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斯德研究所 编辑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成立于1887年,是一个公益型私人基金会。其职能是致力于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科学研究、培训和其它公共卫生行为。它既是生物学基础性研究中心、大学后教学中心(研究与诊断培训),又是专门的生物医学中心、传染病专科住院中心、热带病理学和免疫系统疾病中心。巴斯德研究所包括一个历史展馆、一个科学展馆和一个新建的以图书馆为主体的科学信息中心。
中文名:巴斯德研究所
成立时间:1887年
研究方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成立地点:法国巴黎
巴斯德研究所在世界各地拥有24个分所:一部分在法国本土和海外领地;其它分布在世界各地:科特迪瓦、中非、希腊、意大利、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越南、俄罗斯、塞内加尔、马达加斯加、伊朗、柬埔寨、罗马尼亚、喀麦隆、玻利维亚和中国。2004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期间,主持了巴斯德研究所上海分院的揭牌仪式。
(3)教学中心
(4)国家参考中心和国际卫生组织合作中心,
(5)生物合同和许可证鉴定,
(6)医院(在医院中往往附有国际疫苗中心)。
巴斯德研究所共有100个研究单位或称研究组,包括在10个部门中,它们是:
(b)生态学;
(c)病毒学;
(d)免疫学;
(f)分子生物学;
(g)生理病理学;
(h)生物技术;
(i)艾滋病与反病毒;
(j)普通医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市政府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三方合作建设的科研机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成员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于2004年10月11日举行揭牌仪式,法国总统希拉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所长菲利普.库里尔斯基出席了揭牌仪式。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首次引进法国著名病毒学家杜文圣教授担任所长,他曾担任法国里昂P4实验室负责人。中方所长为国际著名免疫学家臧敬五教授,他们均为优秀的科学家并具有丰富的管理国际科研机构的经验。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联合负责制,努力建成一个为中国及上海地方提供传染病研究的公共平台。作为巴斯德研究所全球研究、医疗网络的成员之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将同全球最顶尖的传染疾病专家协作,共享最新资源和研究成果,争取建设成为世界公认的高水平研究机构。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筹)的宗旨是致力于中国传染病领域的研究、特别是病毒性疾病,服务于中国公共健康需求。组织针对传染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攻关性研究,创建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兼顾各层次专业培训的教育基地,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多种方式为公众健康服务。
服务于公共卫生健康事业
严格的科学教育和培训
2004年3月,法国代表团访问中科院
2004年5月,中科院代表团访问巴斯德所
2004年8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在上海签署建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所长菲利普·库里尔斯基出席了签字仪式。
2004年10月11日,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举行揭牌仪式,法国总统希拉克、中科院副院长陈竺、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共同为研究所揭牌。
经过专家委员会严格选拔,2005年7月,第一批4名科学家被聘任为研究组长,并正式在上海巴斯德所建立实验室。
2006年12月,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人员已拥有一支由72人组成的队伍,图为理事会与研究所全体人员合影。
2023年3月,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宣布,从2022年12月起中止与中国科学院关于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合作协议。
上海巴斯德所通过研究、参与公共卫生健康事业、教育培训致力于为传染病预防和治疗做出贡献。重点开展以下活动:
传染性疾病特别是重大病毒性传染病的研究(艾滋病、呼吸性疾病包括SARS和禽流感、乙肝和丙肝、脑炎等)
积极参与公共卫生健康事业,通过高水平研究为完善高效流行病监测体系和新生病毒鉴定做出贡献。
搭建生物技术平台,为发展传染病诊断、疫苗和治疗药物服务。
针对传染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和教育
以及,将来开展技术转让,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服务于科研,包括建立企业孵化器,根据需要提供各种技术服务。
上海巴斯德所致力于成为传染性疾病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机构。上海巴斯德所的研究重点首先是与中国密切相关的疾病,如艾滋病,SARS, 流感、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引起的肝炎、以及人畜共患病,如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禽流感和日本脑炎。上海巴斯德所在病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为其在新生病毒性疾病及其治疗和预防领域成为先进水平的研究中心奠定了基础。在急性呼吸性疾病研究领域,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协调的一个亚太地区国际合作研究联盟已见成效。2006年末,我们启动了肝炎和其他肿瘤病毒的项目,开展新的艾滋病研究项目将成为未来几年工作的重点之一。
病毒分子生物学与感染和毒性机理
人类重大病毒性传染病的基础生物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病毒:HIV、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节肢动物携带病毒;
新生病毒性传染病的病毒鉴定:病毒侵入、复制和形态发生机制;
病毒感染的天然和过继性免疫的应答和调节机理;
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的信号机制,尤其是细胞内MAP激酶通路和TLR信号通路;
新型疫苗和疾病预防的研究
针对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病毒,基于重组技术的惰性分子或活载体诱导的长效免疫应答开发新型疫苗;
