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 编辑

中药方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贝母中药材“浙贝母”。别名:浙贝、大贝、象贝、元宝贝、珠贝。性状: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径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高1~1.5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略似形……

《中国药典》:浙贝母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Zhè Bèi Mǔ

别名

编辑

浙贝、大贝、象贝、元宝贝、珠贝

英文名

编辑
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来源

编辑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鳞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性状

编辑

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径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高1~1.5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肥厚,略似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3枚及干缩的残茎。

浙贝片: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2cm,边缘表面淡黄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贮藏

编辑

置干燥处,防蛀。

炮制

编辑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或打成碎块。

鉴别

编辑

(1)本品粉末淡黄白色。淀粉粒,单粒卵形、广卵形或椭圆形,直径6~56μm,脐点点状、裂缝状、人字状或马蹄状,位于较小端,层纹大多明显;偶见半复粒及复粒,复粒由2 分粒组成。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有时可见气孔,副卫细胞4~5个,草酸结晶细小,多呈颗粒状,有的呈棱形、方形或细杆状。导管多为螺纹,直径至18μm 。

(2)取本品横切片,加试液2~3滴,即显蓝紫色,但边缘一圈仍为类白色。

(3)取本品粗粉1g,加70%乙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分置两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3 滴,生成橘红沉淀;另一管中加硅钨酸试液1~3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

(4)取本品粉末,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淡绿色荧光。

(5)取本品粉末5g,加浓氨试液2ml 与苯20ml,放置过夜,滤过,取滤液8ml ,蒸干,残渣加氯仿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贝母素甲与贝母素乙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 各含2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归经

编辑

经。

性味

编辑

苦,寒。

注意

编辑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功能主治

编辑

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

编辑

4.5~9g。

摘录

编辑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浙贝母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Zhè Bèi Mǔ

别名

编辑

土贝母(《本草正》),象贝(《经验广集》),浙贝、象贝母(《百草镜》),大贝母(《本草正义》)。

出处

编辑

《药材学》

来源

编辑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鳞茎。5~6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2片,呈元宝状,称"元宝贝",小者称"珠贝"。分别置擦笼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匀,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

编辑

生于湿润的山脊、山坡、沟边及村边草丛中。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地。

原形态

编辑

多年生草本。鳞茎半球形,直径1.5~6厘米,有2~3片肉质的鳞片。茎单一,直立,圆柱形,高50~80厘米。叶无柄;茎下部的叶对生,罕互生,狭披针形至线形,长6~17厘米,宽6~15毫米;中上部的叶常3~5片轮生,罕互生,叶片较短,先端卷须状。花单生于茎顶或叶腋,花梗长1~1.5厘米;花钟形,俯垂;花被6片,2轮排列,长椭圆形,先端短尖或钝,淡黄色或黄绿色,具细微平行脉,内面并有淡紫色方格状斑纹,基部具腺体;雄蕊6,花药基部着生,外向;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柱头3歧。朔果卵圆形,直径约2.5厘米,有6条较宽的纵翅,成熟时室背开裂。种子扁平,近半圆形,边缘具翅。花期3~4月。果期4~5月。

性状

编辑

①元宝贝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片。一面凸出,一面凹入,呈元宝状,瓣长约1.7~4厘米,厚7~17毫米。表面白色,或带淡黄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齐,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气微劈,味苦。

②珠贝

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球形,高1~1.7厘米,直径2~3.5厘米。表面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略似肾脏形,中央为2~3枚皱缩的小鳞叶及残茎,内表面垦淡黄白色。质地、气味同元宝贝。

上述二种药材,均以鳞叶肥厚、表面及断面白色、粉性足者为佳。个较小、表面灰白色、断面中心棕红色者为质次。元宝贝较珠贝为优。

主产浙江,安徽、江苏亦产。

江苏产者称苏贝母,为浙贝母的野生种,其鳞茎较栽培种为小,直径2~3.5厘米,高1~1.5厘米。药材与珠贝相类。

毒性

编辑

浙贝母碱及去浙贝母碱对小鼠静脉注射的最小致死约0.9毫克/公斤(可能系9毫克/公斤之误)。早年曾报道另一种浙贝母碱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10~12毫克/公斤(静脉),对猫为8~10毫克/公斤(静脉)。中毒症状呼吸抑制,瞳孔散大,震颤,惊厥,便溺。致死原因为呼吸衰竭,亦可能与形成变性血红蛋白有关。Fritillaria vERTicillata的酒精提取液并能升高血糖

