知名,特别因1683年维也纳之战的胜利而广受波兰人民的敬爱,并成为基督世界的英雄,被罗马教皇誉为“基督教的救星”,奥斯曼人称其为“利奇斯坦雄狮”。(概述内图片来源:DAniel Schultz绘索别斯基像,现藏华沙国家博物馆)
中文名:扬·索别斯基
外文名:Jan Sobieski
别名:扬三世·索别斯基,利奇斯坦雄狮
国籍:波兰
民族:波兰人
出生日期:1629年8月17日
逝世日期:1696年6月17日
职业:军事统帅,国王
主要成就:维也纳之战大胜奥斯曼帝国
出生地:利沃夫的奥列斯科
信仰:天主教
早年游历
雅科夫·索别斯基
1629年8月17日,扬·索别斯基(一译约翰·索别斯基 、扬·索比斯基 、约翰三世·萨比斯基 )生于加里西亚的利沃夫附近的奥列斯科。他母亲的祖父是波兰王室大指挥官斯坦尼斯瓦夫·若乌凯夫斯基,他的父亲雅科夫·索别斯基通过婚姻继承了克拉科夫的若乌凯夫城堡。索别斯基从小在克拉科夫受过良好教育。1646年至1648年,索别斯基和哥哥马雷克进行了一次全欧洲的旅行,二人用2年时间周游法国、尼德兰和英格兰,扩展了视野,并熟悉了西欧及其文化。
反复波瑞
索别斯基
当索别斯基于1648年返回波兰时,他为波兰国王扬·卡齐米日效命,参与镇压哥萨克人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的起义(参见赫梅尔尼茨基起义)。1651年7月1日,索别斯基见证了波兰在别列斯捷奇科的大捷,此役中波兰军重创赫梅利尼茨基及其鞑靼盟军(参见别列斯捷奇科战役)。1652年,马雷克被克里米亚汗国的鞑靼人俘获并处死。1655年,波兰与瑞典之间的第一次北方战争爆发,所谓的“大洪水时代”(波兰语:Potop SZWedzki)到来。当瑞典国王卡尔十世·古斯塔夫于1656年入侵波兰时,扬·卡齐米日被流放,作为波兰主要将领的索别斯基,选择投降瑞典。然而在1657年,索别斯基再次变换阵营。在波兰名将斯特凡·恰尔涅茨基的领导下,他在把瑞典人从波兰中部省份赶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索别斯基还在乌克兰领导了针对叛乱的哥萨克人和鞑靼人的其他军事行动,以及1658年至1666年的俄国-波兰战争。当耶日·卢博米尔斯基反叛扬·卡齐米日时,索别斯基保持了对国王的忠诚。作为回报,他在职位上迅速被提升。1665年成为陆军指挥官和大元帅,1667年在波德哈伊策附近大胜。1668年凯旋,2月5日被任命为大盖特曼,即波兰军队的总指挥。
争位与作战
索别斯基(Jan Tricius绘,约1680)
1665年与法国女子玛丽·卡西米尔·路易丝·德·拉格朗热·达尔基安结婚。1668年扬·卡齐米日放弃王位到法国修道院后,玛丽·卡西米尔策划使他成为国王,没有成功。他改而收取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贿赂,支持法国候选人孔代亲王。尽管法国人大量行贿,但波兰贵族还是在1669年6月19日选举米哈乌·克雷布特·维希尼奥维茨基为新国王。米哈乌当选后,索别斯基即策划反对新国王,1670年阴谋败露,路易十四拒不承认法国卷入了该国阴谋。但1672年索别斯基仍在继续活动,企图促成国王退位,他认为维希尼奥维茨基性格懦弱。 由于他经常在前线,玛丽·卡西米尔多次回法国,他曾给玛丽·卡西米尔许多长信,这些信件成为重要的历史资料。
索别斯基的扩军计划遭到仍为贵族支持的国王的反对。1672年,约有25万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下文简称土军)入侵波兰波多利亚省,占据卡缅涅茨要塞。索别斯基集结所有部队,迅速前往抵抗。正当他在前线奋战时,维希尼奥维茨基却于1672年10月18日签署了“臭名昭著”的《布恰奇条约》(Treaty of Buczacz),割让波多利亚,并将波属乌克兰交给奥斯曼帝国的“保护下独立”。然而,索别斯基不顾该条约,继续抗击侵略。1673年初,于军队人数上处于劣势的索别斯基在10天内接连击败土军四次。他的行动得到了波兰人民的支持。同年11月11日,他率领的4万军队在德涅斯特河畔的霍奇姆(一称霍京)大败侯赛因帕夏指挥的3.5万土军,几乎将其全歼,并攻占了霍奇姆要塞。此后不久,土军被迫撤出波兰国境。
