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氧乙烷 编辑
中文名:环氧乙烷
外文名:EthyleneOxide(EO)
别名:氧化乙烯
化学式:C2H4O
CAS登录号:75-21-8
EINECS登录号:200-849-9
熔点:-111℃
沸点:10.7℃
外观:无色气体
闪点:-29℃(OC)
安全性描述:S16;S23;S24/25;S36/37;S45;S53
危险性符号:F+;T
危险性描述:R45
折射率:1.3597(20℃)
饱和蒸气压:146kPa(20℃)
临界温度:195.8℃
临界压力:7.19MPa
引燃温度:429℃
环氧乙烷(EO)为一种最简单的环醚,属于杂环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石化产品。环氧乙烷在低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在常温下为无色带有醚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气体的蒸汽压高,30℃时可达141kPa,这种高蒸汽压决定了环氧乙烷熏蒸消毒时穿透力较强。
环氧乙烷是继甲醛之后出现的第2代化学消毒剂,仍为最好的冷消毒剂之一,也是目前四大低温灭菌技术(低温等离子体、低温甲醛蒸汽、环氧乙烷、戊二醛)最重要的一员。EO是一种简单的环氧化合物,为非特异性烷基化合物,分子式为C2H4O,分子量为44.05。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 -0.1 |
---|---|
氢键供体数量 | 0 |
1 | |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 | 0 |
互变异构体数量 | 0 |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 | 12.5 |
重原子数量 | 3 |
表面电荷 | 0 |
复杂度 | 10.3 |
同位素原子数量 | 0 |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0 |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 0 |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0 |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 0 |
共价键单元数量 | 1 |
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以前被用来制造杀菌剂。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不易长途运输,因此有强烈的地域性。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涤,制药,印染等行业。在化工相关产业可作为清洁剂的起始剂。
环氧乙烷有杀菌作用,对金属不腐蚀,无残留气味,可杀灭细菌(及其内孢子)、霉菌及真菌,因此可用于消毒一些不能耐受高温消毒的物品以及材料的气体杀菌剂。美国化学家Lloyd Hall在1938年取得以环氧乙烷消毒法保存香料的专利,该方法仍有人使用。环氧乙烷也被广泛用于消毒医疗用品诸如绷带、缝线及手术器具。
主要用于制造其他各种溶剂(如溶纤剂等),稀释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合成洗涤剂、抗冻剂、消毒剂、增韧剂和增塑剂等。与纤维素发生羟乙基化可合成得水溶性树脂(其环氧乙烷含量约75%)。还可用作熏蒸剂、涂料增稠剂、乳化剂、胶黏剂和纸张上浆剂等。
通常采用环氧乙烷-二氧化碳(两者之比为90:10)或环氧乙烷-二氯二氟甲烷的混合物,主要用于医院和精密仪器的消毒。环氧乙烷用熏蒸剂常用于粮食、食物的保藏。例如,干蛋粉的贮藏中常因受细菌的作用而分解,用环氧乙烷熏蒸处理,可防止变质,而蛋粉的化学成分,包括氨基酸等都不受影响。
环氧乙烷易与酸作用,因此可作为抗酸剂添加于某些物质中,从而降低这些物质的酸度或者使用其长期不产生酸性。例如,在生产氯化丁基橡胶时,异丁烯与异戊二烯共聚物的溶液在氯化前如果加入环氧乙烷,则成品即可完全不用碱洗和水洗。
由于环氧乙烷易燃及在空气中有广阔的爆炸浓度范围,它有时被用作燃料气化爆弹的燃料成份。
环氧乙烷自动分解时能产生巨大能量,可以作为火箭和喷气推进器的动力,一般是采用硝基甲烷和环氧乙烷的混合物(60:40 - 95:5)。这种混合燃料燃烧性能好,凝固点低,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引爆。总的来说,环氧乙烷的上述这等直接用途消费量很少,环氧乙烷作为乙烯工业衍生物仅次于聚乙烯,为第二位的重要产品。其重要性主要是以其为原料生产的系列产品。由环氧乙烷衍生的下游产品的种类远比各种乙烯衍生物多。环氧乙烷的毒性为乙二醇的27倍,与氨的毒性相仿。在体内形成甲醛、乙二醇和乙二酸,对中枢神经系统起麻醉作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对细胞原浆有毒害作用。
大部分的环氧乙烷被用于制造其它化学品,主要是乙二醇。乙二醇主要的最终用途是生产聚酯聚合物,也被用作汽车冷却剂及防冻剂。其次用于生产乙氧基化合物、乙醇胺、乙二醇醚、亚乙基胺、二甘醇、三甘醇、多甘醇、羟乙基纤维素、氯化胆碱、乙二醛、乙烯碳酸酯等下游产品。
环氧乙烷主要用于制造乙二醇(制涤纶纤维原料)、合成洗涤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抗冻剂、乳化剂以及缩乙二醇类产品,也用于生产增塑剂、润滑剂、橡胶和塑料等。广泛应用于洗染、电子、医药、农药、纺织、造纸、汽车、石油开采与炼制等众多领域。
接触部位 | 急救措施 |
---|---|
皮肤接触 |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眼睛接触 |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吸入 |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
危险特性: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接触碱金属、氢氧化物或高活性催化剂如铁、锡和铝的无水氯化物及铁和铝的氧化物可大量放热,并可能引起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编号 | 毒性类型 | 测试对象 | 使用剂量 | 毒性作用1 | 毒性作用2 | 结果1 | 结果2 | |
