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节铃 编辑

中药方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小九节铃,中药材“小九节铃”。生境分布:分布云南。性味:性寒味涩微苦。能主治:接骨生肌,止血消炎。别名:小五爪龙、五爪金龙、小红藤、小红药、丝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杂木林中或陡壁处。分布于云南地。原形态:年生攀援藤本,长3~5米。根肥大,纺锤形,皮紫红色,质坚韧。缠绕茎细长,表面有细沟纹;卷须不分枝,卷曲。质坚韧。……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九节铃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Xiǎo Jiǔ Jié Línɡ

来源

编辑

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Planch. var. glabrum (Levl. et Vant.)Gagnep.的根。

生境分布

编辑

分布云南。

性味

编辑

性寒味涩微苦

功能主治

编辑

接骨生肌,止血消炎。

摘录

编辑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小九节铃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Xiǎo Jiǔ Jié Línɡ

别名

编辑

小五爪龙、五爪金龙、小红藤、小红药、铜丝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

编辑

《云南中草药》

来源

编辑

为葡萄科植物光叶崖爬藤全株。秋冬采集,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编辑

生于山坡杂木林中或陡壁处。分布于云南等地。

原形态

编辑

多年生攀援藤本,长3~5米。根肥大,纺锤形,皮紫红色,质坚韧。缠绕茎细长,表面有细沟纹;卷须不分枝,卷曲。质坚韧。叶互生,掌状复叶;小叶5枚,具短柄,椭圆状披针形,中央一枚最大,基部两枚较小,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具浅波状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花杂性异株,伞房花序排列成聚伞花序;花细小,黄绿色。浆果球形,肉质。

性味

编辑

《云南中草药》:"涩微苦,寒。"

功能主治

编辑

①《云南中草药》:"接骨生肌,止血消炎。治骨折,瘰疬,外伤出血。"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活络,止血生肌。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症,关节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

编辑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九节铃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Xiǎo Jiǔ Jié Línɡ

别名

编辑

小五爪龙、五爪金龙、小红藤、小红花、钢丝绊、小红袍、跳三步、石猴子、九节莲、飞石莲。

英文名

编辑
Root of Hairless Rockvine

出处

编辑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编辑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无毛崖爬藤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Planch.var.glabrum(Levl.et Vant.)Gagnep.[Vitis potentilla Levl.et Vant.var.glabra Levl.et Vant.]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除去泥土,洗净,切片,鲜用呀晒干。

生境分布

编辑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500m的山坡杂木林中或陡壁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原形态

编辑

无毛崖爬藤 多年生攀援藤本,长3-5m。全株无毛。根肥大,纺锤形,外皮紫红色,质坚韧。缠绕茎细长,表面有细沟纹;卷须不分枝,卷曲。掌状复叶互生;小叶5,椭圆状披针形,中间1枚最大,基部2枚较小,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浅波状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花杂性,异株;伞房花序排列成聚伞花序;花小,黄绿色。浆果球形,肉质。

归经

编辑

性味

编辑

辛;温

功能主治

编辑

祛风除湿;活血能络。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各家论述

编辑

1.《云南中草药》:接骨生肌,止血消炎。治骨折,瘰疬,外伤出血。

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活络,止血生肌。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症,关节筋骨疼痛

摘录

编辑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