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鲁尔福 编辑

墨西哥作家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胡安·鲁尔福(Juan Rulfo,1917-1986),台湾地区译为璜·鲁佛,全名胡安·奈波慕塞诺·洛斯·贝雷斯·鲁尔福·维斯卡伊诺(Juan NepomuceNO Carlos Pérez-Rulfo Vizcaíno),墨西哥作家。其主要作品有《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和诺奥克塔维奥·帕斯和卡洛斯·富恩特斯并称墨西哥文学20世纪后半叶的“三驾马车”。1917年5月16日,胡安·鲁尔福生于墨西哥哈利斯科州。195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燃烧的原野》。1955年,出版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曾获得墨西哥国家文学奖、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个奖项。1986年1月7日,胡安·鲁尔福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68周岁。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胡安·鲁尔福(胡安·奈波慕塞诺·卡洛斯·贝雷斯·鲁尔福·维斯卡伊诺)

外文名:Juan Rulfo(Juan Nepomuceno Carlos Pérez-Rulfo Vizcaíno)

别名:璜·鲁佛

国籍:墨西哥

出生日期:1917年5月16日

逝世日期:1986年1月7日

职业:作家

主要成就:1956年 获墨西哥撒维尔·维尧路地亚奖1970年 获墨西哥国家文学奖1974年获墨西哥语言文学院院士198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

生地:墨西哥哈利斯科州

代表作品:《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

人物经历

编辑

胡安·鲁尔福照片胡安·鲁尔福照片

1917年5月16日,胡安·鲁尔福出生于墨西哥哈利斯科州小城市阿普尔科。

1923年,胡安·鲁尔福的父亲在墨西哥革命中被谋杀。1927年,他的的母亲去世,他开始由祖母抚养。

1928年至1932年,胡安·鲁尔福被送到路易斯席尔瓦学校学习会计。

1932年至1934年,胡安·鲁尔福在一个神学院(相当于中学)学习。由于罢工的影响导致瓜达拉哈拉大学被关闭,且没有预科的学习经历,他之后没有在大学继续学习。胡安·鲁尔福搬到墨西哥城,进入国家军事学院,但3个月之后又离开学院。

1936年,胡安·鲁尔福通过他的叔叔获得一份移民档案管理员的工作,并得以进入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旁听文学课程。在同事的指导下,他开始学习写作。

1944年,胡安·鲁尔福与人共同创办了文学刊物《Pan》。

1946年至1952年,胡安·鲁尔福担任一家公司的领班。

胡安·鲁尔福照片胡安·鲁尔福照片

1953年,胡安·鲁尔福将创作的一系列短篇小说以《燃烧的平原》为题结集出版。

1954年至1957年,胡安·鲁尔福开始与一个政府机构合作,致于巴帕洛阿潘河定居点的社会经济发展。

1955年,胡安·鲁尔福出版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

1956年,胡安·鲁尔福获得墨西哥撒维尔·维尧路地亚奖。

1960年,胡安·鲁尔福创作了中篇小说《金鸡》,但直到1980年才出版。

1962年至1986年,胡安·鲁尔福在一个研究土著人的国家研究所担任编辑。先后于1970年获墨西哥国家文学奖,1974年获墨西哥语言文学院院士,198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

1986年1月7日,胡安·鲁尔福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68周岁。

主要作品

编辑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创作时间

《燃烧的原野》

短篇小说集

1953年

《佩德罗·巴拉莫》

中篇小说

1955年

《金鸡》

中篇小说

1960年

以上参考

年份

作品

备注

-

《佩德罗·巴拉莫》

编剧

参考资料:

创作特点

编辑

主题

胡安·鲁尔福照片胡安·鲁尔福照片

胡安·鲁尔福作品全都以墨西哥农村生活为题材。一部分写墨西哥革命,另一部分则大都写墨西哥农村的贫穷、落后和富者的为富不仁、贫者的救死不赡,写现实的残酷和理想的破灭。无论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还是短篇小说集《燃烧的原野》,胡安·鲁尔福都关注二十世纪初墨西哥乡村最土、最粗俗,也是最现实的东西,包含了绝望、欺骗、冷酷、死亡等。

在他收录于《燃烧的原野》中的短篇作品里,比如《孤独的夜晚》、《烈火平原》和《我们分到了土地》描写的均是墨西哥革命,前两篇叙述农民起义军的惨败和革命理想的破灭,第三篇写革命“胜利”后农民们获得的土地竟是一片寸草不长的干渴贫瘠之地。《佩德罗·巴拉莫》的故事发生地科马拉,刻画了一个巧取豪夺、狠手辣的土财主的形象。在庄园主和酋长佩德罗·巴拉莫的统治下,破败凋敝、荒无人烟。胡安·普雷西亚多只身一人闯入此地,寻找他的生父佩德罗·巴拉莫。主人公佩德罗-巴拉莫是庄园主卢卡斯的儿子,他小的时候父亲被雇工杀死,家境也一落千丈,为此受到很大刺激。成年后他采取用跟他家最大的债主多洛雷斯-普雷西亚多结婚的办法来免除债务,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尽管他从来也没有爱过她。后来他又借故将妻子送到亲戚处,从此将她抛弃。为了扩大地产,佩德罗-巴拉莫与管家合谋,将地主阿尔特雷特吊死在家中,假造契据夺了阿尔特雷特的地产。他在1910年的墨西哥革命中假装投靠革命,以便保护自己,指使自己的心腹打入革命阵营,以监视起义军的行动。他唆使起义部队了去抢劫周围的村落,自己趁机扩大地盘。尽管佩德罗-巴拉莫在乡下不可一世,但他的心中充满了孤独,他作恶多端的爱子坠马身亡,他童年时青竹马的女友苏珊娜另嫁他人。当他千方百计娶得苏珊娜时,苏珊娜历经磨难艰辛迫害已神经失常,一直到苏珊娜死,佩德罗-巴拉莫也没能进入苏珊娜的心灵世界。万念俱灰的佩德罗-巴拉莫最后被他的诸多私生子之中的一个——赶驴人阿文迪奥酒后杀死。佩德罗-巴拉莫死了,科马拉村也在饥馑中消亡。