化学成分

编辑

鳞茎含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贝母醇。此外还有四种含量极少的生物碱:贝母丁碱、贝毋芬碱、贝母辛碱和贝母替定碱。日本产的浙贝鳞茎中还分出了浙贝母碱的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

编辑

①对平滑肌及腺体的作用

猫和家兔离体支气管肺灌流,浙贝母碱在低浓度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高浓度则显着收缩。前者类似阿托品的作用,后者可能系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浙贝母碱及去氢浙贝母碱均未确证有镇咳作用。

浙贝母碱能兴奋家兔离体子宫,已孕子宫比未孕子宫敏感,对大鼠子宫也能兴奋。阿托品不能消除其对子宫的兴奋作用,预先应用双苄胺或利血平处理后,其兴奋子宫的作用减弱或消失。浙贝母碱溶液给犬、猫和家兔滴眼可使其瞳孔扩大并使对光反应捎失,静脉注射能使麻醉犬唾液分泌暂时停止,但其抑制作用比阿托品弱。浙贝母生物碱则使家兔离体小肠收缩加强。

②对循环系统及呼吸的作用

浙贝母生物碱大剂量可使狗、猫及兔血中等度降低,呼吸抑制,小量可使兔血压微升,离体蛙心或兔心灌流可使心脏搏动立即停止。

炮制

编辑

拣去杂质,清稍浸,捞出,润透后切厚片,晒干。

归经

编辑

《本草正》:"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

性味

编辑

《本草正》:"味大苦,性寒。"

功能主治

编辑

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痹,瘰疬,疮疡肿毒。

①《本草正》:"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②《本草从新》:"去时感风痰。"

③《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

④《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感冒咳嗽,痛吐酸,痈毒肿痛。"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撤。

复方

编辑

①治感冒咳嗽:浙贝母、知母、桑叶、杏仁各三钱,紫苏二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痈毒肿痛:浙贝母、连翘各三钱,金银花六钱,蒲公英八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喉十八症;大黑每个去核,装入五倍子(去虫,研)一个、象贝(去心,研)一个。用泥裹,煨存性,共研极细末,加薄荷叶末少许,冰片少许,贮瓷瓶内。临用吹患处,任其呕出痰涎。(《经验广集》吹喉散)

④治对口:象贝母研末敷之。(《杨春涯经验方》)

各家论述

编辑

《本草正义》:"象贝母苦寒泄降,而能散结。《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别录》止烦、热、渴、出汗,皆泄降除热也。疝瘕以热结而言,泄热散结,故能治之。喉痹,热之结于上者也。乳难之乳,即孳乳之乳,指产难也,贝母滑降,且能散结,故催生而治产难。甄权《药性论》谓贝母作末酒服,治产难及胞衣不出;近人保生无忧散一方,为催生保产灵药,内有贝母,程钟龄释之谓贝母滑润,义皆本此。而注《本经》者仅以为下乳汁,恐非真旨。主金疮者,苦降清热之功也,不仅可以内服,亦可外作掺药。后人以象贝通治阳证痈疡,消肿退热,殊有捷效,亦本于此。主风痉者,苦寒清热,泄降定风之功也,《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皆指邪热窒塞之证,苦泄散结,皆能主之。洗洗恶风寒者,风寒外袭于皮毛,内合于肺,象贝清泄肺气而辛能疏散,其效可知。目眩为阳上乘,项直为风邪外感,苦降泄风,辛泄疏散,治之宜也。咳嗽上气,又痰热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象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气,故能除热,能泄降,又能散结。今人乃以通治风热、温热、时气热邪,则寒能胜热,辛能散邪也。主郁气痰核等证,则辛散苦泄,开结散郁也。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余义。至于治疸、治疡、清喉咽,主吐衄、疗痰嗽、通二便,种种功,无非清热泄降四字,足以赅之,要之皆象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贝,淡泊异常,断不足以语此。"