---|---|---|---|---|---|---|---|---|
1 | 急性毒性 | 吸入 | 人类 | 12500 ppm /10S | 嗅觉毒性 | 未报告 | ||
2 | 急性毒性 | 吸入 | 成年女性 | 500 ppm/2M | 行为、胃肠道 | 肺、部或呼吸毒性 | ||
3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72 mg/kg | 详细作用 | 没有报告 | ||
4 | 急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800 ppm/4H | 肺、胸或呼吸毒性 | 其他变化 | ||
5 | 急性毒性 | 大鼠 | 187 mg/kg | 详细作用 | 没有报告 | |||
6 | 急性毒性 | 未报告 | 大鼠 | 200 mg/kg | 肺、胸、肝、肾和膀胱毒性 | 其他变化 | ||
7 | 急性毒性 | 吸入 | 836 ppm/4H | 详细作用 | 没有报告 | |||
8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75 mg/kg | 详细作用 | 没有报告 | ||
9 | 急性毒性 | 小鼠 | 290 mg/kg | 详细作用 | 没有报告 | |||
10 | 急性毒性 | 吸入 | 狗 | 960 ppm/4H | 眼、胃肠道 | 恶心、呕吐 、腹泻 | ||
11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狗 | 330 mg/kg | 眼、行为、胃肠道毒性 | 惊厥或癫痫阈值受到影响 | 恶心、呕吐 | |
12 | 急性毒性 | 皮下注射 | 猫 | 100 mg/kg | 详细作用 | 没有报告 | ||
13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兔 | 175 mg/kg | 眼、行为毒性 | 未报告 2肌肉无力.僵硬 | ||
14 | 急性毒性 | 口服 | 270 mg/kg | 详细作用 | 没有报告 | |||
15 | 急性毒性 | 吸入 | 豚鼠 | 1500 mg/m3 /4H | 详细作用 | 没有报告 | ||
16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406 ppm/6H/6W-I | 慢性病相关毒性 | 体重下降 | 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 |
17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300 ug/m3/24H/83D-C | 行为、血液毒性 | 营养和代谢毒性 | 氯浓度变化 | |
18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500 ppm/6H/13W-I | 行为、肝毒性 | 影响食物摄入量 | ||
19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800 ppm/6H/14D-I | 慢性病 | 死亡 | ||
20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400 ppm/6H/13W-I | 肾、膀胱毒性 | 血液、生化毒性 | 膀胱、细胞性贫血 | |
21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600 ppm/6H/14W-I | 嗅觉、内分泌、慢性病 | 死亡 | ||
22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小鼠 | 450 mg/m3/6H/10W-I | 肝、内分泌毒性 | 慢性病 | 肝重量发生变化脾脏重量发生变化 | 睾丸重量发生变化 |
23 | 慢性毒性 | 吸入 | 狗 | 290 ppm/6H/6W-I | 血液毒性 | 红细胞染色异常 | 或影响有核红细胞 | |
24 | 慢性毒性 | 吸入 | 狗 | 102 ppm/26W-I | 血液毒性 | 红细胞染色异常 | ||
25 | 慢性毒性 | 吸入 | 猴 | 100 ppm/7H/2Y-I | 眼毒性 | 未报告 | ||
26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人类 | 1%/7S | ||||
27 | 眼部毒性 | 入眼 | 兔 | 18 mg/6H | 作用中等 | |||
28 | 突变毒性 | 40 μmol/plate | ||||||
29 | 突变毒性 | 鼠伤寒沙门氏菌 | 20 ppm | |||||
30 | 突变毒性 | 3500 μmol /10H | ||||||
31 | 突变毒性 | 540 mg/L | ||||||
32 | 突变毒性 | 肠外 | 114 mmol/L | |||||
33 | 突变毒性 | 吸入 | 黑腹果蝇 | 750 ppm | ||||
34 | 突变毒性 | 肠外 | 黑腹果蝇 | 55 mmol/L | ||||
35 | 突变毒性 | 肠外 | 黑腹果蝇 | 55 mmol/L | ||||
36 | 突变毒性 | 粗糙脉孢菌 | 140 mmol/L /10M | |||||
37 | 突变毒性 | 酿酒酵母 | 25 mmol/L | |||||
38 | 突变毒性 | 25 mmol/L | ||||||
39 | 突变毒性 | 酿酒酵母 | 25 mmol/L | |||||
40 | 突变毒性 | 人类成纤维细胞 | 5 mmol/L | |||||
41 | 突变毒性 | 人类白细胞 | 4 mmol/L | |||||
42 | 突变毒性 | 吸入 | 人类 | 5 ppm/Y | ||||
43 | 突变毒性 | 人类淋巴细胞 | 4 pph | |||||
44 | 突变毒性 | 人类成纤维细胞 | 36 ppm/24H | |||||
45 | 突变毒性 | 人类淋巴细胞 | 10 mg/L | |||||
46 | 突变毒性 | 吸入 | 人类 | 380 ppb/6H/4Y (间歇) | ||||
47 | 突变毒性 | 吸入 | 人类 | 60 ppm/12W (间歇) | ||||
48 | 突变毒性 | 人类成纤维细胞 | 5 mmol/L | |||||
49 | 突变毒性 | 静脉注射 | 大鼠 | 200 mg/kg | ||||
50 | 突变毒性 | 吸入 | 大鼠 | 200 ppm/6H/4W (间歇) | ||||
51 | 突变毒性 | 大鼠 | 30 μg/L/2D | |||||
52 | 突变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 μg/L/17W | ||||