加冕与胜利
在霍奇姆战役的前一天,维希尼奥维茨基在利沃夫去世,波兰王位空缺。索别斯基听说后,立即中止作战,赶回华沙,派6000名士兵包围监督议会。在玛丽·卡西米尔的活动下,索别斯基于1674年5月21日成功被选为波兰国王,称扬三世·索别斯基。
就在索别斯基登基的第二年(1675年),16万奥斯曼及鞑靼联军重新发动进攻,占领波多利亚。尽管面对国内贵族不和造成的阻碍,他仍在同年底于利沃夫击败土军。1676年2月2日,索别斯基在克拉科夫正式加冕,随后又回到乌克兰继续作战。10月,索别斯基以1.5万的兵力(60门火炮)在茹拉夫诺的营地顶住了易卜拉欣帕夏指挥的15万土军长达3周的一再突击,尽管屡次击退敌人,但波军也无力驱逐土军。最终,索别斯基的坚持作战使他有条件与易卜拉欣帕夏展开相对有利的和谈。10月27日,双方达成了《茹拉夫诺和约》,该和约规定,除了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外,奥斯曼帝国撤出大部分乌克兰地区(除右岸外) ,波兰重新获得了大约三分之二的乌克兰土地,无需对奥斯曼帝国进献“年贡”。 议会虽未批准这个和约,但该条约的签订,也使两国之间得到了数年的休战时间。
扬·索别斯基
维也纳大捷
主词条:维也纳之战
索别斯基即位之初,采取亲法政策,1675年与法国缔结《贾瓦拉夫密约》。他企图利用法国和瑞典的支持从霍亨索伦家族手中重新获得普鲁士公国的领土,但未能如愿以偿。
维也纳战役中的扬·索别斯基
随后,受挫的索别斯基寻求与路易十四的劲敌、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一世结盟,1683年3月31日,两国签订《华沙条约》(the Treaty of Warsau),以对抗奥斯曼帝国。条约规定:如果缔约一方的首都(维也纳或克拉科夫)被围,缔约一方有义务使用一切力量和手段援助另一方。 当年夏天,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卡拉·穆斯塔法帕夏指挥一支号称15万人的土军向维也纳进军,并于1683年7月17日开始围攻维也纳,利奥波德一世出逃帕绍;由恩斯特·吕迪格·冯伯爵指挥的1.5万奥地利驻军拒绝奥斯曼人的招降。危急时刻,索别斯基响应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一世的号召,即刻率2.7万人增援,在15天的时间里行军220英里,与德意志和东欧各地的援军抵达维也纳附近,悄悄登上维也纳西边的卡伦贝格高地,组成了7万余人的联军,由索别斯基担任总指挥。 9月12日清晨,索别斯基将联军布成弧线形阵线,对土军发动进攻,他本人亲率波兰军队组成右翼。联军与土军的激战持续到了下午4点,逐渐取得优势。6点,索别斯基集结近2万骑兵(包括3000波兰翼骑兵),发起了一次决定性的冲击,冲散了土军的队形,此时维也纳守军杀出,卷入混战。战役以奥斯曼帝国的失败告终,联军伤亡4500人,奥斯曼人死伤1.5万,被俘5000人。此役彻底终结了奥斯曼帝国对西欧的入侵。 10月,索别斯基率军收复埃斯泰尔戈姆。
索别斯基在解救维也纳行动中的领导作用被认为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 战后,恩斯特·吕迪格·冯伯爵兴高采烈地拥抱和亲吻了索别斯基,称其为大救星。索别斯基用波兰语谦恭地答道:“ Venimus. Vidimus. Deus vicit.”(大意为“我们来到,我们看到,胜利属于上帝”。)
波兰军队在1683年取得的这次军事胜利,不仅阻止奥斯曼帝国对欧洲的入侵,而且振奋了波兰民族的精神。1983年波兰处在政治体制转轨的紧要关头时,就曾举行过“维也纳大捷”300周年的全国性纪念活动,以重振民族精神。
索别斯基向教皇保罗传达胜利信息(扬·马泰伊科绘)
晚年混乱
