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骨质增生 编辑
腰椎骨质增生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女性患者较多。患病时,患者可出现腰部酸痛、胀痛、僵硬、下肢无力、腿部麻木、间歇性跛行、大小便障碍等症状。采用手术治疗时,可能会引起脊髓损伤、失血性休克、尿潴留等并发症。腰椎骨质增生主要是由于脊柱稳定性下降引起的。腰椎骨质增生本质上是机体对环境改变而产生的自我保护反应。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腰部
多发人群:中老年人群
是否遗传:否
相关症状:腰部酸痛 下肢无力 腿部麻木 间歇性跛行 大小便障碍
相关手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 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是否属于医保:是
腰椎骨质增生主要是指骨关节慢性退行性病变而引起的疾病。
腰椎骨质增生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女性患者较多。患病时,患者可出现腰部酸痛、胀痛、僵硬、下肢无力、腿部麻木、间歇性跛行、大小便障碍等症状。采用手术治疗时,可能会引起脊髓损伤、失血性休克、尿潴留等并发症。腰椎骨质增生主要是由于脊柱稳定性下降引起的。腰椎骨质增生本质上是机体对环境改变而产生的自我保护反应。
腰椎骨质增生的症状与神经根受压、椎管狭窄、马尾神经受压有关,具体如下:
1.神经根受压
增生的骨质压迫神经根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腿部麻木、下肢无力、感觉减退等不适症状。
2.椎管狭窄
增生的骨质突入椎管时,可造成椎管狭窄,患者此时可表现为腰部酸痛、下肢胀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
3.马尾神经受压
腰椎骨质增生主要是由于腰椎关节退化引起的,外伤、慢性劳损等原因易诱发此疾病。
一、基本病因
患者的腰椎关节退化、维持脊柱稳定的肌肉、韧带松弛时,可造成脊柱的稳定性下降,椎体受力异常,导致骨质增生形成,引发本病。
二、诱发因素
1、外伤
腰椎受到外伤时,可造成椎间关节内的应力不能保持平衡,导致腰椎退变,诱发腰椎骨质增生。
2、慢性劳损
长期进行腰部活动时,可引起慢性劳损,造成腰椎退变速度加快,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形成腰椎骨质增生。
腰椎骨质增生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反复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时,应警惕腰椎骨质增生,及时就医,使用弹力围腰,减少腰部活动,减轻腰部疼痛症状。
2.病情加重
间歇性跛行、大小便障碍等症状出现时,需要解除神经受压,维持正常的神经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3.引起并发症
腰椎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平时应该多休息,避免久坐或久站,不要进行重体力劳动,佩戴弹力围腰,限制腰部活动,但是佩戴时间不能太长。
2.药物治疗
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要求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美洛昔康片等药物,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腰背部疼痛症状。
3.手术治疗
患者可以进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减轻椎管狭窄、脊髓和神经受压的情况,缓解不适。患者还需要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提高腰椎的稳定性,解除压迫,促进病情恢复。
4.物理治疗
1.多休息
平时应该卧床休息,减轻椎间盘的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久坐、久站,延缓病情进展。
2.佩戴护具
生活中可以佩戴护具,有助于减少腰部活动,缓解压力,以免腰肌劳损,加重腰背部疼痛症状,注意佩戴时间不宜过长。
3.病情监测
规范治疗后,应当观察有无下肢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出现,若发现异常,则需要就医,及时解除脊髓、神经受压的情况。
预防腰椎骨质增生的方法有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姿势、选择合适的背椅等。
1.合理运动
适当进行瑜伽、普拉提等运动,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提高腰椎的稳定性,预防腰椎骨质增生。
2.保持良好的姿势
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睡姿,提高脊柱支撑力,减轻腰椎承受的压力,防止腰椎骨质增生情况发生。
3.选择合适的背椅
生活中应该选择可调节的背椅,能够支撑腰部,减轻腰部负担,降低腰椎骨质增生的发病风险。
腰椎骨质增生的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其他检查等。
一、体格检查
1、直腿抬高试验
处于平卧位时,被动抬高患肢,若患肢抬高不超过60°时出现坐骨神经痛,则表示试验阳性,可能患有本病。
2、神经系统检查
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可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皮肤感觉过敏、麻木、刺痛、腰部肌力下降等疾病相关症状。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能够多方位观察骨质破坏、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关节稳定性下降等情况,同时还可以观察有无结核、肿瘤等病变。
2、CT检查
CT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骨组织结构,发现钙化灶,但是无法观察脊髓、神经根以及椎间盘的病变情况。
3、MRI检查
MRI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骨组织和周围组织的病损情况,全面观察有无椎间盘病变、神经根受压、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等情况。
三、其他检查
1、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检查可以记录肌肉的活动情况,判断周围神经、神经元、肌肉等组织的功能,排除腰肌劳损。
2、神经传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