53 | 突变毒性 | 口服 | 大鼠 | 9 mg/kg | ||||
54 | 突变毒性 | 吸入 | 大鼠 | 50 ppm/6H/3D (持续) | ||||
55 | 突变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000 ppm/4H | ||||
56 | 突变毒性 | 皮下注射 | 大鼠 | 40 mg/kg | ||||
57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50 mg/kg | ||||
58 | 突变毒性 | 静脉注射 | 小鼠 | 200 mg/kg | ||||
59 | 突变毒性 | 吸入 | 小鼠 | 380 ppm/3H (持续) | ||||
60 | 突变毒性 | 小鼠胎儿 | 2500 μmol/L | |||||
61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00 mg/kg | ||||
62 | 突变毒性 | 吸入 | 小鼠 | 1800 ppm/1H (持续) | ||||
63 | 突变毒性 | 吸入 | 小鼠 | 300 ppm | ||||
64 | 突变毒性 | 吸入 | 小鼠 | 400 ppm/6H (持续) | ||||
65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88120 μg/kg | ||||
66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88120 μg/kg | ||||
67 | 突变毒性 | 吸入 | 小鼠 | 204 ppm/6H/48D (间歇) | ||||
68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50 mg/kg | ||||
69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200 mg/kg/3D (间歇) | ||||
70 | 突变毒性 | 小鼠淋巴细胞 | 5 μmol/L | |||||
71 | 突变毒性 | 吸入 | 小鼠 | 200 ppm/6H/4W (间歇) | ||||
72 | 突变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30 mg/kg/25D (间歇) | ||||
73 | 突变毒性 | 吸入 | 小鼠 | 165 ppm/6H/48D (间歇) | ||||
74 | 突变毒性 | 仓鼠胎儿 | 625 ppm/2H (持续) | |||||
75 | 突变毒性 | 仓鼠成纤维细胞 | 250 ppm | |||||
76 | 突变毒性 | 仓鼠卵巢 | 5 mg/L/1H | |||||
77 | 突变毒性 | 仓鼠肺 | 7500 ppm/2H (持续) | |||||
78 | 突变毒性 | 吸入 | 猴 | 100 ppm/7H/2Y (间歇) | ||||
79 | 突变毒性 | 吸入 | 猴 | 50 ppm/7H/2Y (间歇) | ||||
80 | 突变毒性 | 吸入 | 兔 | 50 ppm/12W (间歇) | ||||
81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1186 mg/kg/2Y-I | 致癌性 胃肠道 | 肝毒性 | 致癌 | |
82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33 ppm/6H/2Y-I | 致癌性 大脑 | 血液毒性 | 致癌 肿瘤 | |
83 | 致癌性 | 吸入 | 小鼠 | 50 ppm/6H/2Y | 致癌性 | 肺、胸或呼吸毒性 | 致癌 | 肿瘤 |
84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292 mg/kg/95W-I | 致癌性 | 血液毒性 | 致癌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 适用于指定部位的肿瘤 |
85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1090 mg/kg/91W-I | 致癌性 | 血液毒性 | 肿瘤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 适用于指定部位的肿瘤 |
86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908 mg/kg/95W-I | 致癌性 | 血液毒性 | 致癌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 适用于指定部位的肿瘤 |
87 | 致癌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2576 mg/kg/95W-I | 致癌性 | 血液毒性 | 致癌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 | 适用于指定部位的肿瘤 |
88 | 致癌性 | 口服 | 大鼠 | 5112 mg/kg/2Y-I | 致癌性 | 胃肠道毒性 肝毒性 | 致癌 肿瘤 肿瘤 | |
89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50 ppm/7H/2Y-I | 致癌性 血液毒性 | 致癌 肿瘤 | ||
90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33 ppm/6H/2Y-I | 致癌性 大脑毒性 | 可能致癌 肿瘤 | ||
91 | 致癌性 | 吸入 | 大鼠 | 33 ppm/6H/2Y-I | 致癌 大脑毒性 | 致癌 肿瘤 | ||
92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50 ppm/6H,雄性配种 91 天前 | 生殖毒性 | 雄性生精功能异常 | 精子活力和计数 | |
93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00 ppm/6H, | 雌性受孕 6-15 天后 | 生殖、胎儿毒性 | 胎儿发育不良 | 不至死亡 |
94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00 ppm/6H | 雄性配种 12 周前 | 生殖毒性 | 影响新生儿活产指数 | |
