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蛇皮 编辑

中药方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乌蛇皮,中药材“乌蛇皮”。出处:《纲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蛇"条。能主治:《纲目》:"治风毒气,眼生臀,唇紧、唇疮。"。复方:治小儿唇紧,热唇疮,乌蛇皮烧灰,酥和敷之。(《圣惠方》)。别名:乌梢蛇。出处:出自《本草纲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沿海平原、丘陵及山区或田野、林下地。行动敏捷,以鱼、蛙、蜥蜴等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

《中药大辞典》:乌蛇皮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Wū Shé Pí

出处

编辑

《纲目》

来源

编辑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

原形态

编辑

动物形态详"乌蛇"条。

功能主治

编辑

《纲目》:"治风毒气,眼生臀,唇紧、唇疮。"

复方

编辑

治小儿唇紧,脾热唇疮,乌蛇皮烧灰,酥和敷之。(《圣惠方》)

摘录

编辑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乌蛇皮

编辑

拼音注音

编辑
Wū Shé Pí

别名

编辑

乌梢蛇

英文名

编辑
Black-snake skin

出处

编辑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编辑

药材基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ocysd humNADes(Cantor)

采收和储藏:宰杀乌梢蛇时,剥取蛇皮,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编辑

生态环境:生活于沿海平原、丘陵及山区或田野、林下等地。行动敏捷,以鱼、蛙、蜥蜴等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原形态

编辑

乌梢蛇,形体较粗大,头颈区分不明显,全长可达2m以上。背面灰褐色或黑褐色,其上有2条黑线纵贯全身,老年个体后段色深,黑线不明显,背脊黄褐纵线较为醒目,幼蛇背面灰绿色,其上有4条黑线纵贯全身。颊鳞1,偶有1小鳞,位于其下,眶前鳞2,眶后鳞2(3);颞鳞2(1)+2,上唇鳞3-2-3式。背鳞16-16(14)-14,中央2-4(6)行起棱。正脊两行棱极强,腹鳞192-205;肛鳞2分,尾下鳞95-137对。

归经

编辑

性味

编辑

功能主治

编辑

祛风支翳;解毒消肿。主目翳;唇疮;

用法用量

编辑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烧灰存性,调敷。

各家论述

编辑

《纲目》:治风毒气,眼生翳,唇紧、唇疮。

摘录

编辑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