发展微生物高效表达系统与重组技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蛋白;
建立先进生物分子学平台
上海巴斯德所已建成或将建立新型诊断技术、疫苗和药物研究平台:
“人类病毒组学”平台,包括生物安全实验室、细胞培养技术、多重、实时PCR,生物芯片,对导致严重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进行快速鉴别的测序技术;
基于慢病毒假病毒颗粒的生物技术平台,开展病毒细胞相互作用、侵入和形态特征、病毒的稳定性,以及高通量抗病毒药物筛选或中和抗体滴定试验等基础研究;
2、2006年,上海巴斯德所参加了欧盟关于禽流感的两个研究项目,分别是FLUINNATE(哺乳动物流感病毒感染的呼吸道固有免疫研究)和RIVERS(环境宿主和系统中流感病毒抗性研究)。这两个项目将有助于我们的研究人员在禽流感领域的研究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国际先进水平。
3、上海巴斯德所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建立了横向合作,对日本脑炎和西尼罗黄病毒减毒的分子标记进行鉴别。这个研究项目将为研究与开发稳定的减毒活病毒疫苗开辟新的途径。上海巴斯德所和日本在丙肝和流感病毒研究领域建立了合作。致力于 RNA基因组聚合的聚合酶复合体解构的重组技术研究。该项目的目标是了解病毒致病性的机理,开发抗病毒的策略
主任:周保罗
成员:杜文圣、孙兵、蓝柯、钟劲、丰田哲也、冷启彬、陈荣,李斌,黄忠,张岩,王建华
秘书:叶平扬(学术) ,吴宁(人才招聘)
职责:-指导本研究所学术交流活动;-审阅并指导本研究所科学研究中所涉及的伦理问题;-根据研究所的规定和预算,审阅批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所做学术报告计划,-学术委员会主任代表研究所参加生科院学术委员会常规会议。-评审研究组长、副教授以上人才引进; 审阅应聘人员资格,提出邀请参加面试名单。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委员会
主任:钟劲
成员:杜文圣、孙兵、蓝柯、周保罗、丰田哲也、冷启彬、陈荣,李斌,黄忠,张岩,王建华
秘书:吴宁、蓝瑛
职责:-根据有关条例,制定本研究所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本研究所研究生导师条例,审查本研究所研究生导师资格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条例,制定本研究所学位授予标准;负责本研究所研究生学位评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教育与学位委员会主任代表研究所参加生科院及上海分院学位及教育委员会常规会议。
公共实验室和公共仪器管理委员会
主任:丰田哲也
成员:杜文圣、孙兵、蓝柯、周保罗、钟劲、冷启彬、陈荣,李斌,黄忠,张岩,王建华
秘书:卢致昭、高鸿翔
职责:-讨论、提出大型公共仪器设备的选型、招标和购买的建议,报研究所审批。 -讨论、决定公共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案;-建立公共实验室管理规定.
生物安全委员会
主任:杜文圣 成员:丰田哲也、孙兵、蓝柯、周保罗、钟劲、冷启彬、陈荣,李斌,黄忠,张岩,王建华
执行小组:高瑄、卢致昭、贾晋华、周晶王璐、莫筱卫
职责:-从科学角度对生物安全管理提出建议;-参与研究所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根据中国法规和危险评估标准,对生物学实验的样品生物安全级别提出建议-审批感染样品、实验动物、DNA重组、转基因微生物体相关的实验操作规程;-制定并修订本研究所生物安全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负责本研究所生物安全培训;-监督本所生物安全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的落实与执行-对本所生物危害程度进行评估;进入本研究所P2/P3的授权;-制定实验室事故预防措施与应急预案,与相关部门协调,确保本研究所生物安全;负责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并及时上报上级有关管理部门;-本研究所生物安全事件、事故的仲裁。
财务与合作伙伴委员会
主任:姜卫红
副主任:陆和平成员:董俊
职责:从经费和人力资源方面向所长办公会提出建议和咨询。
基础设施委员会
主任:姜卫红
副主任:蓝柯
成员: 陆和平、卢致昭、高鸿翔、贾晋华
职责:组织实施P3实验室建设;负责联络协调岳阳路巴斯德所新实验大楼建设;保障研究所在不同园区的基础设施正常运行。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是根据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2004年8月30日签署的合作总协议建立的研究机构。2005年7月开始运行。现任所长为杜文圣研究员,联合所长为孙兵研究员。宗旨
根据国家公众健康需求,通过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为公众健康服务和教育,为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做出贡献。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专业人员的培训结合中国科学院和巴斯德研究所国际网络的资源优势,努力创造国际化的教育和培训环境,为生物医学界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主要任务
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呼吸道疾病如SARS和禽流感、肝炎、脑炎等)的致病机理研究; 基于基础研究,发展公众健康事业所需的应用技术,建立生物医学技术平台;开发新的诊断技术、预防疫苗和治疗药物;开展传染病及其防控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建立企业孵化器,把研究成果推向实际应用。
学科布局
上海巴斯德所恪守使命,力争在分子病毒学和抗病毒免疫领域成为国际一流研究机构,为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作出贡献。研究的战略方向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和转化型研究:
-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急性或慢性感染的机制;
- 免疫应答机制和病毒感染调节;
- 新型疫苗研发。
科研队伍与人才培养
研究所共有人员117人(截止2008年12月)。其中科研人员101名,包括研究员11名、副研究员3名,研究助理/助理研究员37名、研究生49名、博士后 2名,另有10名管理人员和6名技术支撑人员。
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结合中国科学院和巴斯德研究所国际网络的资源优势,努力创造国际化的教育和培训环境,为生物医学界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科研成果
巴斯德研究所等科学家揭示了一个参与感知和调节大脑不同区域抗炎
2023年,巴斯德研究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科学家揭示了一个参与感知和调节大脑不同区域抗炎反应的新回路,为研究神经生物学和免疫学打开了新的大门。上一篇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
下一篇 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