不过,索别斯基取得的成就并没有给波兰带来多大的利益。他在维也纳战后曾试图把巴尔干地区的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解救出来,将波兰的领土扩展到黑海沿岸,1684年至1691年间数次进攻摩尔多瓦,没有取得多大的收获,在对该地发起的最后一次进攻中,他险些被俘。索别斯基的军事行动总是受到波兰贵族和议会的牵制。 同时,他与哈布斯堡家族的关系也恶化了。
俄罗斯人本是波兰的劲敌,却表示愿意加入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并和波兰谈判。索别斯基迫于对奥斯曼作战的压力,于1686年同意与俄罗斯达成“永久和约”。依约,波兰确认了1667年《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规定的领土变更,被迫永久放弃基辅和对俄罗斯的领土要求,并保证波境内东正教徒的信仰自由。 但这个和约未得到议会批准。
索别斯基在波兰国内努力提高国王地位,但贵族们相互争吵,他的长子雅各布为了继承王位而犯上作乱,使波兰即将陷入崩溃的状况。在此情况下,索别斯基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最终于1696年6月17日因心脏病在维拉努夫宫逝世。 1697年,萨克森选帝侯“强者”奥古斯特在他死后成功当选波兰国王,称奥古斯特二世。 此时,索别斯基家族被流放,一无所有,只得把女儿嫁给同时遭受厄运的被流放的斯图亚特家族。
政治
索别斯基通过一系列军事活动享誉海外,但却忽视了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内部问题。他在位期间试图建立世袭君主制,改变波兰为中央集权国家,但遭到波兰大地主等贵族抵制和勃兰登堡、奥地利等国反对,未能成功。 在他统治时期,自由否决权被滥用,波兰议会时常中断;贵族上层仍我行我素,丝毫无损;中央立法和税收陷于停顿。同时,立陶宛的萨皮耶哈家族具有广泛的权力,国王法令实际上完全无效。
军事
军事思想
索别斯基能够激励士兵,使通常处于劣势的军队英勇万分,并且他总是通过战术取胜。他在军事上主张积极进攻,善于战场机动,力求各个击破 ,被称赞为“具有罕见的统帅所应具备的眼光”,即“懂得快速纵览大的军事格局并适时予以应对”。在1676年10月的茹拉夫诺会战中,他以寡弱的兵力对抗10倍于己的土军的围攻。当部分敌军为准备冲锋而接近他的防线,处于一狭长地带时,索别斯基抓住时机,率部将其击败。
军事改革
索别斯基在位时期,设法把中央政府的军队扩大到1.2万人,增添了龙骑兵和步兵团队而使之现代化。
作战经历
主词条:波瑞战争、波土战争
索别斯基在抵御瑞典和奥斯曼帝国入侵,保卫波兰的广大国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加的主要战争有:赫梅尔尼茨基起义(1648年-1654年)、第一次北方战争(1655年-1660年)、俄国-波兰战争(1658年-1666年)、波土战争(1671年-1677年)、奥土战争(1682年-1699年);
参加主要战役(战斗)有:贝里斯特茨科之战(1651年)、霍齐姆之战(1673年)、利沃夫之战(1675年)、茹拉夫诺之战(1676年)。
此外,索别斯基在1683年将维也纳从奥斯曼帝国的围攻中解救出来。这一胜利标志着奥斯曼人不再具有威胁基督教欧洲的能力。
艺术
卢布林城堡博物馆收藏的索别斯基像
索别斯基曾聘请奥古斯丁·洛奇为宫廷建筑师,设计了华沙的维拉诺夫宫,作为他休憩的夏宫。 这座建筑成为波兰全盛时期巴洛克建筑艺术的代表。1677年初建时,王宫像一座庄园。1680年,按意大利别墅的式索别斯基样予以扩大,增加了庭院和花园,内部按法国巴洛克风格装饰得富丽堂皇。17世纪末,别墅改为王宫。国王和王后玛丽·卡西米尔长期在此居住。在索别斯基的支持下皇家宫廷图书馆馆长、耶稣会教士亚当·科汉斯基为皇家图书馆收集了基尔旭《伟大的中国(插图)》等有关中国的出版物和地图。索别斯基得以更广泛地了解中国文化,他读了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书和古诗,尊崇孔子,特别喜爱晋代诗人陶渊明。1686年,他在维拉诺夫宫设立了专门的“中国厅”,并作了中国式的装饰和布置,连床具、帐帏和睡衣都是中国式的或用中国材料制成的。1688年11月,他托一位波兰传教士再次送了一封给康熙帝的信,表达了对了解中国情况的渴望。
