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 编辑

中医方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理中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效。主治脾虚寒,自利不渴,呕吐腹痛,不欲饮食,中寒霍乱阳虚失血,胸痹虚证,病后喜唾,小儿慢惊。

基本信息

编辑

名称:理中丸

别名:人参汤(《金匮要略》卷上)、治中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理中煎(《鸡峰普济方》卷十二)、人参理中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干理中汤(《中国医学大辞典》)

出处:《伤寒论》

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白术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自利不渴,呕吐腹痛,不欲饮食,中寒霍乱,阳虚失血,胸痹虚证,病后喜唾,小儿慢惊

歌诀

编辑

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组成

编辑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9g)。    

用法用量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次,夜二次。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

功用

编辑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

编辑

脾胃虚寒,自利不渴,呕吐腹痛,不欲饮食,中寒霍乱,阳虚失血,胸痹虚证,病后喜唾,小儿慢惊。

方义

编辑

方中干姜辛热,温中焦脾胃,助阳祛寒,为君药。人参益气健脾,培补后天之本助运化为臣药;白术健脾燥湿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合用,温中焦之阳气,祛中焦之寒邪,健中焦之运化,吐泻冷痛诸症悉可解除,故方名“理中”。

加减化裁

编辑

若脐上筑者,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使用注意

编辑

海藻、菘菜、雀肉

附方

编辑

名称:理中丸

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取汤和一丸服之,日十服

主治:霍乱

出处:《千金翼方》卷十八

名称:理中丸

组成:人参、白术、甘草、干姜、高良姜桂心

主治:冷热不调,霍乱吐痢,宿食不消

出处:《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名称:理中丸

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白术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粥饮化下,不拘时候

主治:霍乱,或吐或泻,口干大渴,头疼体痛

出处:《圣惠方》卷四十七

重要文献摘要

编辑

《伤寒论后辨》:阳之动,始于温,温气得而谷精运,谷气升而中气赡,故名曰理中。实以燮理之功,予中焦之阳也。若胃阳虚,即中气失宰,膻中无发宣之用,六腑无洒陈之功,犹如釜薪失焰,故下至清谷,上失滋味,五脏凌夺,诸症所由来也。参、术、炙草,所以固中州,干姜辛以守中,必假之以焰釜薪而腾阳气。是以谷入于阴,长气于阳,上输华盖,下摄州都,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矣。此理中之旨也。

《医方集解》:此足太阴药也。人参补气益脾,故以为君;白术健脾燥湿,故以为臣;甘草和中补土,故以为佐;干姜温胃散寒,故以为使。以脾土居中,故曰理中。

《温病条辨》:理中汤温中散寒,人参、甘草,胃之守药;白术、甘草,脾之守药;干姜能通能守,上下两泄者,故脾胃两守之;且守中有通,通中有守,以守药作通用,以通药作守用。

《伤寒寻源》:盖理中者,理中焦之寒也。寒在胃上,取丸药之缓,逗留于上,以温胃而散寒;若寒胜热之霍乱,利在急温,则不宜丸而宜汤。缓宜丸,急宜汤,此先圣之成法,不可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