摘录

编辑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浙贝母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Zhè Bèi Mǔ

别名

编辑

土贝母、浙贝、象贝、象贝母、大贝母

英文名

编辑
Bulb of Thunberg Fritillary

出处

编辑

出自《药材学》1.《神农本草经逢原》: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并去心用。凡肺经药皆当去心,不独贝母也。

2.《百草镜》:浙贝出象山,俗呼象贝母。皮糙微苦,独颗无瓣,顶圆心斜。入药选圆白而小者佳。

3. 贝母在《纲目》以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立川贝、浙贝、土贝专条,至明《本草正》始于贝母条后,别立上贝母一条,所指即系本品。清《百草镜》始

来源

编辑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F.collicola Hance; F. verticillata Willd. Var. thunbergii(Miq.)Baker]

采收和储藏:商品田于5月中、下旬地上部茎叶枯萎后收获。挖出鳞茎,立即洗净,大鳞茎先挖出贝心芽,再加工成元宝贝,小个则不挖贝心芽,加工成珠贝。把鲜贝放入加有蚌壳灰的机动撞船里,来加撞击至表皮脱净,浆液渗出为止,粘上蚌灰,随即取出,摊开,日晒,晴天晒3-4d,稍停1-3d,再晒,如此反复,使其内潮外透再晒至全干。

生境分布

编辑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阴蔽处或竹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原形态

编辑

浙贝母,多年生草本。高50-80cm。鳞茎扁球形,直径1.5-4cm,由2枚白色肥厚的鳞叶对合组成。叶在茎最下面的对生或散生,渐向上常兼有散生、对生和轮生的;叶片近条形至披针形,长7-11cm,宽1-2.5cm,先端不卷曲或稍弯曲。花1-6朵,淡黄色,有时稍带淡紫色,顶端的花具3-4枚叶状苞片,其余具2-4cm,宽1-1.5cm,内外轮相似,内面具紫色方格斑纹,基部上方具蜜腺;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2/5;花药近基着生,花丝无小乳突;柱头裂片长1.5-2mm。蒴果卵圆形,6棱,长2-2.2cm,宽约2.5cm,棱上有宽约6-8mm的翅。花期3-4月,果期5月。

栽培

编辑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海洋性气候,较耐寒、怕水浸。平均气温在17度左右时,地上部茎叶生长迅速,超过20度,生长缓慢并随气温继续增加而枯萎,地下鳞茎进入休眠。生长期3个半月左右,故称短命植物。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鳞茎繁殖和种子繁殖。鳞茎繁殖:栽种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栽种前挖出留种用鳞茎二号贝,直径1-1.5cm,三号贝更小些,种子田随挖随栽,商品田在种子田栽完后,再行栽入。先在畦上开沟,沟距20cm,种子田沟深10-15cm,商品田沟深5-7cm,栽种时,株距按15cm播入,鳞茎芽头朝上,畦边覆土要深些。种子繁殖:种子有胚后熟特性,采收后宜当年秋播(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如延迟到11月中旬以后播种,则出苗率显着下降。种子繁殖需5年成龄,年限长,不易保苗及越夏,生产上未能广泛采用。但在种鳞茎来源困难地区采用种子繁殖。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结合施肥进行,生长初期中耕可深些,后期宜浅,一般追肥3-4次,以人畜粪为主,化肥为辅,开沟条施。3月下旬在植株有1-2朵花开放时选晴天摘花打顶,以减少养分消耗,保进鳞茎膨大,又可促进二秆生长,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浙贝在5月上旬植株枯萎后到9月上旬再发根生长是休眠期,亦称浙贝越夏,可在浙贝地上套种瓜类、豆类、蔬菜等,设法降低地温。做好开沟排水,防止地面积水等措施,以免造成鳞茎腐烂。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灰霉病、黑斑病,为害地上部,一般在湿度大时发生,喷1:1:1000波尔多液。干腐病,为害鳞茎,下种前用20%三氯杀螨砜1000-1500倍液浸种10-15min。还有炭疽病,病毒病等为害虫害有锯角豆芫菁,可用90%敌百虫1500倍液喷射。