而玛丽·卡西米尔从法国所带的一批陪嫁的中国物品,也带来了中国情趣。索别斯基在佐尔克维亚和雅夫洛夫修建的中国式宫殿,此后二三十年里,一直是波兰上流社会仿效的对象。在此期间,亚美尼亚商人转运了一些中国商品到波兰,普通波兰人开始有机会较多地接触中国商品,对中国增加了感性认识。
外交
欧洲
索别斯基即位之初,采取亲法政策。但因利益上的分歧,后转而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结盟,以对抗奥斯曼帝国的侵略。
中国清朝
17世纪,由于天主教传教士的东来,中国同欧洲交往日益频繁。大量的中国艺术品和介绍中国文化的著作通过尼德兰、法国也传到了波兰,这引起了索别斯基的极大兴趣。而科汉斯基经常与德国学者莱布尼茨、耶稣会士阿塔纳兹·基尔旭交流有关中国的问题,这影响了索别斯基。 在战胜奥斯曼帝国后,希望同中国建立联系的索别斯基写了封信给清朝的康熙帝介绍这次胜利,并表示同中国建立联系的愿望还附上了自己的肖像,托耶稣会教士南怀仁带给康熙帝;康熙帝也曾经赠给索别斯基两个中国花瓶。
法国启蒙时代学者伏尔泰认为:“要登上(波兰)王位必须功勋彪炳,业绩丰伟,再辅之足够的谋略,以求吸引选票。”而他称“索别斯基的情况就是这样”。
一位俄国沙皇曾对着华沙的索别斯基雕像感叹道:“这又是一个(像我一样)把生命浪费在与土耳其人作战上的人。”
美国世界军事史作家T.N.杜派在《哈珀-柯林斯世界军事人物全书》:约翰三世·萨比斯基具有卓越的军事天才,是一位机敏的战略家、有才干的战术家,也是一位能鼓舞人心的领导者。他从土耳其手中拯救了维也纳,使他成为同时代的最伟大的波兰人。
美国历史学者萨克雷、芬德林等主编《世界大历史:1571—1689》:扬三世·索别斯基是波兰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人之一。
中国泰山学院历史系教授万昌华《波兰政治体制转轨研究》:扬三世·索别斯基不但是捍卫本国领土主权的民族英雄,而且也是为当时欧洲其他民族排忧解难的国际英雄。
母亲:泰奥菲拉·达尼洛维茨,波兰军事统领斯坦尼斯瓦夫·若乌凯夫斯基的孙女。
兄长:马雷克(?-1652)
妻子:玛丽·卡西米尔·路易丝·德·拉格朗热·达尔基安,阿尔基安侯爵亨利·阿尔贝·德·拉格朗热·达尔基安之女,法国人,1665年嫁索别斯基,婚后育有十三名子女,但其中只有四名子女活到成年,这四人分别是:雅库布·卢德维克·索别斯基、亚历山大·贝内迪克特·索别斯基、康斯坦蒂·瓦迪斯瓦夫·索别斯基和特蕾莎·库内贡达·索别斯卡(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埃马努埃尔的妻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七世的母亲)。
索别斯基的相关纪念
波兰天文学家赫维利斯于1690年以索别斯基的名字命名了天鹅座和人马座之间的一个星座,称其为“索别斯基之盾”(Shield of Sobieski/Scutum Sobiescian),即现今的“盾牌座”。 在的赫维留星图中,盾牌座是一面绘有盾徽的盾牌。波兰首都华沙的瓦金基公园,还有一座由法国雕塑家安德烈·勒·布伦设计、奥地利雕刻师弗朗兹·平克制作的扬·索别斯基骑马像。这个铜像威武雄壮,栩栩如生,再现了索别斯基当年打败奥斯曼军队、保卫欧洲文明的雄风。
在波兰克拉科夫瓦维尔大教堂,索别斯基华丽的墓碑上设计的枪支和战旗铭记了他生前的荣耀。
在当代波兰的货币中,500兹罗提面值纸币的正面人物即为索别斯基,背面为华沙市的维拉诺宫及索别斯基时期的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