风格

胡安·鲁尔福照片胡安·鲁尔福照片

《佩德罗・巴拉莫》运用最多的手法是闪回。故事里的人物绝大多数都已经死去,鲁尔福却漫不经心地将他们还原到现实场景展示,时空转换明暗交织,极具幻想气质。《佩德罗・巴拉莫》几乎整篇都是独白。主要叙事人的出场顺序似乎没有什么内在逻辑,这些随处散落、零零碎碎的记忆片段就这样拼凑起来巴拉莫近70年的人生。从已去世的母亲絮絮叨叨的回忆不断出现在胡安的叙事中开始,鲁尔福的招魂术就运作了整部小说没有多余的议论和联想,也没有多余的插话和解释,这与作家创作“开放小说”的意图紧密联系。整部小说放弃知晓一切的作者,在独白之间留下空白,故意让读者去补充、去想象、去思考这些空白。单从小说叙事的角度来看,《佩德罗・巴拉莫》未免有些混乱,以致长久以来,除了带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的“魔幻现实主义”这一大而无当的术语之外,它如此随意善变的叙事视角似乎无法被有效解读。对于西方人而言,一个完全由鬼魂讲述的文本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它完全违背理性主义的逻辑。但是对于墨西哥人而言,这一点都不“魔幻”。因为墨西哥的文化中,生死无界。《佩德罗・巴拉莫》式的招魂写作――将记忆唤回,使历史与现在共存于同一空间,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一个典型的非西方文本,它甚至构成了对西方形而上学历史概念的巨大挑战。

胡安·鲁尔福照片胡安·鲁尔福照片

《佩德罗・巴拉莫》也可以被视作典型的俄狄浦斯文本。对胡安而言,父亲仅仅存在于叙事与建构之中不仅胡安无父,科马拉中的大多数年轻男子都是在“无父”的情形下长大的,因为他们的父亲是同一个人――巴拉莫,而后者从来没有认过他们。将《佩德罗・巴拉莫》还原于历史语境之中时,文本内外(包括鲁尔福在内)的俄狄浦斯们的焦虑便超越了个体经验,而可以被视为关于墨西哥国族身份的寓言。《佩德罗・巴拉莫》的写作,表明大革命中长大的西班牙后裔鲁尔福对欧洲传统(线性历史观、现代化道路)的彻底拒绝,这本身带有浓厚的文化弑父色彩。虽然“鬼魂叙事”的风格标明了对阿兹特克文明的敬意,但鲁尔福并没有将皈依印第安文明视为墨西哥的出路。因为包括《佩德罗・巴拉莫》在内,鲁尔福的所有小说都并没有快乐的结局。而鲁尔福笔下的鬼魂,生于科马拉,死于科马拉,死后游荡在科马拉,永生永世没有救赎,没有希望。

另一部中篇小说《金鸡》是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体现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故事的发展推进都有作者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议论、插话、解释也多有出现,这与《佩德罗-巴拉莫》正形成鲜明的对照。《金鸡》的创作实际上是他先前《烈火中的平原》一贯风格的延续。

获奖记录

编辑

文学类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结果
1983西班牙阿斯图利亚斯王子文学奖获奖
1970墨西哥国家文学奖获奖
1956墨西哥撒维尔·维尧路地亚奖获奖
荣誉类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结果
1974墨西哥语言文学院院士获奖

以上参考

人物评价

编辑
对于胡安·鲁尔福作品的深入了解,终于使我找到了为继续写我的书而需要寻找的道路。他的作品不过三百页,但是它几乎和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一样浩瀚,我相信也会一样经久不衰。(加西亚·马尔克斯评)

鲁尔福的小说不仅仅是20世纪文学中的一部杰作,而且也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苏珊・桑塔格评)

后世纪念

编辑
文学奖

胡安·鲁尔福照片胡安·鲁尔福照片

1990年,为了纪念胡安·鲁尔福,设立了“胡安·鲁尔福文学奖”。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奖金为10万美元,用于奖励那些为该地区文学繁荣作出杰出贡献的作家,是当今拉美及加勒比地区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

纪录片

1999年,关于胡安·鲁尔福的纪录片《胡安-鲁尔福:遗忘与记忆的斗争》在墨西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