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接筋草 编辑

中药方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小接筋草,中药材“小接筋草”。性味:微苦,平。能主治:止血,续筋。用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1~2钱,煎或泡酒服。外用适,研粉或捣烂敷患处。别名:龙胡子、岩石松(《文山中草药》),小杉兰(《陕西中草药》)。出处:《陕西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高山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分布陕西、云南、四川、新疆及东北地。原形态: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直……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接筋草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Xiǎo Jiē Jīn Cǎo

来源

编辑

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小杉兰Lycopodium selago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

编辑

微苦,平。

功能主治

编辑

止血,续筋。用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编辑

1~2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研粉或捣烂敷患处。

摘录

编辑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小接筋草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Xiǎo Jiē Jīn Cǎo

别名

编辑

龙胡子、岩石松(《文山中草药》),小杉兰(《陕西中草药》)。

出处

编辑

《陕西中草药》

来源

编辑

为石松科植物卷柏状石松全草。全年可采,阴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编辑

生于高山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分布陕西、云南、四川、新疆及东北等地。

原形态

编辑

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直立或斜上,二歧分枝。叶片螺旋状着生;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时具疏齿或全缘,质硬;分杖上部叶腋常生有芽苞。无明显的孢子囊穗;孢子囊着生于茎中部以上的叶腋,阔形,较孢子叶宽或等宽。

性味

编辑

①《陕西中草药》:"味微苦,性平。"

②《文山中草药》:"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编辑

①《陕西中草药》:"止血,续筋。治趺打损伤,外伤出血。"

②《文山中草药》:"散风和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研末或捣敷。

复方

编辑

荨麻疹:龙胡子适量,煎水洗患处。(《文山中草药》)

摘录

编辑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小接筋草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Xiǎo Jiē Jīn Cǎo

别名

编辑

龙胡子、岩石松、卷柏状石松、小杉兰

英文名

编辑
Herb of Fir Clubmoss, Herb of Virgin Mary's Furze

出处

编辑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

编辑

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石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perzia selago(L.)Bernh.ex Schrank et Mast.[Lycopodium selago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全草或孢子,阴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编辑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吉林、陕西、云南、四川、新疆等地。

原形态

编辑

卷柏状石松,多年生草本,高10-30cm。茎直立或斜上,二岐分枝。叶片螺旋状着生;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时具疏齿或全缘,质硬;分枝上部叶腋常生有芽苞。无明显的孢子囊穗;孢子囊着生于茎中部以上的叶腋,阔肾形,较孢子叶宽或等宽。

化学成分

编辑

全草含多种生物碱:石松碱(lycopodine),尖叶石松碱(acrifoline),石松灵碱(lycodoline),伪卷柏石松碱(pseudoselagine),αβ-玉柏碱(α、β-obscurine),卷柏石松碱(selagine)即石杉碱(huperzine)A,石松岩定碱(lycodine),6β-羟基石杉碱(6β-hydrocyhuperzine)A。还含卷柏石松素(selagin),香草酸(vanillic acid)及阿魏酸(ferulic acid)。

归经

编辑

性味

编辑

微苦;凉;平

功能主治

编辑

止血;续筋;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荨麻疹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或捣敷。

各家论述

编辑

1.《陕西中草药》:止血,续筋。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2.《文山中草药》:散风和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

摘录

编辑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