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叶芦 编辑

中药方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棕叶芦,中药材“棕叶芦”。别名:扫地草、棕叶草。生境分布:华南至西南。性味:甘,凉。注意:孕妇忌服。能主治: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主治疟疾用法用量:笋2~3斤,切细煎服,每日1剂。别名:莽草、棕叶草、扫地草。出处:始载于《种子植物名称》。生境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地。原形态:棕叶芦,年生草本。秆直立,高13m,具白色髓部。叶鞘光涌,紧……

《全国中草药汇编》:棕叶芦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Zōnɡ Yè Lú

别名

编辑

扫地草、棕叶草

来源

编辑

禾本科棕叶芦ThysaNOlaena maxima (Roxb.) O. kuntze,以入药。

生境分布

编辑

华南至西南。

性味

编辑

甘,凉。

注意

编辑

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编辑

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

编辑

笋2~3斤,切细水煎服,每日1剂。

摘录

编辑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棕叶芦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Zōnɡ Yè Lú

别名

编辑

莽草、棕叶草、扫地草

英文名

编辑
all-grass of Tigergrass

出处

编辑

始载于《种子植物名称》。

来源

编辑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棕叶芦的根或笋。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ysanolaena maxima (Roxb. ) Kuntze.[Agrostis maxima Rox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编辑

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地。

原形态

编辑

棕叶芦,多年生草本。秆直立,高1-3m,具白色髓部。叶鞘光涌,紧密包茎;叶舌质硬,截平,长1-2mm;叶片扁平,广披针形,基部呈形,长达40cm,宽3-7cm,光滑或幼嫩时边缘微粗糙,具细小横脉纹。圆锥花序长达60cm,每节着生1-3个分枝;分枝斜向上繁荣昌盛,下部裸露,基部主枝长达30cm;小穗长约1.5-1.8mm,基柄长约2mm;颖短小,长为小穗的1/5-1/4,先端钝具1脉;第2花为两性,外稃卵形,具短尖头,与第1外稃等长或略有上下,具3脉,边缘疏被柔毛,成熟后其毛 不毛开展;内稃透明膜质,较短小;花药褐色,长约1mm。颖果长圆形,长约0.5mm。花、果期夏、秋间。

化学成分

编辑

本品叶含、镍、硅、、镁、钾等无机元素。

归经

编辑

、胆二经

性味

编辑

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

编辑

清热截疟;止咳平喘。主疟疾;烦渴;腹泻;咳喘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 煎汤,30-60g。

各家论述

编辑

《新华本草纲要》:根或嫩笋:味甘、性温。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疟痰、咳嗽平喘等症。

摘录

编辑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