95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3600 ug/m3/24H | 雄性配种 60 天前 |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 | ||
96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00 ppm/6H | 雌性受孕 12 周前 21 天 |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 | 胚胎植入前死亡率上升 | 影响新生儿活产指数 |
97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大鼠 | 150 ppm/7H | 雌性受孕 7-16 天后 | 生殖毒性 胎儿毒性 | ||
98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小鼠 | 255 ppm/6H | 雄性配种 10 天前 | 生殖毒性 | 胚胎或胎儿死亡 | |
99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小鼠 | 1200 ppm/90M | 雌性受孕 1 天后 | 生殖毒性 | 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 胚胎或胎儿死亡机体稳态发育异常 |
100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小鼠 | 1200 ppm/90M | 雌性受孕 1 天前 | 生殖毒性 | 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 胚胎或胎儿死亡 影响胎儿 |
101 | 生殖毒性 | 吸入 | 小鼠 | 2700 ppm/6H | 雌性受孕 7 天后 | 生殖毒性 | 影响胎儿 | |
102 | 生殖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750 mg/kg | 雄性配种 25 天前 |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 | 影响新生儿活产指数 | 新生儿晚产 |
103 | 生殖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50 mg/kg | 雄性配种 1 天前 | 生殖毒性 | 胚胎或胎儿死亡 | |
104 | 生殖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25 mg/kg | 雌性受孕 1 天后生殖毒性 |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 | 植入后死亡率增加影响产仔数 | 耳/眼发育异常 |
105 | 生殖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25 mg/kg,雌性受孕 1 天后 |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 | 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 | 其他异常 | |
106 | 生殖毒性 | 静脉注射 | 小鼠 | 225 mg/kg,雌性受孕 10-12 天后 | 生殖毒性 | 死亡率增加 | ||
107 | 生殖毒性 | 静脉注射 | 小鼠 | 450 mg/kg,雌性受孕 8-10 天后 | 生殖毒性 | 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 | ||
108 | 生殖毒性 | 静脉注射 | 小鼠 | 450 mg/kg,雌性受孕 10-12 天后 | 生殖毒性 胎儿毒性 | 影响产仔数 胎儿发育不良 | ||
109 | 生殖毒性 | 吸入 | 猴 | 50 ppm/7H,雄性配种 96 周前 | 生殖毒性 | 精子形态,精子活力和计数 | ||
110 | 生殖毒性 | 吸入 | 猴 | 50 ppm/7H,雄性配种 2 年前 | 生殖毒性 | 雄性生精功能异常 包括遗传物质 | 精子形态和精子活力和计数 | |
111 | 生殖毒性 | 静脉注射 | 兔 | 324 mg/kg,雌性受孕 6-14 天后 | 生殖毒性 | 植死亡率增加 |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碱类、醇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禁止撞击和震荡。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酸类、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包装方法:用专用钢瓶包装,压力为1MPa。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易燃压缩气体”标志。易燃气体,危规号32022,贮存于低温通风的库房内,小心轻放,避免和其他化学物品共混贮运。远离火源、热源,不宜长期贮存。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酸类、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安全术语 | S16::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 NO smoking. 远离火源,禁止吸烟。 |
---|---|
S23:Do not breathe gas/fumes/vapour/spray. 不要吸入气体/烟雾/蒸汽/喷雾。 | |
S24/25:Avoid contaCT with skin and eyes. 避免皮肤和眼睛接触。 | |
S36/37: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gloves.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 |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le where possible). 发生事故时或感觉不适时,立即求医(可能时出示标签)。 | |
S53:Avoid exposure - obtain special instructions before use. 避免接触,使用前获得特别指示说明。 | |
风险术语 | R45:May cause cancer. 可能致癌。 |
下一篇 蛇尾草