性状

编辑

性状鉴别 (1)珠贝 为完整的鳞茎,呈扁球形,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对合,内有小鳞叶2-3枚及残茎。质结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2)元宝贝(大贝)为单瓣肥厚鳞叶,呈元宝形或菱肉形,长2-4cm,高1-2.5cm,厚0.6-1.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白色,有淡棕色斑痕,内表类白色至淡黄白色。 以鳞叶肥厚、质坚实、粉性足、断面色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类白色。①淀粉粒极多,单粒长卵形、广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贝状圆形,直径5-56μm,脐点点状、裂缝状、人字状或马蹄状,位于较小端,层纹明显;复粒稀少,2(-3)分粒组成;半复粒偶见。②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或长方形,角质层在垂周壁部位向内凸出形成角质栓,呈粗颗粒状,排列较密;气孔扁圆形,副卫细胞4-6个。③草酸钙方晶细小,存在于表皮细胞及导管旁薄壁细胞中。此外,有螺纹、环纹导管。

毒性

编辑

贝母素甲及贝母碱甙对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7mg/kg和73mg/kg。

化学成分

编辑

鳞茎含浙贝母碱(verticine)即浙贝甲素(peimine),去氢浙贝母碱(verticiNOne)即浙贝乙素(peiminine),浙贝宁(zhebeinine),浙贝丙素(zhebeirine),鄂贝乙素(eduardine; ebeinone),浙贝酮(zhebeinone),贝母辛碱(peimisine),异浙贝母碱(isoverticine),浙贝母碱-N-化物(verticine-N-oxide),去氢浙贝母碱-N-氧化物(verticinone-N-oxide)、11-脱氧-6-氧代-5α,6-二氢芥芬胺(11-deoxo-6-oxo-5α,6-dihydrojervine),12,13-环氧-11-去氧-6-氧代-5α,6-二氢-N,O-二乙酰基芥芬胺(12,13-epoxy-11-deoxo-6-oxo-5α,6-dihydrojervine N,O-diacetate),3β,17,23α-三羟-6-氧-N-,O(3)-二乙酰基-12,13-环氧22s,25s,5α-藜芦碱〔12,13-epoxy-22s,25s,5α-veratramine-3β,17,23α-triol-6-one N,O(3)diacetate〕及胆碱(choline)等多种生物碱,还含浙贝母碱甙(peiminoside),浙贝宁甙(zhebeininoside),贝母醇(propeim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素(carotene),苦鬼臼毒素(picrpodophyllotoxin),多种二萜类化合物:反式-半日花三烯醇(communol),反式-半日花三烯酸甲酯(communic acid methyl ester),19-异海松醇(isopimaran-19-ol),19-异海松酸甲酯(isopimaran-19-oic acid methylester),对映-16β-17-贝壳松二醇(ent-kauran-16β,17-diol),对映-16β,17-环氧贝壳松烷(ent-16β,17-epoxykaurane),对映-16α-甲氧基-17-贝壳松醇(ent-16α-methoxy-kauran-17-ol),对映-15-贝壳松烯-17-醇(ent-kaur-15-en-17-ol),对映-16α,17-贝壳松二醇(ent-kauran-16α,17-diol)及脂肪酸消旋-13-羟基-9Z,11E-十八二烯酸(coriolic acid),消旋-13-羟基-9Z,11E-十八碳二烯酸(13-hydroxy-9E,11E-oCTadecadienoic acid),消旋-9-羟基-10E,12E-十八碳二烯酸(α-dimorphecolic acid),消旋-9-羟基-10E,12E-十八碳二烯酸(β-dimorphecolic acid)。 地上部分含生物碱:贝母尼定碱(baimonidine),异贝母尼定碱(isobaimonidine),浙贝母碱及去氢浙贝母碱,还含茄啶3-O-α-L-吡喃鼠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solanidine-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即β1-查茄碱(β1-chaconine),茄啶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

编辑

1.镇咳: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4mg/kg灌胃,对小鼠氨气引咳有抑制作用,4mg/kg皮下注射对电刺激麻醉猫喉上神经引咳也有镇咳作用。

2.解痉:贝母生物碱具有阿托品样作用,对兔、猫离体肺灌流表明,低浓度可使支气管松弛,高浓度则对支气管有轻微收缩作用。

3.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浙贝母碱和去氢浙贝母碱2mg/kg皮下注射,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4mg/kg灌胃使小鼠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延长,2mg/kg皮下注射,对小鼠醋酸扭体法试验表明有镇痛作用。

4.其它作用:贝母碱和去氢贝母碱的各种药理作用均颇相似。1:5000-1:1000浓度蛙心灌流,可使心率减慢并产生房室完全阻滞;10mg/kg给麻醉猫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5mg/kg给兔静脉注射,呈现中等度的血糖升高;10mg/kg时,给麻醉猫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5mg/kg给兔静脉注射,呈现中等度的血糖升高;10mg/kg时,则呈现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及震颤;小鼠静脉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两者均为9mg/kg。贝母碱甙比贝母素甲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开胞狗左冠状动脉注射2mg能增加冠脉血流量

炮制

编辑

拣去杂质,清水稍浸。捞出,润逐后切厚片,晒。

鉴别

编辑

理化鉴别 (1)取粉末置紫外灯下观察,显淡亮绿色荧光。(2)薄层色谱 取粉末2.5g,加浓氨水1ml与苯10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0.5ml溶解,作供试液;另取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加氯仿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液,作对照品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CMC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浓氨溶液(17:2:1)展开,取出晾干,喷雾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商品规格 商品分完宝贝(大贝)和珠贝2种。出口规格按每kg粒数分为四等:一等120-140粒;二等160-180粒;三等200-230粒;四等250-280粒。

归经

编辑

归肺;心经

性味

编辑

味苦;性寒

注意

编辑

寒痰、湿痰及胃虚寒者慎服。反乌头。

功能主治

编辑

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

复方

编辑

①治感冒咳嗽:浙贝母、知母、桑叶、杏仁各三钱,紫苏二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②治痈毒肿痛:浙贝母、连翘各三钱,金银花六钱,蒲公英八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③治咽喉十八症:大黑枣每个去核,装入五倍子(去虫,研)一个、象贝(去心,研)一个。用泥裹,煨存性,共研极细末,加薄荷叶末少许,冰片少许,贮瓷瓶内。 临用吹患处,任其呕出痰涎。(《经验广集》吹喉散)④治对口:象贝母研末敷之。(《杨春涯经验方》)

各家论述

编辑

1.《本草正义》:象贝母蓄寒泄降,而能散结。《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别录》止烦、热、渴、出汗,皆泄降除热也。疝瘕以热结而言,泄热散结,故能治之。喉痹,热之结于上者也。乳难之乳,即孳乳之乳,指产难也、贝母滑降,且能散结,故催生而治产难。甄权《药性论》谓贝母作末酒服,治产难及胞衣不出;近人保生无忧散一方,为催生保产灵药,内有贝母,程钟龄释之谓贝母滑润,久皆本此。而注《本经》者仅以为下乳汁,恐非真目。主金疮者,苫降清热之功也,不仅可以内服,亦可外作渗药。居人以象贝通治阳证痈疡,消肿退热,殊有捷效,亦本于此。主风痉者,苦寒清热,泄降定风之功也。《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皆指邪热窒塞之证,苦泄散结,皆能主之。洗洗恶风寒者,风寒外袭于皮毛,内合于肺,象贝清泄肺气而辛能疏散,其效可知。目眩为肝阳上乘,项直为风邪外感,舌降泄风,辛泄疏散,治之宜也。咳嗽上气,又痰热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象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气。故能除热,能泄降,又能散绪。今人乃以通治风热、温热、时气热邪,则寒能胜热,辛能散邪也。主郁气痰核等证,虽辛散苦泄,开结散郁也,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余义。至于治疸、治疡、清喉咽,主吐衄、疗痰嗽、通二便,种种功力,无非清热泄降四中,足以赅之,要之皆象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贝,淡泊异常,断不足以语此。

2.《本草正》: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阴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3.《本草从新》:去时感风痰。

4.《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突风火有痰者宜此。

5.《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

摘录

编辑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